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书法(53)伊秉绶

 昵称18203252 2015-12-30

伊秉绶(1754-1815)<二>

伊秉绶《临张迁碑》 四川省博物馆藏

  伊秉绶喜临《张迁碑》,他对《张迁碑》的临写也独出心机,有意强化该碑结构上一些奇崛之处,将不可思议之处夸张至极,却又显得平淡无奇。

  此件隶书以中锋行笔,劲健沉着,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圆润直率,回味无穷。从笔法到结体,都入鲁公之室,显得凝练稳重,宽博舒展。横向舒展的隶意,流走的篆笔,断而不离,和而不流,又显得洒脱自如。伊氏用笔,起笔多不取逆势,长横顺势波出,短横则略顿即收,横竖处一驻、一提、一顿、一挫,然后中锋直下。撇捺平入徐行,收笔稍驻波起,寓媚于拙。伊氏墨法,重拙华滋,不见枯槁,有“如漆楮如简”之妙。熊秉明《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云伊书“壮伟厚重,笔划往往越出格子,侵入边缘空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派。”确实如此,伊书藏巧于拙,于工稳中求变化,颇有匠心而又不矫揉造作,在更高层次上再现古风。

 

伊秉绶 《隶书立轴》 纸本 136.8×35.7cm

释文:敦煌太守,克敌全师,振威到此。
说明:《裴岑纪功碑》,东汉敦煌太守裴岑立于新疆东部巴里坤湖畔,雍正年间大将军岳钟琪屯田垦荒时发掘出土。
鉴藏印:平羽珍藏、曾在高邮王元健处

伊秉绶《临衡方碑》
钤印:默庵、墨稼山庄
款识:衡方碑,秉绶。
徐平羽题签:伊秉绶临衡方碑。一九六五年春重装,平羽。
鉴藏印:实农、种石轩、欢喜坚固

行书轴 纵107厘米、横47.5厘米。

伊秉绶《行书喜雀诗轴》周培源收藏

伊秉绶《行书七言诗轴》

释文: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墨卿

伊秉绶《隶书册》

伊秉绶《隶书临韩仁碑册》

伊秉绶《隶书册》

伊秉绶《隶书册》  

释文:早孤,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杜老。——山涛传

伊秉绶《隶书册》

行草七言联

   

清 伊秉绶 题钱杜梅花册 纸本
纵29公分 横4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寒香千古”四个字,是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为钱杜(一七六四-一八四五)〈梅花〉画册特别题写的。伊秉绶虽然没有题名,从印章和隶书风格可知非他莫属。

  伊秉绶是福建长汀人,多才多艺,诗文、书法、绘画、篆刻都有成就,其中以书法最受世人推崇。他能书写各种书体,造诣最深的莫过于隶书,在清代可说是自成一家了。他写隶书,结体以端庄平正为美,又把篆书笔法融进来,在起笔和收笔的时候都藏住笔锋,写出浑圆敦厚的量感。这种量感并没有笨重的感觉,却有「山静似太古」原始朴素的风致。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拓本 绍兴沈定庵先生藏(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区,始建于东晋隆安时期(397-401),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名刹。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虞仲翔祠及碑则建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现祠与碑皆毁。虞翻字仲翔(164-233)三国吴时浙江余姚人。虞精于经学,因犯孙权,被谪戌广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达数百人。”后孙权有所悔悟,下达如虞翻在世,给他人员及船只还都。如亡,送丧还乡,让他儿子做官旨意。但此时虞翻已逝。

  碑文作者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进士。书者伊秉绶。伊墨迹存世尚多,但少长篇巨制。此碑原石不存,流传不广,但字数甚多,且为伊氏精心之作,有志于学习伊书者,于此碑细细揣摸,当大有衬裨益。

行草手札 纸本,86.6×39cm,荣宝斋藏

  伊秉绶楷、行书初师刘墉,继学李西涯,后入颜真卿之堂。虽然伊秉绶以隶书最为人称道,然他的行书也很有功力,并自成一家。书风含蓄,笔法圆浑,深得颜书“筋”之三昧。前人评道:“虽发源于山阴、平原,而兼收博取自抒新意。金石之气亦复盎然纸上”。

致仲云书札

释文:
旬日未晤,俗冗可哂。所示大刻精极,再谢。《列女传礼笺》具价五圆,輶亵已甚,希为转致。刻经何日可成?家君札催至再,其资先付可乎?马令消书若干,竟无实话,俗又甚焉。此上
仲云先生三兄
愚弟伊秉绶顿首
 

隶书四屏 纸本

钤印:墨卿、伊征求绶印、阿衡之苗、客子墨卿
款识:题朱人画秉绶;湘山松,秉绶作;湘江竹戊午秋作秉绶;嘉庆乙丑岁三月初十日都门寓汀州伊秉绶
   

《行书临帖》轴,清,伊秉绶书,纸本,纵93.6cm,横43.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世南近臂痛,廢書不堪覼縷也。十三日遣書,得書爲慰可言也。
  手山十弟屬秉綬。嘉慶九年四月八日重遇於邗上。
  此幅行草书临帖之作节临唐虞世南《臂痛帖》,该帖宋时曾收入阁帖,伊氏只临写了首尾部分,中间缺少数字,计3行,末楷书识云:“手山十弟属秉绶。嘉庆九年四月八日重遇于邗上。”下钤“墨卿”、“伊秉綬印”印二方。引首钤“宴坐”印。嘉庆九年(1804年),伊氏时年52岁。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此轴书法行草相间,个别笔划尚存章草书意韵,与阁帖中所刻本有较大差别,更多地体现出伊氏自身的书法特征。伊氏行草出自晋唐,而于颜真卿书法致力最深,兼收博取,自抒新意,并能以古隶笔法入行草,更使书风独具特色。

临王羲之行书立轴

《行书节临唐宋人书四条屏》 各纵120厘米 横52.6厘米 1806年作

临颜真卿行书立轴 水墨洒金笺
款识:真卿有一二药,烦宜常服,少闲借马车,谒不次真卿,平原帖,嘉庆壬申春日,伊秉绶临。印鉴:墨卿(朱)、伊秉绶印(朱)、延年(朱)

伊秉绶《隶书扇面》

伊秉绶《隶书扇面》

伊秉绶《隶书扇面》

伊秉绶 隶书王安石句 扇面 纸本 17×50cm
钤印:伊秉绶印
款识:渠年兄属,汀州伊秉绶。
鉴藏印:平羽珍藏、曾在高邮王元健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