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门冬汤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粳米
三合(6g)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用]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1.肺阴不足证  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  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之肺阴不足证是因肺胃阴津耗损;虚火上炎所引起。津伤则
阴虚,阴虚则火旺,火旺必上炎,以致肺气上逆,于是发生咳逆上气;更因肺胃阴伤气
逆,灼津为痰,复加之肺不布津,津聚为痰,所以咳吐涎沫,且咳吐涎沫愈甚,则肺津
损伤愈重,日久不止,前人认为遂致肺叶萎缩,发为肺痿。然咳逆之因甚多,何以断为
肺阴不足?盖因伴咯痰不爽、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和脉虚数之诸阴虚燥热症
故也。    厂
  本方另+治之胃阴不足证,责之胃阴受损,其气上逆。盖胃主纳谷,其气以降为
顺,今胃阴不足,则气不降而升,故气逆呕吐作矣;口渴咽干,系胃阴不足,津不上承
所致。舌红少苔,脉来虚数,正是阴津虚亏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虽有二证,实则均属肺胃阴虚,气逆不降,故治宜润肺益
胃,降逆下气。方中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胃两经,有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并清虚
热之功,重用为君;诚如《本草新编》卷2所说:“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
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
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为君,而又可借之为臣佐也。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用,往往
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
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
熄矣。”人参补中益气,盖脾胃气旺,则自能于饮食水谷中生化津液,上润于肺矣,亦
即“阳生阴长”之意,用作臣药。甘草、大枣、粳米性子甘润,和中滋液,进一步加强
麦冬、人参滋补肺胃阴液的作用,且甘草、大枣、粳米配伍人参/可培土生金,.共为佐
药。半夏辛温,本不宜用于治疗肺胃阴伤之证,但本方在使用大量麦门冬的前提下,配
入小量的半夏,亦用作为佐药,其具体配伍意义有三:一是降逆化痰,肺胃阴亏,虚火
上炎,则不仅气机上逆,而且进一步灼津为痰,半夏既可下气止咳,又可降逆止呕,还
可化痰治标;二是开胃行津,治燥必须滋阴生津,但肺胃之气逆乱,滋润反使阴津不得
布散,配人半夏开胃行津,可使阴津布散而达治燥之功;三是防止滋腻,肺胃阴亏,中
气亦虚,应用大量滋阴生津之品,每有腻滞呆中之弊,少佐半夏之辛燥,则润燥相得,
动静结合,使滋阴而不滞中,和中亦不伤津。故喻昌谓本方“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
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医门法律》卷6),诚为阅历有得之谈。甘
草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相配,合而成方,可使肺胃阴复,逆气得降,中土健运,
则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润中有燥,本方属于润燥之剂,但组方并非纯用养阴
药,而是在重用麦冬的前提下,少量配伍温燥之半夏,以使润中有燥而滋而不腻,动静
结合而相反相成;二是培土生金,本方原治肺痿,全方药仅六味,但益气和中之品人
参、甘草、大枣与粳米就用了四味,充分体现了虚则补母、补土生金之法。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原治虚热肺痿,除咳唾涎沫外,应具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
虚数之症。后世亦用于治疗肺阴不足或胃阴不足证,除咳逆或呕吐外,亦应具备上述虚
热之症。
  2.加减法: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等;咳逆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呕吐
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方中人参亦可用西洋参代,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矽肺、慢性肺纤
维化、慢性咽喉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糖尿病和干燥综合征等,辨证属于
肺阴不足或胃阴不足者。
    [使用注意]  肺痿一病,有虚热与虚寒之分。属于虚寒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出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原文曰:“火
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认为此方所治为虚热肺痿,
由肺胃津枯所引起。后世本方的主治有所扩大,亦主肺阴不足及胃阴不足证。清代医家
张璐认为,麦门冬汤系竹叶石膏汤加减变化而来,其谓:“此(指麦门冬汤主治证候)胃
之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候。凡肺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
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千金方卫义》卷17)。竹
叶石膏汤出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
欲吐”,由竹叶、石膏、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组成,是一首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
方。麦门冬汤由竹叶石膏汤去竹叶、石膏,重用麦门冬,再加大枣而成。去竹叶、石膏是因
无实火,故无需清热;重用麦门冬,是取其甘寒质润,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作为君药;加大
枣可甘润和中,益胃气而滋胃液。如此,竹叶石膏汤作为一首清除病后余热,益气生津降
逆之方,遂一变而为麦门冬汤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剂。
    麦门冬汤对后世方剂的影响很大。据《中医方剂大辞典》第5分册所载,在《金匮
要略》麦门冬汤之后,后世制订的同名异方多达104首,这些麦门冬汤与仲景麦门冬汤
或多或少均有联系,然难以一一详细叙述。在此要强调的是,麦门冬汤和清代温病学家
的有关养阴方剂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一般认为张仲景对阳虚证治的论述较为完备,而
清代温病学家则对阴虚证治的论述较为完备。其实,温病学家论治阴虚往往是源自仲景
而加以进一步的发展,本方之与沙参麦冬汤就是一例。麦门冬汤治疗阴虚有热的肺痿,
有滋养肺胃,和中降逆之功;吴瑭所拟的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虽用药与本
方有所差异,但沙参麦冬汤滋养肺胃,培土生金的治法,实源自本方。
    [方论选录]
    1.喻昌:“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
