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十分重视对头发的保养。在其养生十三法中,他特别记载了发常梳这一条。不过,他的梳发并非用梳子,而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到颈部,早晚各做10次即可。 此外,在古代人的护法理念中,睡觉的时候将头发散开十分重要。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冬至以后,入睡前一定要将高高束起的头发打开。其原因是帮助头发的发散,让头发随体内阳气一同渐渐生长。 在当下的许多美发机构中,为客户洗头的时候顺带做一些按摩,是常规的做法。不过,这一点在中医古籍中也被认为是欠妥的。因为在头发淋湿后按摩头皮,容易让毛孔舒张,血液循环加速,导致湿气和寒邪进入体内。这样做无益于护法,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发根营养供应不足。 古人十分重视对发丝本身的保养,因此,对清洗发丝的方法做了详细的建议:洗发之前用宽齿梳将头发疏开、理顺,用温水从头皮往下冲洗头发,然后用十指轻轻向下撸发丝,绝对不能像洗衣服一样,将头发揉成一团,务必保持头发的顺直。这既是顺应了头发的特性,也能有效保护头皮上的营养物质不被过多地清洗掉。 在没有淋湿头发的情况下,古人十分推崇用按摩头皮的办法来护发。每天早晚,用双手手指按摩头皮,从额骨攒竹穴开始按摩,经神庭穴,前顶穴,再到后脑的脑户穴。用手指各按摩数十次,直到皮肤感到微微发热为止。这样做可以通经活络,刺激末梢神经,不仅有利于头发的营养供应,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