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4.六君子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114.六君子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六君子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加减;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慢性肠胃炎、妊娠呕吐等辨 证属脾胃气虚挟痰湿证者。 1.泻痢  2.吞酸   3.眩晕痞闷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化疗中消化道毒副反应  3。肝炎 4.冠心病 5.帕金森氏病   6.妊娠呕吐   7.慢性 
[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 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的常用方剂。临床以食少便溏,胸脘 痞闷,咳嗽痰多色白,舌淡苔白腻,脉虚为使用
六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医学正传》卷3)
    [组成]  陈皮一钱(3g)  半夏一钱五分(4。5g)  茯苓一钱(3g)  甘草一钱(3g)  人
参一钱(3g)  白术一钱五分(4.5g)
    [用法]  上切细,作一服。加大枣二个,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
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
    [病机分析]  脾主运化,一是将饮食中吸收的水谷精微转输至心肺,进而营养全身
各脏腑组织器官,二是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部分水液,亦将其转输至心
肺。即“食气人胃,浊气归心…….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夫饮食人胃……津液与气,人于心,贯于肺”(《脾
胃论》卷上)。脾之运化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脾气的推动作用和脾阳的温煦作用。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或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则纳少便溏,面色少
华;土不生金,肺气失充,则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或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滞,凝
滞不化,积聚成痰,正如张介宾所云:“脾主湿,湿动则为痰”(《景岳全书》卷31)。痰
为有形之邪,既易阻滞气机,又常随气机之升而上犯于肺,故见咳嗽痰多、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等肺胃气逆,气机失畅之征,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是对
上述病机变化的概括。因此,脾气虚弱,湿聚成痰是本证的基本病机。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以脾虚为本,痰阻为标,方由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而成。
李中梓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医宗必读》卷9)。张介宾亦
说:“见痰休治痰”.,“善治痰者,治其生痰之源”(《景岳全书》卷31)。故方中用四君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补虚,健脾助运以复脾虚之本,杜生源之源,且重用
白术,较之原方四药等量则健脾助运,燥湿化痰之力益胜。半夏辛温而燥,为化湿痰之
要药,并善降逆以和胃止呕,《药性论》云其“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
胸中痰满”(见《证类本草》卷10);陈皮亦辛温苦燥之品,既可调理气机以除胸脘之
痞,又能和胃止呕以降胃气之逆,还能燥湿化痰以消湿聚之痰,其行气之功亦有助于化
痰,所谓“气顺则痰消”是也。二药合用,燥湿化痰、柑胃降逆之功相得益彰,故相须
以除痰阻之标。煎煮时少加生姜、大枣,协四君可助益脾,伍夏、陈而能和胃。综观本
方药物,实乃四君子汤与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合而成,二方并施,意
在甘温益气而不碍邪,行气化滞而不伤正,使脾气充而运化复健,湿浊去而痰滞渐消。
    本方配伍特点为:以益气健脾之品配伍燥湿化痰之药,补泻兼施,标本并治。且甘
温补脾,助运化之功,可杜生痰之源;燥湿化痰,除中焦之湿,又能助脾运之复,二者
相辅相成,共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
    本方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陈皮、半夏之性虽较温燥,但又非峻猛攻逐之品,加之
六药配伍成方,补中寓消,补而不滞,类似四君子汤甘温冲和之性,故名曰“六君子
汤”。即如吴昆所云:“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
术、草比德云尔!”(《医方考》卷3)
    [类方比较]  本方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二方比较,四君子汤
为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的基本方,本方在其基础上重用白术,并加半夏、陈皮二
药,又增燥湿化痰和胃之功,适宜于脾胃气虚兼痰湿内阻、肺胃气逆之证。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的常用方剂。临床以食少便溏,胸脘
痞闷,咳嗽痰多色白,舌淡苔白腻,脉虚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畏寒
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慢性肠胃炎、妊娠呕吐等辨
证属脾胃气虚挟痰湿证者。
    [使用注意]  本方性较温燥,真阴亏损者忌用。
    [源流发展]  六君子汤始见于《医学正传》卷3引《局方》,从其组成及命名来看,
显然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本方主治证候原书仅以“痰挟气虚发呃”概之,所
论甚简,明代薛己在《外科发挥》卷5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一切脾胃不健,或胸
膈不利,饮食少思,或作呕,或食不化,或膨胀,大便不实,面色萎黄,四肢倦怠”,
明确指出本方为治疗“一切脾胃不健”而设。此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又将本方用
于“口舌生疮”(《口齿类要。口疮》)、“带下”(《济阴纲目》卷3)、“痔漏”(《罗氏会约
医镜》卷12)、“惊搐”(《证治准绳.幼科》卷2)、“疮疡久溃不敛”(《证治准绳.疡医》
卷2)等等。综观本方组成药物,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专方,陈皮、半夏为燥湿化痰要
药,合而成方,使补中益气之剂又增燥湿化痰之功。因而尽管后世运用本方所治甚广,
但其证候应均不出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内蕴的基本病理。据兼证不同而对古方进行加减
化裁,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方法,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并由此而衍化
出许多传世的名方,本方即其中的成功范例。清代名医柯琴在本方基础上又加木香、砂
仁而创制了“香砂六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湿阻气滞之证,该方与六君子汤均
在临床享有盛誉,被历代医家广为沿用。
    本方原为汤剂,现代有人将方中人参易为党参,制成丸剂,名“六君子丸”(《中药
成方配本》)。
    [方论选录]    .
