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拳资料

 三槐世家馆 2015-12-30



鲁西的任城(现济宁)、临清、聊城、阳谷、冠县一带,地处山东、河南、河北的三角要冲之地,《水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这一带人民比较贫苦,大多数人没什么文化,民风质朴、懔l悍,习武之风盛行,就是在这一方贫困、没多少人识字的土地上,却培育出一株“根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武林奇葩----回族武术查、滑拳”。 
说其“根繁叶茂”,是因其源流久远、扎根深厚、师承脉络清晰;说其“繁花似锦”,是因为 “查、滑拳”动作优美、势法精妙、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名人辈出,并且对“现代竞技武术”国家规定套路及自选长拳套路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其动作大多选自查、滑、华、炮、洪拳)。
下面对“查、滑拳体系”的起源、发展、内容、风格及重要代表人物分别做以介绍。
一、查、滑拳的起源
鲁西、冠县一带是我国回族定居最早的区域之一,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建立了“大食国”,据《旧唐书卷四》记载,自唐代永徽二年至贞元十四年(公元651—798年)一百四十七年间,大食国遣唐使节就有三十七次之多,这充分证明大食国早在唐代就已和我国唐朝政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早在公元681年前后,大食(回教前身)人已逐渐来唐内陆传教、通商、通婚定居。
民间很多“风俗、人物”的起源大多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查、滑拳”的起源也是这样。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了有名的“安史之乱”,唐边将安禄山举兵叛乱,连陷两京。唐肃宗借大食国、回仡南蛮等国的联军二十万,平定叛军,收复两京(见《旧唐书大食传》和《旧唐书代宗本纪》)。相传,大食国将领艾斯、吴艾斯、嘎新三人在平定安史之乱时英勇阵亡,唐皇帝为这三人在冠县城内南街修建了一座大寺,并派随从人等看守管理,这可能是冠县最早的“回人” 之一。
在安史之乱快结束时,有一位叫滑宗歧的回族将领,因负伤且水土不服病倒在冠县一带,当地的人们就把其护送到回族聚集地张伊庄调养。滑宗歧痊愈后,为报救助之恩,就把祖传的武术“架子拳”传授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后来,他又把师兄查元义(又名查密尔)从西安请来一起传授武艺。查元义也是一名骁勇战将,尤善“身法势”拳,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又叫“大架拳”,动作舒展大方,饱满有力,节奏明快,招法清晰。“身法势”又叫“小架拳”,动作紧凑,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攻防严禁。后来,查元义、滑宗岐相继故去,人们为了不忘恩师,就把查元义所教的拳成称为“查拳”,把滑宗岐所授的拳称为“滑拳”。因为他二人为师兄弟,又同时教的武术,查滑就做为一门,不分家,同时流传下来。到现在,冠县的正宗传人可上朔到明朝十四代,再往早,就没有文字可查,只是传说罢了。
二、查、滑拳系的发展
查、滑拳系(以下简称查拳)于清代康熙年间自黄河流域盛传。王位东先生在光绪三十年《查拳谱诀录》序中记载:“大清康熙岁月,兴武华夏,民康牧阜,盖天下武学善查拳者,莫过于沙姓夫妇…..指窜牛腹,镗断枷棍”,“江湖查氏娘亦是德硕可见,艺海年华,冶诸般武艺熔于查拳,善查钩,一代巾帼英杰”。可见当时查拳已是较著名的拳种了,而且有代表人物,有所发展。
经过历代拳师的辛勤研练、吸收、发展,到雍正、乾隆年间,查拳已逐渐在冠县、任城一带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流派,即以冠县张伊庄人张其维为代表的“张式查拳”、以冠县城里南街人杨洪修为代表的“杨式查拳” 和以任城李恩聚为代表的“李式查拳”。“张式查拳”快速潇洒、拳法严谨,“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李式查拳”刚劲雄浑、招式连贯。
其实,查、滑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很多拳师集中华各门类武艺之精华,充实丰富了查拳,最终形成了中国武林中内容最丰富的、体系完备的查、滑拳系。但还是习惯简称“查拳门”。
三、查、滑拳体系的内容
主要介绍张、杨两式查门。
1、基本功套路:有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十路滑抄”,也称“拉滑”;有以腿法见长的“十路弹腿”和以拳法为主的“十路捣捶’’。这些基本套路,动作简单,好学易记,左右对称,既可单练又可串练,还能对练。它既能引导初学者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对进入高级套路的学练及对散打、招法的掌握起着很大的作用。
2、站桩活气功:查拳入门也要求从站桩开始。站桩时要求心静神领,气沉丹田,调息活气,以气度形,桩功功架有:“立体桩”、“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站桩活气功对治病强身、怡养精神、增长功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外形要“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3、打桩增力功:打桩增力功是为增长技击和肢体的抗击应力而设。包括“静功”和“动功”。
静功是用拳、掌、指做静止倒立,或将拳、爪、肘、膝、脚等部位顶在墙壁或木桩、沙袋上,静止用力,使气力合一,提高各部的抗应能力。
动功是用掌、指插豆缸或沙缸、插打沙袋或沙包,用胯、腿、肩、肘、膝撞击沙包,用脚踢击沙包。有了一定功夫后,再在木桩或树桩等器具上练。
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要求运气聚力,以意使气,设桩为敌,结合招法,以意使气,以气摧力,意、气、力合一,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查滑体系”的高级套路有:“查拳十路”、“滑拳四路”、 “炮拳三路”、“洪拳四路”、“腿拳二路”。此外还有“查拳上手”、 “滑拳上手”、行手拳、 “洪拳上手”、“三路飞脚”、“五摇三穴”(五摇三踅)、“四平拳”、“六角势”、“二十四势”、老架势、黄莺架、“六路短打”、“子母捶”、“十路埋伏捶”、“乙字炮”、等。
对练套路有:“十路弹腿对拆”、“六路短拳对打”、十路埋伏对打、“四路查拳对拆”、“鲁八杰对打”、 “康八腿对打”、“板搭铐子对打”、“套子捶对打”等等。
器械有:单刀:头趟查刀、二趟查刀、武圣刀、双刀。
大刀:三十六刀、关公十八刀、双手带。
剑:查剑、崐吾剑、三才剑、龙行剑、青龙剑、昆仑剑、双剑。
棍:五虎群羊棍、三十六棍、一百单八棍、点子棍、大梢子棍、双小梢子棍。
枪:头趟查枪(转环枪)、二趟查枪(梨花枪)、锁口枪、中平枪、五虎断门枪、大花枪、大奇枪。子龙枪、张飞枪“
还有月牙铲三路、查钩三路、拦马撅四路、查镗十二路。
对练器械:对剌剑、三才剑对练、对摔棍、对扎枪、单刀进枪、大刀进枪、大棍进枪、镗破枪、…,济南马永奎先生还有“秦琼双鐧”、双板斧、宣化斧、吕布大戟、太史慈、典韦短戟、三节棍*和稀有兵器“挎虎双篮”、万字夺、及多种兵器对练等。