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末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
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
名者,谓肺借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有贝母之名者,谓肺借其豁痰,实豁痰为肺
之母也。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有此妙法。
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人半夏之辛温一味,
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医门法律》卷6)
    2.张璐:“此胃之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候。凡肺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
气者,肺之母气也。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
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
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枣通津
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焉能建止逆
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千金方衍义》卷17)
    3.魏念庭:“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火逆上气,挟热

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
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助。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
也,亦所以预救肺虚而有热之痿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7)
    4.王子接:“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金匮》云: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止逆下气。按《内经。脉解篇》云: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
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五藏生成篇》云:咳逆上气,厥在胸中,过
在手阳明、太阴。是则上气病在肺,下气病在大肠也明矣。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非
独肺也,大肠亦然。若徒以寒凉冷燥,止肺经火逆上气,而手阳明之下气未平,仍然胸
中脐郁,闭塞呻吟,岂非大肠之燥传人于肺,而为息贲有音,上奔而不下也乎?仲景另
辟门户,用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大枣,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气,以化两经之
燥,独复一味半夏之辛温,利咽止逆,通达三焦,则上气、下气皆得宁谧,彻土绸缪,
诚为扼要之法。止逆下气,或注曰:止其逆则气下,是申明火逆上气,于理亦通。”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
    5.尤怡:“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故以
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盖从外来者其气多
实,故以攻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上)
    6.唐宗海:“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胃津上输于肺,肺清而
火自平,肺调而气自顺。然未逆未上之火气,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炎之火气,又不
可任其迟留也。故君麦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气。火气降,则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气自
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为对症。以其润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冲
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盖冲脉起于胞中,下通肝肾,实则丽于阳明,以
输阳明之血,下人胞中。阳明之气顺,则冲气亦顺,胞中之血与水皆返其宅,而不上逆
矣。此方与小柴胡合看更明,小柴胡是从胃中引冲气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此方是从
胃中降冲气下行,使火不上千之法。或去粳米加蜜,更滋润。”(《血证论》卷7)
    7.张秉成:“此手太阴、足阳明之方也。夫肺与胃之气,皆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
若肺胃阴伤,虚火内动,则气上逆矣。气上逆则痰涎随之,于是咽喉不利,所由来也。
麦冬甘苦而寒,养肺胃之阴而降火,故以为君。然胃者肺之母气也,为水谷之海,后天
之源,凡人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故人之生气出胃中,虽阴虚火逆,不可纯用甘寒润降
之品,有伤生气。故以参、甘、枣、米等药,甘温润泽,益气生阴,补而不燥.用麦冬
即可大补中气,大生津液。而以半夏辛温之品,参赞其间,可以利咽喉,散结气,行痰
降逆,以之为臣。然后立方之功,益彰其大耳!:’(《成方便读》卷3)
    [评议]  喻昌的方论强调麦门冬汤的主治证病机为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疗
着重补中生津,又盛赞伍用半夏之妙,均为经验有得之论。张璐对本方证的病机认识与
喻氏相同,其指出麦门冬汤与竹叶石膏汤的衍化关系,亦颇有启发作用。魏氏认为本方
的主治证病机是肺虚有热,若与喻氏等之论合观,则可得其全矣。王氏以《内经》的有
关经文来解释麦门冬汤的主治证病机,认为与大肠之燥有关,不失为一家之言。尤氏认
为本方证为火热挟饮而致逆,在证治方面与表寒挟饮上逆者迥异,以及唐氏认为本方与
小柴胡汤合参,则更易理解,均有参考价值。张秉成的方论,对主治证的分析、药物配
伍意义的阐发,朴素而不失全面,平实又不失中正,谓之名言硕论可也。

    [验案举例]    、
    1。肺痿‘《临症指南医案》卷2:肺痿,频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
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杆格。人
参,麦冬,半夏,生甘草,白粳米,南枣肉。
    2.脑膜炎后遗症  《古方新用》:某女,14岁。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
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著,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以
理中丸、苓桂术甘汤治之,效果不显,.故用麦门冬汤治之。方药:.麦冬12g,党参9g,
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粳米9g,水煎,分2次服。服3剂后,初见疗效,口
吐涎沫有所减少。继用上方,并逐渐加重半夏、麦门冬之药量,半夏加至24g,麦门冬
汤加至60g,每日1剂,‘、连服20余剂,涎止病愈。    .