    1.吴昆:“气虚痰喘者,此方主之。气壮则痰行,气虚则痰滞。痰遮气道,故令人
喘。甘者可以补气,参、苓、术、草,皆甘物也;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陈皮,皆辛物
也。用甘则气不虚,用辛则痰不滞,气利痰行,胡喘之有?或恶人参之补而去之,此不
知虚实之妙者也。”(《医方考》卷2)
    “气虚,痰气不利者,此方主之。《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
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
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
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
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医方考》卷3)
    2.汪绂:“为气虚而有痰者设。痰本于湿而成于火。脾土不能制水,则水积而成湿,
湿郁成热,脾虚亦生热,则湿结而成痰,故祛痰为末,而健脾燥湿乃治痰之本。然既有
痰,则不可无以祛之,故此方加祛痰之药,而仍以四君子为主。加半夏辛滑能推壅行
水,开阖阴阳,通利关节,为行痰之专药,人多疑燥,实非燥也,但阴虚火烁,津液浑
浊,逼而上沸,或夹脓血之痰则非所宜。陈皮辛苦燥湿和中,主于顺气,气顺则痰消。”
(《医林纂要探源》卷4)
    3.徐大椿:“脾气有亏不能健运,故痰湿内聚,食少吞酸焉。人参补气扶元,白术
健脾燥湿,半夏燥湿气以化痰,陈皮利中气以和胃,茯苓渗湿气,炙草益胃气也。俾脾
健气强则胃气白化,而痰湿无不消,何食少吞酸之足患哉。此补气化痰之剂,为气虚痰
湿内聚之专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18)
    4.唐宗海:“四君子补胃和中,加陈皮、半夏以除痰气。肺之所以有痰饮者,皆胃
中之水不行,故尔冲逆,治胃中即是治肺。”(《血证论》卷7)
    [评议]  “此补气化痰之剂,为气虚痰湿内聚之专方”,徐氏此论高度概括了六君子
汤的功用和主治证候,可谓言简意明,切中肯綮。其余各家亦均主此说,吴氏从辛甘之
配伍,论述本方补气化痰之功;汪氏从补泻之主次,阐述本方以补为本之旨;唐氏则从
标本之病机,论述本方所治肺逆有痰实缘于脾胃之虚,故治胃即所以治肺之理。综合诸
家之论,则本方配伍之义益明。    一
    [验案举例]
    1.泻痢  《寿世保元。丙集》卷3:一人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
急,饮食少思,腹寒肢冷。予以为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炮姜,2剂而愈。
    2.吞酸  《寿世保元。丙集》卷3:一妇人吞酸嗳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用二
陈、黄连、枳实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予曰:此脾胃亏虚,末传寒中。不信,
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
经,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痊愈。
    3.眩晕痞闷  《张氏医通》卷3:缪某,偶因小愤,遂致眩晕痞闷,三月来服豁痰
利气药不应,反觉疲倦,饮食日减,下元乏力。至七月下浣,邀石顽诊之,六脉似觉有
余,指下略无冲和之气,气口独滞不调,时大时小,两尺俱濡大少力,此素多痰湿,渐
渍于水土二经,复加剥削之剂屡犯中气,疲倦少食,迨所必至。法当先调中气,输运水
谷之精微,然后徐图温补下元。为疏六君子汤加当归兼调营血,庶无阳无以化之虞。
    按语:三则验案均为医者误治生变而以六君子汤收功。案1痢疾服芍药汤后重益
急,可知其下痢后重原为脾胃虚弱,肠失传导而非湿热为患,误投苦寒清热解毒之剂更
损其阳,故旧疾未瘥,纳差、腹寒、肢冷等症又现。证属中焦虚寒,纳运失司,以六君
子汤益气健脾,再加木香行气、炮姜温里,使中焦阳气渐充,胃纳脾运复健,3剂而诸
证告痊。案2吞酸嗳腐,呕吐痰涎,实为脾胃亏虚,痰湿中阻,本当益气健脾,燥湿化
痰以治,医者却迭进黄连、枳实之类苦寒伤中,辛燥破气之剂,再戗脾胃,终致中阳亦
衰,虚火上浮,水湿泛溢,肢体肿满。遂以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加木香理气
醒脾,附子温煦中阳,俾脾胃阳气渐复,则饮食日增,虚火归原。再合补中益气汤益气
升阳而善后。案3之眩晕痞闷虽由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起,然其病本乃脾胃之气虚
馁。医者不察其源,反而数投豁痰利气之剂屡伤中气,致使中虚痰滞益甚。结果仍予六
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而效。    .