祝贺杨其生师父九十大寿?

查拳资料


“查、滑拳系”的内容还有训练实战的从初级到高级的方法内容:主要有训练上肢招法运用的“活手功”,摩训练下肢招法运用的“活腿功”及单操手,中级阶段有手法、脚一起运用的“操行手”及高级阶段的“打散手”。以上训练既要单操单练,更要两人以上的对练,但必须是对查滑体系的套路、技法、义理熟练掌握之后才能进行以上内容的训练。还有健身气功方面的功法。如搓摩法、按摩正骨法
查滑拳系的具体内容由于历史久远,加之地域不同,和不同的师承关系,也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同的内容汇仁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师承有三套滑拳,有的传有四套滑拳,有的把六路炮当六路查,有的说六角势就是六路查,还有的说七路查拳已失传,现传的七路查拳是七路洪拳充当的,还有说查、滑、洪拳都各有十路。这些说法都难以考证了。
还有的说查拳前两路有副拳共十二路,也有的说十路查拳各有正副共二十路,可没见有人说清楚副拳的由来和副拳的名称。本人认为,查滑门历来称查拳门,以练十路查拳为主,而以滑拳、炮拳、洪拳为副,滑拳三套、炮拳三套、洪拳四套共十套。这样就是十路查拳为正,滑、炮、洪加起来也是十路为副。
另外,还有一首查拳总歌也值得推敲一下:
头路上手子母拳,二路行手势相连。
三路飞脚摇穴势,四路撩阴势当先。
五路快速风魔起,六路六角埋伏拳。
七路梅花上手势,八路飞虎带连环。
二十四势龙摆尾,串通十路仙人传。
本人认为,这首歌不只是说头路查拳叫母子拳,二路查拳是行手拳,三路查拳叫飞脚,或叫摇穴势等,而是一句里面有的包含两套拳,如有的师承就是除了十趟查拳外,另有“查拳上手”拳一套,“滑拳上手”拳一套,“洪拳上手”拳一套,“行手拳”一套,三路飞脚一套,“五摇三穴”一套、六角势”或写成“六脚势”、“遛脚势”、“六家势”一套,尤其是“二十四势”“龙摆尾”一句,九路查拳不可能就是廿四势。其实门里人都知道,二十四势有两套,据说一套是早期有人根据少林拳编创的,另一套是济南四大名师所传四趟老拳套之一即赛鹤鸿传老架势、白致俊传黄莺架、金玉田传六角式、马云章传二十四势。我本人就学过九路查拳及两套廿四势这三套拳.也学过查拳上手、滑拳上手,所以敢如此断定。这首歌很可能是查拳体系发展到某个时期把当时所有的拳套包括在内所编的一首歌。
“再如三路飞角摇穴势、也是包括三路飞脚和五摇三穴两个套路。五摇三穴,我认为应叫五摇三踅、或五跃三踅。因套路里有五个摇掌、跃步、鹞子翻身和三个踅步为特点。查拳门很多老拳师都不识字,所传一些拳谱、歌诀在传抄中难免写有错字、白字。济南所传另一首查拳总歌就较简明:
一路归门二路旋,三路鳳踅雁盘环,
四路查华光门面,五路风魔出圣贤,
六路虎跃埋伏拳,七路梅花传少年,
八路连环十路串,九龙摆尾在中间。
“三式查拳”只有四、五、八路查拳大体一样外,其他几路各不相同。这是我个人学习的体验。
四、查、滑拳系的风格
查拳资料

