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设战略新兴板是开历史的倒车

 埂溪书楼 2015-12-30
A股市场没必要开设战略新兴板(2015-12-30 06:52:52)


在1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吹风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明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吹风”。其中,首当其冲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积极发展股票市场,丰富市场层次,建立战略新兴板,明年一定要推出。


从证监会的安排来看,战略新兴板在2016年推出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但恕老皮直言,这项被证监会以及上交所视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于中国股市的发展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它表明,我们的管理部门要么仍然处于外行状态,要么就是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完善中国股市制度建设上面。以老皮之见,管理层如果懂行的话,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种脱裤子放屁的事情。


何以此言?首先,战略新兴板的开设无助于上交所与深交所之间的竞争。上交所竭力主张开设战略新兴板的初衷,是为了推出战略新兴板来与深交所的创业板相抗衡。因为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深交所的中小盘股发行红红火火,而且中小盘个股的炒作也是红红火火,上交所不仅在新股发行方面远远落后于深交所,而且在每天的股票成交金额上也远远落后于深交所。为了扭转这种劣势,所以上交所挖空心思地想出了开设战略新兴板这一招。


但如今,上交所的这种劣势局面基本上得到了改观。为了照顾上交所的利益,从去年3月27日起,证监会调整了IPO审核政策,取消了对IPO公司首发股份数量对上市地选择的限制,一些中小盘股也都相继转到上交所来上市。可以说,只要是深交所能够发行的股票,同样都可以在上交所发行。二者之间已无明确的界限,反倒是上交所方面还拥有大盘股发行的优势。也正因如此,从两个交易所之间竞争的角度来说,战略新兴板的开设已经没有必要了。


其次,从扩大融资的角度也没有开设战略新兴板的必要。由于中国股市始终没有改变圈钱市的定位,对于管理层来说,扩大融资一直都是非常让管理层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并不排除推出战略新兴板也是基于扩大融资的考虑。但问题是,推出战略新兴板无助于扩大融资。因为就中国股市的实情来说,能不能多发行一些股票,让更多的IPO公司上市,这归根到底是由市场的承受能力说了算的事情,而不是多开几个“战略新兴板”这种“板”所决定的。如果股市承受能力出了问题,推出再多的“板”也是白搭。因此,即便是从扩大融资角度,推出战略新兴板也没有实际意义。


其三,没有战略新兴板,战略新兴行业公司一样可以A股上市,一样可以选择在上交所上市。毕竟目前的A股市场并不缺少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上交所方面也不缺少新兴产业企业。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不是因为有了战略新兴板,所有的新兴产业企业都会选择挂牌在战略新兴板。该到深交所挂牌的还是会选择在深交所上市。战略新兴板不可能将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通吃”。


此外,开设战略新兴板迎接中概股回归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一方面中概股的回归,并不需要战略新兴板的怀抱。在没有战略新兴板的日子里,中概股回归一样接二连三地发生。另一方面更没有必要开设一个“中概股回归专板”专门来迎接中概股回归。毕竟中概股回归还必须满足A股上市条件,不会因为有了战略新兴板而放松中概股回归的条件。


进一步说,中国股市没有必要迎接中概股回归。中概股回归是相关公司的自主选择,但A股市场没有必要欢迎中概股回归。毕竟中国公司赴境外上市也是这些公司走向世界的过程,是有利于宣传中国公司与中国形象的。让中概股回归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不应该提倡的,更不能用开设战略新兴板的方式来开历史的倒车,欢迎中概股回归。毕竟目前中概股的回归,并不是为了回报国内投资者,更多想的是到A股市场逃避严厉的市场监管与更好地从A股市场圈钱。这种动机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不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来源:聚财盆财富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