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绣的起源和发展(2)

 尤里蒙提 2015-12-30

  《刺绣云纹粉袋》此粉袋用白绢作袋身,上用红、黄、绿、棕、杏色等丝线以辫绣法绣成单线云纹。袋口镶以红色菱纹绮,作四叶状,形式美观,又便于收合系结。
南北朝时因佛教在中国盛行,刺绣又用来绣制佛幡佛像。一九六五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崖壁缝中发现北魏广阳王元嘉献于太和十一年的刺绣佛像残片,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装饰绘画性的满地刺绣佛像。
    
《刺绣佛像供养人》画幅正中绣一坐佛,其右侧为一菩萨,下方正中是发愿文,其左右绣供养人。现仅存四女一男,均穿胡服,身旁各绣名款。边饰忍冬联珠龟背纹花边。采用二晕配色的方法。这件绣品除花边外,均为满地施绣。
    《忍冬联珠龟背纹刺绣花边》此边饰以圆形和六角形相互交叉的骨格为基础,上面填绣忍冬纹。色由深蓝与浅蓝、浅紫与白、白与浅棕互配成退晕,色调和谐,富丽大方。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 ,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紫降绢地绣宝相睡莲经帙》图为经帙的中心部分,绣一大朵正面莲花,四周枝叶对称缠绕。叶边扣线以作双勾。花枝用接针,圆转自如,两针衔接处藏针不露。莲瓣色彩金黄,配淡绿色宝相花,浅蓝莲叶,绿色缠枝。
    
《蹙金绣》大红罗地蹙金绣半臂,袖展14.1厘米,身长6.5厘米,为祭祀用标本,此类绣品珍贵稀少。

    唐、宋刺绣已分化为欣赏性刺绣和实用性刺绣两大类。这两类都各自发展着,欣赏性绣类,由宗教题材转向仿摹古人书画,追求写实、笔意和风韵;实用性绣类,则广泛适应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和使用要求,力求有装饰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