1、查、滑拳系的套路风格。查、滑拳系的套路给人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无论是查拳,还是滑拳、炮拳、洪拳,演练起来都非常舒展、流畅、飘洒、优美而不失刚健、雄浑。这是它通过动作的开合相间、起伏转折、闪展腾挪、窜蹦跳跃、动静有度、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形神兼备所体现出来的。
查拳动作干净利索,运行起来如风驰电掣、迅猛刚劲、定势亮相、静如山岳、动如波涛,稳似磐石静如画。查拳动作有大小之分,这在“张氏查拳”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动作舒展圆润,小动作小巧严谨,有实有华,实华并重。查拳门有“动有法,法有势,势多变,静如画”之说。它节奏鲜明,快、慢、顿、停巧妙结合。突出快字,但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慢中寓快,,快慢都有势有度。顿要顿的及时,顿中寓变。停要停的干脆、伺机、待动。快不乱,慢不散,停不呆,顿不僵,有势、有度、有神、极具节奏感。
查、滑系拳套结构的整体布局、丰富多变,它以精巧的步法,走方形,布全场,运行路线有直线,有曲线,有弧线,S形线,迂回穿插,充斥四角,布满全场,较之直线进退、单线演练的套路显得格外别致、奔放、饱满而潇洒,极具观赏性。
它的动作结构、在舒展圆润的大架子为主体中、蕴涵许多精妙的小动作,它大小、开合、快慢、起伏、动静、实华、刚柔有机结合,既有鲜明的对比。又协调有度,充满着矛盾统一的美感,从而表现出错综复杂、绚丽多彩及节奏明快、奔放潇洒的风格。
查拳体系在套路演练及品评标准有称之为“查拳品”的十六个字,即“工整、流畅、轻灵、飘逸、纵逴、雄浑、缜密、端严”。
“工整”:就是要循规蹈矩,认真细致,不潦草,周身协调,意识与方法密切配合,做到“无意不行拳,行拳则有法,有法需有意”,做到“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的密切配合”,总称为“六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做到舒展而紧凑,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静相宜,干净利索,快而不乱,静而不断,虽静寓动,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流畅”:要求每个动作都自然顺达。“运动在四肢,机关在于腰,力从脚跟生,须达于手梢”。“出手如箭出弦,回收似被火烧、发力如爆竹,何坚摧不了。”每个动作都要松紧快慢有度,没有丝毫僵滞呆板和软散,动作才能顺达而流畅。
“松灵”:行拳走势潇洒敏捷,出拳出腿不蓄僵力,要如弓箭样弹射而出,起落钻翻,行步翻身要用腰带动。如行云流水,折叠盘转如“龙蛇”一样,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缠绕,变化万端。决无僵拙拖拉之感。
“纵逴”:窜蹦跳跃要远纵轻落,快速轻巧,如“猿猴攀登般灵便,性敏机警。”
“飘逸”:查拳套路多腾空动作,起跳腾空“如一鹤冲天,象雄鹰翱翔”,优美潇洒,做到高、轻、飘,不能有僵直、沉坠之感。
“雄浑”:气势饱满,动似“蛟龙腾云,大气磅薄”,静如“猛虎蹲山,敛气纳神,含而不露却目如闪电,不动自威”。发招如连珠炮快急威猛。
“缜密”:势法要丝丝入扣,环环相连,踢打摔拿手脚并用,上下结合、左右虚实变化无端,手到脚到,同起同落,出手进招无懈可击,防守封闭,天衣无缝。
“端严”:行拳走势,形神完美,舒展端庄,一行一式一势一招都有法有度,目的明确,轨迹清晰,不越规律,理精法全。
以上十六个字的“查拳品”所包含的内容全面体现了查、滑拳系的套路演练风格。
2、查、滑拳系的技击风格、特点。
重腿法、多摔法是查、滑拳系技击的显著特点。“南拳、北腿、西棍、东枪”,查拳门可以说是北腿及东枪的代表,历代拳师都有以大枪出名和以腿制胜的事迹。查拳门的“锁口枪”、“中平枪”、“五虎断门枪”、“大花枪”、“大奇枪”都十分著名。“中平枪,枪中王,五虎断门逞刚强,锁口三枪要他命,大奇神枪门内藏”。尤其是“大奇枪”从不外传,就是门内人,也没有多少人会,它不但有技击法,还包含战阵法、群战法、夜战法,有奇门盾甲八门的寓意。是难得的好枪法。查拳重腿法,更是显而易见的。习拳入门就以十路弹腿为首要基本功,它既是基本套路又是实用技法,既能周正功架,又能增长功滑力提高战法,有“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愁”之誉。所以很多成名拳师每天必须踢弹腿几十趟甚至上百趟,到老不辍。
查拳讲究:“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抬腿讲究十个字“弹、戳、蹬、踹、跺、摆、铲、挂、扫、撞(顶)”。查拳的技击、出手就出脚、步法暗藏腿法、摔法。尤以三路滑拳最全面、最珍贵。有师父不传三路滑之说。摔法有:劈靠摔、穿档靠摔、摇山摔、背胯摔、抹面摔、撑磨摔、勾挂摔、缠扫摔、别拌摔等等,总之踢打摔拿熔为一体。
×。练习散打时,历代拳师都要求“宁可勇进挨打,不能退步躲招”、“一胆、二力、三招法”、“一打胆、二打力、三打招法要巧妙”、“臂要滚,腰要转,腿要灵活眼如电”、“进为上策,闪为中,连连后退处下风”。
查拳在演练时虽然要求有法有势、势法清楚,但也有“查拳出手含蓄”一说。在演练的套路中及“操行手”中,在大架子明显的攻防动作中藏有巧妙的手法组合的小动作,在起步变势中暗藏着一些手法、腿法。“大身架势小身法,长拳里面藏短打”,“远手近肘挨身靠”,踢打摔拿巧妙连接,虚实互换,明暗配合,变换多端。
×重步法,抢位置:查拳讲究“手到步到,同起同落”。非常重视步法的训练、运用,称之为“步眼”,要求“进、退、闪、转”轻快灵活。拳谚说:“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抢占对方中关,拳打两步散战”,即抢步点打拍点。就是强调在实战中,要用灵巧的身法、步法抢占有利的位置,破坏对手的重心,才能有效击倒对手,就能在两步之内分出胜负。
ד出招疾,回手快,发寸劲,多招组合连续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对手来不及躲闪,有效地击中对手,这是各派武术共同的要求,查滑门也不例外,查拳门讲究“手快打手迟,拳打人不知”。拳谚曰:“出招疾,回手快,发寸劲,莫迟疑”。回手快是为了保持战斗优势,以利连续进击。拳谚曰:“出似离弦箭,回似火烧手,抢在他力前,跟在他力后,打上发寸劲,切忌乱出手”。掌握好时间差。
查拳强调发力爆脆,寸劲打人。方法是:胆大放松、迅速进身。拳将要挨住对方身体的一瞬间,蹬腿、拧腰,集全身整劲于一点,骤然发出,马上又适度放松。这样发力爆发力强而脆,既可发穿透力,也可发弹抖力,常一击制胜。此外在整体战略上讲究“避实就虚,虚打实上”。有“近战法”、“远战法”、“群战法” 不外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指上打下,指东打西,打仨跨俩,避实就虚。拳谚曰:“不怕对方招。就怕不出招,引手抢门面,闪身向上靠,抢占背侧面,出手是奇招,倘若敌我变,顺转最为妙”。总之要求”步要活,招要巧。法无定法,招无绝招,用好用妙即是绝招。多招组合,快速进击,打到还嫌迟”、“出手就出脚,上下一齐到。跌打熔一体,借力最为妙”。这些就是查滑拳系的技击特点。前人留有查拳十字要诀和查拳五形,高度概括了查拳的攻守之道及风格特点:
查拳的十字要诀是:“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
缩:缩如张弓蓄巨力,出拳如放矢。
小:小而紧凑如封闭,巧妙人难击。
绵:绵而不断意相随,乘势又借力。
软:软能克刚随机变,变化分虚实。
巧:巧中妙招灵活用,乘势出奇计。
错:错则侧身跟步进,避实以击虚。
速:速如闪电莫迟疑,出手快打迟。
硬: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脆如爆竹发寸劲,克敌如摧壁。
滑: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查拳五形: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缠绕,变化万端。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如闪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屈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查滑拳以它独特的演练风格、技击艺术和健身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并广为流传。著名查拳大师、全能武术家王子平先生说过:“练武要讲究练、用、看”。查滑拳系无疑在强身健体、防卫较技、观摩欣赏诸方面都可称最优秀拳种,我们应该珍惜,继承发展这一优秀拳种,愿这株武林奇葩永远馨香怒放,愿这一民族瑰宝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五、查滑拳系人物简介
因师承关系和资料所限,此文所介绍人物主要是冠县的“张氏”、“杨氏”的历代有影响的查滑名师,而且以前有人介绍的广为人知的名师就不再重复了。
沙亮:回族,康熙年间山东冠县张伊庄人,据《沙氏族谱》记载,其祖先从“天方”(泛指阿拉伯国家)迁居山东冠县。沙亮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山东乡试考中武举人,次年雍正五年又殿试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被荐为署西安城守营参将。
沙亮“贵不狭势,穷不遗微”,身为朝廷武将后,曾回家乡“修谱联族”并在沙氏祖莹立碑,上镌刻“永年不忘”四个大字。沙亮连中武举人、武进士,可见其武艺不凡,他最有条件与其他门派拳种交流、学习,进而充实发展查滑门技艺,他是形成内容丰富的查滑拳系的极重要人物。在鲁西一带一提起“飞脚沙亮先生”无人不知晓,他把技艺传授给展连玉、邱明山、严文胜、杨海全等人,对查滑拳系的发展、流传作出极大贡献,功不可没。

