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探讨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杏林博览 2015-12-30
近年来,患带状疱疹的人越来越多,常于春秋季节,好发于老年人及体虚者的胸腰部位,偶尔也有见发于头、面、耳及四肢的,患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较大的丘疹、水疱,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轻者3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重者可延长到1个月以上,大多在皮疹消失后数月内有后遗神经痛症状,使患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认为后遗神经痛实属余毒未清所致。
  1 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观点 带状疱疹是春秋季节最易流行的一种DNA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他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再遇到劳累感冒等诱因而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这种病毒具有亲神经性、使受到侵犯的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发生严重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导致神经纤维生成和释放出大量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具有明显的致痛性,通过一系列的神经传导通路,作用于人体大脑皮层的感觉神经中枢,从而使患者产生剧烈的神经痛。
  1.2 中医传统观点 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 民间有“串腰龙”及“蛇串疮”之说,《医宗金鉴》称之为“缠腰火丹”,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痛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痛甚。临床一般分为三型:热盛型、湿盛型、气滞血瘀型。三型皆有气机郁滞,故不通则痛。
  2 治法
  目前此病的治疗方法颇多,临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一方面抗病毒,另一方面同时使用具有拮抗致痛性神经递质的药物,第三是要使用具有抑制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作用的药物,后期一般要上免疫调节剂。中医常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的中药为主,辅以针灸、理疗。中西医治疗虽各有特色,但一般疗程长,后期神经性疼痛缓解较慢。
  笔者根据多年30多例临床门诊病人的治疗总结,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乃余毒未清所致。30多例患者除2例男性外,均系50岁左右的女性,且女性疗程较男性长,疼痛较男性重,脾气较男性暴,根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带状疱疹除了疫毒侵袭外,还与肝气郁滞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并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所以笔者临床治疗此病后遗神经痛,常以清热解毒泻火,清心疏肝解郁治之,效果好,疗程短并无任何后遗症。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于2002年秋季就诊于我处,患者自述患带状疱疹已有月余,皮疹消失,现疼痛难忍。余观其症,心烦不安,口吐秽语,舌红苔微黄,双脉弦数,一派热象,遂拟银花20g,连翘20g,菊花20g,栀子20g,黄芩20g,黄连10g,生地20g,木通6g,夏枯草25g,葛根25g治之,2剂后疼痛大减,继服3剂,诸症痊愈,方中银花、连翘、菊花、栀子、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利湿,生地凉血,木通淡渗利湿,引热出外,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葛根缓解神经痉挛而止痛。
  临床每遇此病,常如法炮制,均生良效。纵观全方。综合了西医的病毒感染观点与中医的肝胆火盛、脾湿郁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观点。谨献于此,以供同道相互印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