    3。呕吐  《四川中医》(1989,9:21):某女,68岁。1982年10月14日人院,住
院号5635。5天前因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经输液及庆大霉素等治疗,腹泻已止,但频
作干呕,稍饮水则吐。经用止吐药无效而转来本院。人院后经予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
及酸碱平衡失调等药物及止吐药,但收效甚微。工。月16日改中医药辨治。症见形体消
瘦,乏力,口燥咽干,时作干呕;舌质红,苔薄,黄中现黑色,乏津液;脉细微,数而
无力。治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处方:麦门冬、半夏、炙甘草各30g,人参、粳米各
5g,大枣4枚;竹茹、石斛、炙杷叶各9g。煎汁,少量频服,1日服完。当晚呕吐止,
可少量饮水,但仍有干呕。继服上方2剂后,无呕吐及干呕,可进半碗流食,精神转
佳;脉较前有力,仍微数,舌面已见湿润,但不思饮食。于上方加焦山楂、鸡内金各
9E,炒莱菔子15g。服药2剂,基本恢复正常饮食,5天后痊愈出院。
    4.胃脘痛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3:32):某女,58岁。1982年1月4日初
诊。患胃病已30余年,迭经治疗,反复发作。近2个月来胃脘疼痛,经某医院纤维胃
镜检查,提示:胃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诊见:胃脘痛时伴有恶心,呕吐清涎、酸
水,有时痛引胁背,食纳不馨,食后脘胀多嗳气,口苦而燥,大便干结,舌光红,脉细
数。此胃阴不足,失其润降,脉络受损,气血失和。治宜益胃养阴,调畅气机。处方:
麦冬12g,北沙参12g,生地15g,川石斛10g,天花粉15g,制半夏6g,生白芍9g,川
楝子9g,红枣4g,枳壳20g,炙甘车5g。8剂。药后诸症得减,继以上方加减治疗,又
服药40剂,胃痛消失,精神健旺,食欲增进,诸症尽愈。后经胃镜复查,胃息肉及浅
表性胃炎均已消失。
    5.经前冲逆症  《天津中医》(1986,3:19):某女,、28岁,工人,已婚。病起于3
个月前行经前患感冒,后每至经前十余日即咳嗽喘急,甚则痰鸣不得平卧,月经过后诸
症悉减。曾住院治疗,经用抗生素和止咳平喘药无效。遂转求中医治疗。症见呼吸急
促,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并伴午后寒热,舌微红,苔薄白,脉细数。属经前冲逆,肺
失肃降。治宜平冲降逆。处方:麦冬20g,法夏15g,赭石20g,党参15g,J11~-<膝10g,
甘草10g,粳米少许。2剂。药后哮喘痰鸣止,已能平卧,尚有微咳及午后寒热。原方
加减3剂善后。追访月经再至,未见哮喘。
    按语:麦门冬汤的治法精髓在于滋润肺胃与降逆下气并举,上述5案用之,皆取法
于此。案1以频吐涎沫为主症,故诊为肺痿,以其不渴饮,绝非实火,乃肺津枯竭,脾
胃气弱之证,故投麦冬门汤原方。案2之脑膜炎后遗症属热病伤阴,复加之中气损伤,

不能摄纳涎沫,故用麦门冬汤原方而愈。案3之呕吐系吐泻伤阴,胃气上逆,故用麦门
冬汤加竹茹、石斛、枇杷叶,意在加强益阴降逆之功。案4之胃脘痛,纤维胃镜镜检提
示胃息肉和浅表性胃炎,辨证属胃阴不足,失其润降,病兼及肝,故治用麦门冬汤加白
芍、川楝子以柔肝疏肝,取效后守方治疗,终收全功。案5之经前冲逆咳喘,是肺胃素
虚,适逢经前感冒,致逆气上千于肺,故亦用麦门冬汤加减,方中加入赭石、川牛膝,
可镇逆止冲,以降逆气,并兼通血脉。    ’
    I临床报道]
    1.支气管炎  应用麦门冬汤提取剂(9.Og/d),治疗支气管炎20例,其中急性支气
管炎13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男性5例,女性15例,60岁以上患者10例,干咳者
17例。结果:显效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并认为麦门冬汤适用于西药无效或不