李老聪:回族,嘉庆年间冠县张伊庄人,是著名查拳大师、“神枪手”郭登云的主要传人。
李老聪为人刚直,品行端正,自幼酷爱武术,二十岁时在武林已有威名。有一年,冠县来了个卖艺的杂技班,其中有一个武艺超群,诨号称“武丑”的人,其人身轻如燕、行走如飞,五层楼他上下自如,扬言“拳打西北十三省,脚踢东西两京城”。冠县鼓楼前有一个大石碑,他一个筋斗翻上去,大声喊道“听说冠县有练武的名师,请来较量一下,否则我撒泡尿,给久仰大名的拳师洗个脸,做个敬意”, 李老聪听后气愤填膺,当即奔前较量。论武艺他是足能打败“武丑”的,但“武丑”身轻灵活,一个筋斗一仗多远,抓不住。打不着,较量多时不分胜负,李老聪怕时间长了对自己不利,就故意虚晃一腿,“武丑”又窜出一仗来远,李一个“跃步前窜”不等“武丑”站稳,飞起一脚将其踢翻在地不能爬起,围观者无不大声喝彩,李老聪名声大震。类似前来较量者还有很多故事,就不一一介绍了。
李老聪开有钱庄,他把钱财及精力都用在了研习查滑技艺和教授学生上了,对查滑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进堂:嘉庆年间冠县城内西街人,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优,在著名拳师李老聪门下学习“查滑”技艺,勤学苦练十年如一日,武艺超群,尤以腿功卓著,名扬各地,少有劲敌。
有一天,从河南来了个卖艺的和尚,此人常以访友拜师为名打败别人显示自己,卖艺时口出狂言“闻听冠县李老聪老师武艺高强,有烦众人给李老师捎个口信,我们比试一下,鄙人在此恭候”。 张进堂正在场,当即脱下长袍跳入场内说:“我是李老师的徒弟张进堂,你打败我就算打败我老师”,卖艺人一看张二十多岁,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没把张放在眼里,心想先打倒徒弟,老师必然出来、就动起手来,你来我往十余回合,张进堂越战越勇,看出对手破绽,使出绝招“勾挂连环腿”一脚将卖艺人踹到在地,当场出了大丑,群众齐声叫好,李老聪闻讯赶来时,比武早已结束。从此张进堂的名气越来越大。

