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2016年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例

 W爱学习借鉴 2015-12-30
年关将至,不法分子动作也频繁起来,小编提醒大家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银行卡信息,以免被骗子获取从而资金受损。以下几个是今年常见的信用卡诈骗、电话诈骗案例。
  【一号骗术】
  变身银行官方号码
  +伪基站,发送钓鱼网址
  在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中,利用伪基站群发“假冒银行官方号码+钓鱼网址”的短信依然占了很大比重。例如,王女士曾收到由“95×××”发来的“积分换礼品”信息,短信内容大致是“登录×××××网站可激活领取礼品”,落款为“某某银行”。但细心的王女士发现网站要求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与密码等,疑心这是个钓鱼链接,才没有继续操作。
  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如遇到类似情况难辨真伪,可致电相关银行信用卡官方热线进行核实。
  【二号骗术】
  冒充网店客服“退款”
  发送钓鱼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利用消费者的真实购物信息,充当网店客服致电客户,声称商品断货,需要客户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码等信息进行“退款”,随后引诱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填入上述信息。一旦消费者上当泄露信息,信用卡就很可能被盗刷。
  据专家介绍,有些不法分子发现常规诱骗已经不起作用,他们还会冒充老同学、老乡发送假相册,甚至冒充“小三”通过激将法诱骗用户点击链接,其诈骗工具依然是钓鱼网址。
  【三号骗术】
  微信互动页面
  微信“红包”嵌入钓鱼网址
  很多不法分子会在微信互动界面嵌入钓鱼网址,用户在点开链接的同时,其相关个人信息便被盗取。例如,有位吴女士曾随手转发了微信群里一条祝福页面并填写了个人信息,随后却频频收到信用卡消费短信,幸亏其赶紧联系银行冻结卡片,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此外,微信红包也被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人会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中,通过分发嵌入钓鱼网站的红包,来盗取用户的信息。专家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小利,或因为是熟人就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与“红包”。
  【四号骗术】
  开发“山寨”微信公众号
  或app推送钓鱼网址
  许多不法分子采用了更为“高端”的诈骗手段——建立“山寨”的微信公众号或企业app。赵先生是某手机游戏的热心玩家,他在微信上搜索到某游戏的公众号便添加关注,之后在优惠活动界面购买了游戏套餐产品,输入了信用卡信息,结果发生了盗刷事件。
  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醒,在关注公众号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核对企业公众号名称以及是否取得微信认证。在下载app时,也要去正规网站下载,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并注意安装时软件是否试图获取敏感度较高的用户授权。
  【五号骗术】
  免费wifi存陷阱
  勿扫不明二维码
  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提示,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随意链接来源不明的无密wifi,如果需要链接,也不要有涉及支付类的操作;若看到不明来源的扫二维码、填信息免费送礼品的活动,也不要贪图小便宜。
  一旦不慎中了木马病毒,应该第一时间修改用户账户密码,立即解除所有网上支付绑定,联系信用卡发卡行,从而确保信用卡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