    [临床报道]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应用本方加延胡索、代赭石各15g,乌贼骨20g,白芷lOg
为基本方,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嘈杂者加黄连,口苦、泛酸者合左金丸,胁痛、嗳气
者合四逆散,心下痞者加枳实,大便隐血或便血者加白及、地榆等。水煎服,30天为1
疗程。共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其中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24例,合并胃下垂
者2例。结果:经治1个疗程后,痊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9例,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溃疡病变有明显改善)u例,好转(主要症状改
善,复查溃疡病变无明显改善)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ru。
    2.化疗中消化道毒副反应  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各15g,法夏、陈皮、神
曲各lOg,生甘草6g,川厚朴9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化疗完
成。治疗化疗中消化道毒副反应严重的患者74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化疗顺利完成)49例;好转,(精神食欲改善,呕恶消失,化疗按计划完成)24例;无
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化疗中止)1例;总有效率力98.6%lu。
    3。肝炎  以本方加木香、砂仁,治疗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麝
浊等指标延迟未复的情况。作者认为此期证候往往属湿热渐消,脾胃功能未复,以本方
健脾益气以助运化而除余湿,临床效果甚佳L3j。
    4.冠心病  用本方合生脉散加丹参、赤芍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满意。观察发现:
服用本方后,随着脾虚相关证候的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均有
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原有的高血压、高血脂亦有所降低,从而减轻了冠心病的诱发因
素,故对冠心病的预防亦有一定意义L4j。
    5.帕金森氏病  用人参2g,茯苓、白术各3g,甘草1g,陈皮、半夏各4g,生姜
1g,大枣2g,加水600rnl,、文火煮沸40分钟,制成300ml煎液温服,观察本方对7例
用L一多巴/C-多巴治疗效果不稳定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作用。结果表明,本方能改善不
规则的胃排空运动,稳定血浆L多巴浓度,延长其作用的有效时程。因此作者提出,
六君子汤与L.多巴/C-多巴合并应用治疗帕金森氏病有效,并能改善乙多巴/C-多巴治
疗时患者运动功能时好时坏的现象L5,。
    6.妊娠呕吐  以本方加姜竹茹、苏梗治疗妊娠呕吐患者93例,其中经产妇67例,
初产妇26例,结果全部获效,服药2剂呕吐停止者50例;服药4剂止吐者24例,最多服至14剂L6j。
    7.慢性肾炎  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氮质血症30例。服药6—24剂
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其它自觉症状显著好转,血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26例,痊愈者86.6%,其余4例好转L”。
    [实验研究]
    1.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  以振幅和频率为指标,观察六君子汤对家兔
离体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对十二指肠肌运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
用,对兴奋状态的肠肌运动有抑制能力,对抑制状态的肠肌运动有兴奋功效,即具抗乙
酰胆碱和抗肾上腺素的双重作用;对寒热因素引起的肠管运动失常也有明显的调整作
用。同时观察到本方出现作用虽缓慢,但药效持续时间较长C8j。
    2.对消化管空腹期强收缩运动的影响  将8支双极电极埋植于3只狗的消化管,
以其肌电图的变化探讨六君子汤对消化管空腹期强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六君子