马老维:回族,嘉庆年间冠县城内西街人,原名马胜和,自幼跟著名拳师李老聪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勤学苦练几十年如一日,五十岁时威名震动遐迩,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
清同治二年,一天,突有暴徒三十余骑来到张伊庄东头,为首的是一虎背熊腰、人高马大的黑大汉,手使一杆黑缨长矛,自称“盖三省”,他把,马拴在松林里,派三个徒弟到街内高声喊道:“久闻城内马胜和老师武艺高强,有烦各位传个信,我们在此恭候领教”。 马胜和闻讯率领十个徒弟前来相会,“盖三省”年方三十,正当好年华,看马老维年过半百,身材矮小,感觉不是自己的对手,遂趾高气扬道:“马上比还是地上比?”马老维答道:“你我素不相识、无冤无仇,愿点到为止”。 盖三省毫不客气地说:“今天特来与你见个高低!”接着一枪刺来,俩人战到一处,枪缨一黑一红,交起手来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二人枪招神速,呼呼生风,场上尘土飞扬,众人鸦雀无声,连大气都不敢喘,真是一场恶战。马老维本想点到为止,可是盖三省却招招狠毒非要见血以分胜负,眼看战到中午不见胜负,马老维想自己比那狂徒大二十多岁,久战对自己不利,想点到为止实在不可能了,便说:“战你不过我要走也”,说罢转身就走,盖三省大叫:“哪里逃,把命留下!”随后赶来,马老维听后大怒使出绝技“腾空回马枪”,只见马老维突然腾空而起,回身一枪将刚好赶来的盖三省扎了个透心凉,众人四惊而散。有个暴徒说:“从河南到冠县挑了二十多为位名师,不料今天栽到冠县”。 马老维名声大震,来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为发展传播查滑系武艺做出了极大贡献,培养出很多查滑名师,最重要的当属杨洪修,杨洪修是近代最著名的查拳大师之一,是“杨氏查拳”的代表人。

张乾:回族,嘉庆年间冠县张伊庄人,师承李老聪,家境贫寒,却自幼练功不辍,,他一生精研查滑技艺,全面继承了查滑技艺并有所提高,张乾武功精湛而全面,尤以铁指功为最,他虽身怀查滑各种技艺,性格却十分谦和,从不与人争斗,终生埋头研练及细心授徒,他授徒既严格又有方,培育出不少查滑名家,尤其以张其维最为著名,成为“张氏查拳”的著名代表人物。
张乾在鲁西一带十分出名,对查滑拳系的发展影响极大。

张其维(公元1849—1933年):回族,冠县张伊庄人,查拳世家,是张乾的本家高徒,身怀“查滑系”多种绝技,全面继承了张乾的查拳技艺,并有所创新和提高,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造就了一大批查滑拳系的精英,是近代查滑拳最有影响的大师之一。是“张氏查拳”的代表人物。
张其维练就了“掌如铁、指如钩”的功夫,能断铁如泥,指穿牛腹。两指一对,能将新棉布捏成洞。他虽身材胖大,却身法灵活,动作快而机巧,数十人围攻不能近身,只用一指点穴,手到人倒,尤其是十二路虎尾雁翅镗,使开如同风车一样,数十人莫想靠近,有“钩”、“镗”、“撅”、“带”四绝之称。
张其维武德高尚,他虽身怀多种绝技,但从不自吹自擂,从不找人较量,实在推不开时,也是点到为止,从不伤人。一次,从河南开封来了一位“丁拳师”非要与张其维较量,多方相劝,无奈对方坚持要比,于是,张其维垒起十块砖,手起掌落砖成碎块,丁拳师赞不绝口,随后二人交为朋友。
张其维设场传艺,要求极严,但态度却非常温和,从不打骂徒弟,总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他家开有油坊,家境较富裕,他每天蒸一大笸箩窝头,凡是能来学艺练功者,每人奖两个窝头。这样一来,很多穷孩子都来领窝头练功。他不但徒弟众多,而且个个成名,如去河南教拳的张锡路、张风岭、常振芳;十八岁即为冠县武馆馆长的李超群;名震中央国术馆全国闻名的张英振、张英健;在南方出名的张锡彦;在河北出名的何英亭;太原出名的张锡太等等,都出自张其维门下,他教徒不但重视拳法、功理的传授,同时非常重视武德教育,诀不轻易与人交手、不允许到处逞能显技,甚至不许撂地卖艺。