剖艮用西药,久咳、体力低下的老年性支气管炎患者uj。另有报道,麦门冬汤对
Enalapril诱发之干咳有效,Enalapril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长期连续服用易诱发
干咳。长期服用Enalaprill2~65周后出现干咳者5例(高血压病3例,慢性肾炎引起的
高血压2例),予麦门冬汤提取剂每日9g,分3次服。结果:显效2例,有效2例,无
效1例。从服药到出现效果时间为2—4天,无副作用。
    2.矽肺  矽肺在临床表现上与中医的肺痿相似,故用麦门冬汤治疗有一定疗效。
报道用本方加天门冬、竹沥、白茅根、瓜蒌皮、郁金、黑大豆、瓦楞子、白萝卜汁等,
治疗12例,经服药3个月后,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消失,而胸痛、倦怠、动则气
急等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L3j。
  3.非特异性炎症型右肺中叶综合征  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肺痿相近,有报道运
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60例,取得较好疗效。60例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9—
43岁,平均32岁,病程4—59天,平均24天。以痰检、血象、X线、纤维支气管镜
等检查后,并依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确诊。中医辨证属虚热型54例,虚寒型6例。治
疗方法:麦冬、陈皮各9g,半夏、桔梗、杏仁、贝母、栝蒌皮、枇杷叶、茯苓、化橘
红、太子参、炙甘草各lOg,明党参、冬瓜子各18g。每剂浓煎成300ml,每天早晚分
服,8—10天为1疗程,少数患者服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行X线胸透及摄片复查。结
果:治愈(肺复张达到正常中叶体积的90%一95%以上,炎症完全吸收,症状消失)
57例(95%),其中服药3—5天治愈者6例,10天治愈者10例,2个疗程以上者6
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3例(5%)。治愈者近期(1—6个月)随访无
复发,2—4年复发2例L4j。
  4.溃疡病  本方治疗胃阴虚亏的溃疡病,对于临床症状和X线胃肠造影检查均有
显著的近期疗效。报道用本方加阿胶、淮山药、北沙参、生麦芽、生姜、当归、杭芍,
治疗1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治疗1.5—4月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其中以止痛效果尤为显著。除2例止痛效果略差外,一般均在服药7—10剂疼痛消
失或显著减轻,其中5例服药2—3剂后剧痛即转轻微,逐渐消失,其它口渴、便燥、
舌苔、脉象等也都随之好转或恢复正常。经X线复查8例,其中4例龛影或变形消失,
另4例也有好转L5j。
  5.呕吐  运用麦门冬汤加竹茹、石斛、炙杷叶,煎汁少量频服,治疗胃阴不足型
顽固性呕吐42例。患者多有胃肠疾患致呕吐、腹泻等失液史,舌红无苔或苔少薄黄、

乏津液,脉多虚细或沉细而数,使用一般止吐药物无效或收效甚微。服药3—9剂,结
果:治愈(恶心、呕吐停止,食纳、精神如常,无复发)20例,显效(呕吐止,恶心
明显减轻,可进少量流食,食后不吐)15例,有效(服药后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或停
止,但因饮食不当复发呕吐,再次治疗仍可止者)4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
显)3例。    .