汤可以明显缩短消化管空腹期强收缩运动出现周期,以及十二指肠至回肠蠕动运动的传
播时间,即全部小肠传播时间,并能改善宿食停滞、无饥饿感、食欲不振、吐逆、便秘
等情况。六君子汤对食后期消化管运动、肌电图未见明显影响。认为其作用机制不是直
接作用于消化管平滑肌,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而是影响平滑肌毒蕈碱受体,或者肌收缩
机构Ca离子等的第二信使,说明本方的给药时间以两餐之间或饭前为佳L9j。
    3.对动物离体子宫舒缩功能的影响  家兔子宫对药物的反应,在许多方面与人类
子宫最为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六君子汤能强烈、持久地兴奋家兔子宫,使收缩幅度增
大,收缩频率加快,肌张力增高,反复用药不出现快速耐受性。但本方对于小鼠子宫则
呈明显抑制作用,使其收缩幅度逐渐降低,收缩频率减慢,肌张力降低。由此可见,动
物种类不同,其子宫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本方能对抗麦角新碱和缩宫素对小鼠子宫
的兴奋作用,使麦角新碱或缩宫素兴奋后小鼠子宫肌张力和收缩频率降低。但收缩幅度
几乎不变。本方与缩宫素两药回归直线基本平行,与缩宫素效价作用强度比值1g六君
子汤高3.18倍,95%平均可信限为1。64—4.72倍。
    目前对六君子汤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离体肠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面。多项研究表明,本方对肠平滑肌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使家兔子宫平滑
肌发生强烈收缩。鉴于六君子汤为治疗脾虚痰湿证候的代表方,因而探讨本方对呼吸系
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附方]  香砂六君子汤(柯琴方,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1)  人参一钱(3g)  白
术二钱(6g)  茯苓二钱(6g)  甘草七分(2g)  陈皮八分(2.5g)  半夏一钱(3g)  砂仁八
分(2。5g)  木香七分(2g)  上加生姜二钱(6g),水煎服。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本方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而成,故名“香砂六君子汤”。木香与砂仁皆辛温芳
香,归脾胃之经,其中砂仁长于行气化湿,木香长于行气止痛,二药配人六君子汤中,
则行气止痛,燥湿健脾之功益著,适宜于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脘腹胀痛之证。    '
    六君子汤与本方之组成虽均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二方益气健
脾,燥湿和胃之功相类似,然彼因重用半夏、白术,故侧重于燥湿化痰,脾肺兼治;本
方则重用白术、茯苓,而侧重于健脾化湿,专于治脾。临证之时可视症状之轻重主次灵活选用。
    考“香砂六君子汤”的同名异方有多首,均由六君子汤加味而成。与本方较为相似
的有加砂仁、香附、藿香者(《明医杂著》卷6),有加砂仁、藿香者(《口齿类要》),有
加砂仁、香附者(《杏苑生春》卷4),还有加砂仁、木香、乌梅者(《张氏医通》卷16)
等。诸方虽然组成大同小异,但以本方较为通用。  
附方;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附方]  香砂六君子汤(柯琴方,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1)  人参一钱(3g)  白
术二钱(6g)  茯苓二钱(6g)  甘草七分(2g)  陈皮八分(2.5g)  半夏一钱(3g)  砂仁八
分(2。5g)  木香七分(2g)  上加生姜二钱(6g),水煎服。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本方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而成,故名“香砂六君子汤”。木香与砂仁皆辛温芳
香,归脾胃之经,其中砂仁长于行气化湿,木香长于行气止痛,二药配人六君子汤中,
则行气止痛,燥湿健脾之功益著,适宜于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脘腹胀痛之证。    '
    六君子汤与本方之组成虽均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二方益气健
脾,燥湿和胃之功相类似,然彼因重用半夏、白术,故侧重于燥湿化痰,脾肺兼治;本
方则重用白术、茯苓,而侧重于健脾化湿,专于治脾。临证之时可视症状之轻重主次灵活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