杨洪修:回族,同治甲子年间(1864年)生于冠县城里南街一个贫困之家,是马老维和张进堂的得意门生,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敏、练功异常勤苦,每天下地干活,一路都是打着“弹腿”或打着“滑抄”走,而且平常走路也是腿绑沙袋,身穿沙衣。青年时靠推车售粮维持生活,为了坚持练功,每天披星带月很早起床练功,收功时天还没大亮,然后再推车卖粮。
杨洪修不但练功刻苦勤奋,而且刻意求真,精研拳法拳理,终成一代查拳大师,是“杨氏查拳”代表人。民国初期被济南镇守史马良聘为“技术队”高级教练。以“大枪杨洪修”、“快拳杨”闻名武林界。这期间,有一武林名师李老英雄,走南闯北未遇对手,来到“技术队”听闻杨洪修如此名气,总想与之较技,一见高低,无奈之下杨只好从命,对方一拳紧似一拳进逼,杨洪修眼看退到墙根,对方又一拳崩来,只见杨左手勾挂开对方右拳,用右脚内侧踩其右腿,对方赶紧抬右腿躲闪,这样其重心全落在左腿,只见杨洪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右脚外侧正铲到其左腿内侧,对方应声倒地,羞愧难言,,第二天即卷铺盖而去。杨洪修嘱门人不许张扬此事,不能以一时胜负毁誉他人一生。
杨洪修练功始终非常刻苦,每天打弹腿一百趟,他所教的徒弟都秉承他这种刻苦精神,如王北亭、王兆林、于振生、、王子平、马金镖、马裕甫、杨法武、马永奎、等都成为一代武术名家。

李恩聚:清咸丰末年(公元1859年)济宁人。李氏家族祖辈习武,尤善弹腿、捣拳和查拳。
李恩聚少时跟其父亲李振全练功习武。二十岁就被河营录为营官,后在其父支持下离家闯荡,到处寻师访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功夫大进,成为名家。他做过镖师开过镖局,晚年在上海精武会执教,他执教甚严,授徒极少,济南人沙荣民是其主要传人(见山东体委著《查拳》一书)。

张英振:回族,公元1896年生于冠县张伊庄,少时放羊为生,十二岁在张其维大师名下练功习武。
张英振聪敏好学,在其师严格教练下,二十岁就练就一身好武艺,张其维带他去泰山庙会演武,观者成千上万,只见张英振身法矫健,手法神速,变化万端,如龙腾似虎跃,技压群雄,观众竞相传颂,从此名冠鲁西。
一九二八年南京举办全国“武术国考”,各路武林高手汇集南京,张英振考取最优等的前五名。大会授予“优胜纪念”锦旗一面,冯玉祥将军赠送“救国源泉”锦旗一面,并特制宝剑一柄,上刻“张英振优胜纪念、术德并重、文武兼修。冯玉祥赠。中华民国十七年”。众人称为“道德剑”。因为此次国考有演练,有散打,还有论文。张英振的演练自不必多说,尤其在他和别人交手时,武德高尚,胜不伤人,以武会友,即便有人盛气凌人,出口不逊,张英振也是一笑待之,以技服之,使其心服口服,成为朋友,成为美谈。
从此张英振名气大震,当时被中央国术馆聘为一等教授。后来在拳击比赛中又荣获第一名,一九三四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来中国拍摄介绍中国武术的电影,主角就是张英振和王子平的“双手带进枪”,使武术在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一九三五年,日本松田伊郎来中国走访武林高手,中国“四大有名高手”均未获胜,最后还是张英振用凌厉的查拳技法及神速的战术击败日本高手。日本人虽败,但对张英振的武术高超、拳术变化多端、出手神速莫测非常钦佩,回国后为此写了一本小册子,张英振再次为祖国争光。一九三八年他迁居成都,一九五零年中国著名的武林高手、少林法师曾与他比武,张获胜,但他胜不骄,取人之长,以武会友,誉满蜀中。
他所教学生不下数百人。有一郭姓徒弟在成都青羊宫打擂台,击败蜀中有名的“朱贯捶”,十字披红,跨街一天,荣耀无比。在十年动乱中,他虽深受迫害,但对查拳的发展、整理、出版从未松懈。晚年还专程去太原找师兄弟张锡太探索学习“三路滑拳”,活到老,练到老,学到老,为祖国的武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临终还嘱咐弟子“好好练功,使祖国的武术事业得到发展”。
张英振一九七七年病逝于成都,享年八十一岁。