    6.干燥综合征  经临床和唾液腺造影确诊的干燥综合征17例,其中女性16例,
男性1例,平均年龄54±13.6岁,14例为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引起的继发性干燥综合
征,病程1一u年,平均5±2.8年。用麦门冬汤提取物每日.9g,分3次饭后服。用药
时间12周以上。3例有轻度副作用而于4周内停止服药,14例做了统计学处理。测定
10分钟唾液分泌量,从给药前7.9±7.1ml增至u.3±6.2ml,有显著性差异(P<
0.05),泪液分泌从给药3.1±2.7mm增至6.5±2.9mm,有显著性差异(P<0.01),
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使用麦门冬汤4周内显效,也有患者在开始给药的第1周内即显效。
治疗后获中等程度以上改善者占全部患者的57.1%,其中,病程在6年以内者6例,
显著改善者3例,中等程度改善者2例,无效1例;病程在6年以上的患者8例,中等
程度改善3例,轻微程度改善4例,无效1例[73。
    [实验研究]
    1。降血糖作用  采用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及遗传性糖尿病KK—CAY小鼠分别作
为外因性胰性糖尿病及内因性糖尿病模型,比较研究了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方剂:人参
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八味丸及利尿剂五苓散等的降血糖作用,
将这些方剂的水溶性总提取物按50mg/kg作腹腔注射,比较其6小时后的血糖下降百
分比,结果表明对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其作用强弱依次为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
汤,麦门冬汤≥八味丸,人参汤>五苓散,对于KK.CAY小鼠在绝食条件下,人参汤、
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麦门冬汤等作用明显,而八味丸、五苓散的效果弱,然而
在非绝食条件下,则以八味丸的降糖作用为强,其他方剂之间未见差别Ls,。
    2.镇咳作用  对于麦门冬汤的镇咳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对速激肽的拮抗
作用,认为该方的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和拮抗炎症性咳嗽诱发递质的产生及游离
相关。麦门冬及其主要成分Ophiopoqonin可抑制由P物质引起的呼吸道炎症所致咳嗽
增加及Phosphoramidone引起的咳嗽,而可待因则无此作用。此外,麦门冬汤还可抑制
呼吸道平滑肌的过敏性收缩及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炎动物模型的气管和支气管上
中性肽链内切酶的活性是正常的1/8—1/9,经麦门冬汤治疗7天后气管和支气管上中
性肽链内切酶的活性又基本上回升到原来的水平。由此可见,麦门冬汤的镇咳作用主要
是由于其对速激肽受体(NK,NK2)的拮抗作用以及对速激肽的生成、游离和分解的综
合作用的结果L9j。其次是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作用,将服用麦门冬
汤的大鼠血清和纯化培养的肺泡Ⅱ型细胞混合发生反应后,肺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
(PC)分泌明显增加。对照组血清的分泌作用较弱。为了排除血清酯的影响,将麦门冬
冲剂直接作用于肺泡Ⅱ型细胞,发现10—6g/ml的麦门冬汤冲剂即可引起肺泡Ⅱ型细胞
分泌亢进,10—5g/ml的麦门冬汤冲剂则有类似&促效药特普他林的作用即支气管扩张
作用。进一步提高浓度其作用并不增强,而出现封顶现象。这与中药调整内环境的稳定
理论是一致的。这种封顶现象可能是由于麦门冬汤中亲脂性成分的促PC分泌作用和亲

水性成分抑制PC分泌作用相互拮抗的结果,也可能与麦门冬汤对其他分泌促进剂的抑
制作用有关。上述结果提示麦门冬汤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对体
内活性物质,特别是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介质的作用是相当复杂的。进一步的实验提示,
麦门冬汤亲脂成分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与细胞内cAMP的作用及钙离子的浓度
上升有关,但也不能忽视C激酶、G激酶、A激酶等阻断药的抑制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最近发现麦门冬汤还可以轻微促进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磷脂酰胆碱以及促进8l肾上
腺素受体的基本表达,此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可能与麦门冬汤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密
切相关[10j。
  3.抗过敏作用  麦门冬汤对脱颗粒及组织胺游离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效果。此效
果的强度与对脱颗粒剂及组织胺游离有抑制效果的色苷酸二钠相仿L1”。
  4.有效成分的研究  麦门冬汤除镇咳作用外,尚有促进唾液分泌作用,该研究是
对几种疾患在判断临床效果时,注重观察这两种不同的作用,同时检测尿中排泄成分。
研究对象为健康者(工组),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Ⅱ组),干燥综合征
患者(Ⅲ组)。以日本变态反应学会标准评定Ⅱ组有关分数和服药前后的情况。对Ⅲ组
患者服药前后进行唾液分泌试验、泪液分泌试验,结合自觉症状的改善程度评定。并以
工组服药前后的尿及患者服用麦门冬汤至少2周后收集的24小时尿作分析样本。结果,
麦门冬汤对Ⅱ组有镇咳作用,对Ⅲ组有促进唾液分泌效果。工组尿中见有甘草的代谢产
物。汉方方剂因系多种成分,即使同一疾患,也因不同个体吸收各异L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