张锡太:回族,冠县张伊庄人是查拳大师张乾的孙子,家境贫寒,很小就给地主放羊,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赶快放完羊就往他的老师张其维家跑,因为到老师家既能领两个窝头充饥,又可学习查滑武艺,何乐而不为。张其维本是张乾大师的高徒,对张锡太说:“这本是你家的东西,我把它还给你,你可收下、收好……”。在张其维循循善诱、既严格又耐心地教授下,也是为了继承家学,加上张锡太聪慧刻苦,几年下来他的功夫突飞猛进,很快就掌握了查拳全部技艺,并练就了铁指绝技,成为同代师门中会的东西最多、练的功夫最全者。到张其维六、七十岁时,基本上都是张锡太代为教徒,由于他全部继承了查滑体系的内容,同时期的师兄弟有一些也是他带出来的,尤其是在张其维故去以后,就只有找他学习东西了。他是现代查滑门掌握内容最多的名师,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不难发现,他的双手除拇指外,其他四指都是齐头的,短粗刚硬,若不是自幼练一种特殊功夫,是不会如此形状的。直到晚年他还坚持每晚冲拳一百下才睡觉。七、八十岁时,脱成光膀子冲起拳来还是呼呼风响,可见其功力不凡。张锡太不但全面继承了张家的查滑技艺,而且其性格也极似其祖父张乾大师,温和谦让,不与人争长论短,只以人格和技艺服人。
张锡太中、晚年基本上把精力都用在教授学生方面,一生所教学生不可尽数,最著名的当属大名鼎鼎的国家十大教练之一山西队总教练庞林太。庞林太教练为了学习查滑技艺,索性把张锡太接到太原身边赡养,十几年下来,果然山西队形成了鲜明的查滑风格,在全国历次武术比赛中,总是名列前茅。
张锡太为查滑拳系的发展传播、为山西武术队的发展建设、为中国的武术事业,默默地、勤勤恳恳地奉献了一生,一九八二年,张锡太病逝于太原,享年八十四岁。成名弟子有庞林太、张子英、徐青山、杨宝奎、杨其生等。

常振芳(公元1898—1979):回族,冠县张伊拉庄人,后迁居河南通许。常振芳自幼在查拳大师张其维门下学徒,青年时功夫就已不同凡响,身手矫健,武艺超群。五十岁时,在济南及人才荟萃的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优异成绩,授予银奖,名震全国。曾任北京武协副主席,早年在通许教拳,并在此成家落户,尤其是在通许收了爱徒张文广教授,是他一生的幸事。张文广一九三三年考入南京国术馆,不久就成为佼佼者,多次荣获冠军,并出访东南亚各国及被选拔参加德国柏林举行的奥运会,为祖国争了光。解放后张教授一直在北京体院工作,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后来,老师常振芳也到北京工作从没分开。
常振芳到北京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更加勤奋地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忘我地工作。中外学生不知教了多少,并对武术套路的规范、整理、出版都做出了贡献,尤其是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规定初级长拳、乙组、甲组长拳及刀、剑、棍、枪、都是以常振芳为主编定的。是现代最著名的查拳大师之一。

何振江:回族,生于一八九七年,冠县张伊庄人,因生于“查滑”之乡,故自幼喜爱武术。但为生活所迫,十七岁便外出谋生,后进入济南武术学堂,又在摔跤名师张老丰名下学艺,也是杨洪修大师的高徒之一。
他勇于进取,刻苦钻研,对气功、举重也颇有研究。在北京时曾授予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一套双剑,在《霸王别姬》舞剑一折中大显身手。在上海时,他与田魁、杨发文、杨效武、傅秀山被称为“少林五义”。也曾在新加坡、巴黎等地献艺,多次与武术名家及日本武士较量,多次夺魁,名扬中外。后落居太原。他将自己的武功及摔跤、气功、举重传与多人,最著名者为山西队武术教练庞林太老师。

杨其生:回族,原名杨生,一九二四年生于冠县城里一个贫苦家庭。自清朝到民国冠县查拳名师众多,都开场授徒,哪家都有一两个孩子踢弹腿、练查滑,可是杨其生快十岁了,还在帮父亲下地干活或卖牛羊肉,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一次突发事件才使杨其生走上了练武之路。
有一天,杨父自街上卖羊肉,地痞牛五收杂税,乘机敲诈勒索,非要杨父多交二吊钱,杨父不给并与其争吵,遭到牛五毒打,年幼的杨生心理受到极大的创伤,暗暗发誓“此仇不报誓不罢休!”从此开始到清真寺跟吴建成拳师学拳,刚学完十路弹腿不久,日本鬼子杀到冠县,家家四处逃难,师徒二人天南地北各自一方,从此再也没见面。可杨生心里牢记“报仇”二字,别看只学了十路弹腿,可他却走到哪练到哪,每到一处都找练功的场地,以便一早一晚的踢弹腿,这一习惯保持了一生。在济南给人做活,掌柜的嫌练功的吃得多不让练,他就等到夜深人睡之后偷着练,从不间断。
二十多岁时他回到冠县,依旧踢弹腿不误,在冠县都知道张锡太会的多,练得好,可杨其生没有见识过,可巧有一天去桑阿镇赶集,看见张锡太走在前边十几步远,张身材瘦小,腿绑沙袋身穿沙衣,走起路来有点晃悠,看上去一腿长一腿短,而且五十多岁的人了,杨其生身高腿长,二十八、九岁正当壮年,心想我几步就能超过他,以显示一下自己的脚力,想罢甩开膀子迈开大步向前赶去,嘿!不成想张先生象是长了后眼一样,你赶得快他走得快,你赶得慢他走得慢,总是保持一定距离。这下可把杨镇住了下定决心、非要拜张锡太为师,二十九岁那年终于如愿拜在了张锡太门下。
自从跟了名师学艺,他练功就更刻苦了。为了能坚持练功,又不耽误养家糊口,他买了一盘石磨给人加工粮食。人家拉磨用马用驴,他却买了头老慢牛,把送来的粮食用一个大竹篓吊起来,篓口扎小冲着磨眼一点一点往下漏,他便在磨坊外练功打拳,数九寒天练一阵脱一件衣服,直到光膀子,练得挥汗如雨。张先生看到他如此下工工夫,哪能不喜欢,就更加上心培育他。几十年下来,最后把查滑门套路全教给了杨其生。使杨其生成为继张锡太之后,现在掌握查滑门套路最多的拳师。
有一年秋收后,张伊庄请了戏班子唱大戏,台上还没开戏,台下人山人海,你拥我挤。杨其生也挤进人群,不小心一下撞在一人后背上,真是冤家路窄,那人正是仇人牛五,那牛五霸道惯了,小时也曾跟查拳名师张志广学过几年,有人敢撞他还了得,回身就是一个“冲天炮”,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杨其生左手拦开来拳就是一个“穿心献肘”,牛五急忙推开肘尖刚要还手,杨其生早已展开右臂一个“翻花叠翠”砸了他个迎面开花,就势照其头脸上捣蒜般一通“栽捶”把牛五打翻在地,众人赶快闪开一条道路让杨其生快跑。牛五爬起来说:“有种的你等着别跑”,等牛五带领一帮恶棍赶来时。哪还有杨其生的踪影。杨其生总算出了口恶气,为父亲报了仇恨,但他不敢回家了,在外躲了好一阵。不久冠县解放了,他才又回来再次找到牛五家,让他给父亲赔礼道歉才算罢休。
杨其生老师为生计先后到过济南、南京、宁夏等地,最后定居邢台。不论走到哪里,生活多么困难,他都坚持每到一地先找练功场地,每天必踢十路弹腿六十趟。到关外买马,吃不好睡不好,别人累得起不来,他却一早就起来练功。在邢台用木车推土方,一天下来累得连腿都抬不起来,他晚上照样咬紧牙关踢六十趟“十路弹腿”,踢完反而不累了。一九七三年杨其生老师已经五六十岁的年纪了,还经常骑自行车从邢台回到冠县,来回二百八十里到家。见学生专程来学拳,放下车子马上就教拳练功,毫无倦容。现在八十多岁了还能打飞脚和旋风腿,骑着自行车在闹市满街跑。一生很少感冒发烧,还经常给乡亲们按摩治病。张锡太师爷晚年曾对杨老师说:其生他们都把查拳打乱了。你可记牢,你要忘了、乱了可真找不回来了。杨老师仍在为“查滑”耕耘不息。他多年在北京、安徽、河南以及邢台、邯郸、石家庄等地教拳授徒,为查滑拳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兆亭:
王兆林:济南西关人,杨洪修的传人,他兄弟二人一生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曾在西关一带组织开办武术学堂、国术研究社之类的民间武术学习班,培养的学生个个成才,尤其是杨松山、在民国时期的中央国术馆被称为“文武双状元”。他会的套路最多,散打、摔跤、拳击样样名列前茅,而且,拳理论文写得最多最好,轰动一时,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要职。解放后迁居甘肃,直到晚年还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勤劳工作,曾参加四十八式太极拳的创编工作。
王兆林的学生中还有杨法武,马裕甫也在中央国术馆任科长散打和摔跤出名。
王兆林的后代,王新泉、王新武教授也都是武林界的成名人物。

马永奎:回族,原藉山东太安。生长学艺在济南,是“杨氏查拳”正宗传人。曾师从名师左商臣等人。后拜杨鸿修为师。,马永奎先生值得提及的事有很多,在此仅举三例:一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曾向马永奎武学大师学习过武艺,还根据马永奎先生所讲的故事写过一篇短文《五虎断魂枪》,并赠送亲笔题词的折扇一把作为纪念。这把扇子历经文革的磨难保存至今,也是“文武大师交谊”的一段佳话的证物吧。
二是马永奎先生于民国十九年在杭州打擂一举夺魁。因大枪演练的出神入化,被誉为“山东一杆枪”。此事有冯玉祥将军诗赠一首为证:“山东有虎将,智勇匹关张。自幼习武艺,拳跤两相当。曾拜查拳祖,中外把名扬。民国十九年,夺魁在余杭。”马先生与北京摔跤名将“沈三”交情甚厚。马先生摔跤也很好。
三是马先生会的“玩艺儿”多也是出名的。不但全面继承了“杨氏查拳”的全部内容,其他门派的武艺会的也不少,真可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如现在很少见的“秦琼双鐧”、“双斧”、“双戟”、“典韦戟”、“太史慈戟”、“吕布戟”及各种器械,对练套路,散打摔跤等等,尤其是他演练的稀有兵器“挎虎双篮”,至今没见别家练过,还有“万字夺”也是稀有兵器。
他一生教徒多人,学生们也在各地比赛中获奖。现健在的主要传人有其外甥陈友云、陈达、李霞飞、李恩九等。

其他查拳名人如王子平、马金镖、于振声、米广亭、马裕甫、杨法武、张西路、张锡彦、张志广、李超群、张风岭、张学振、张英健、张英贵、张文广、武贵祥、杨宝奎、徐青山、张子英、庞林太等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查拳武术家都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奋斗了一生,对保护、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武林中的奇葩“查滑” 拳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