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朱国强哮喘病辨治六法
2015-12-31 | 阅:  转:  |  分享 
  
2015年11月1日第11期

No.111November2015

中医学报

CHINAJOURNALOFCHINESEMEDICINE

第30卷总第210期

Vol.30SerialNo.210

朱国强哮喘病辨治六法

胡赟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朱国强治疗哮喘病多采用散寒清肺法、温肾祛寒法、补血活血法、通上填下法、益气养阴法、补血益阳固本法等六法。临

证特点有:不忘病机为外邪触动内饮,病久必有瘀血;不必全从治标,不必全恃扶正;重生活调息,日常调护。

文献引用:胡赟.朱国强哮喘病辨治六法[J].中医学报,2015,30(11):1581-1582.

关键词:哮喘;散寒清肺法;温肾祛寒法;补血活血法;通上填下法;益气养阴法;补血益阳固本法;朱国强

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15.11.546

中图分类号:R259.6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999(2015)11-1581-02

TreatmentofAsthmabyZhuGuoqiang

HUYun

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hospitalofWuxi,WuxiJiangsuChina214000

Abstract:ZhuGuoqiangusesSanhanqingfei,Wenshenquhan,Buxuehuoxue,Tongshangtianxia,YiqiyangyinandBuxueyiyangguben

methodintreatingasthma,withclinicalcharacteristicsasfollows:long-termdiseasewouldcausebloodstasis;curingnotonlysymptoms;

curingnotonlystrengtheningthebodyQi;paingattentiontoliferegulatingandnursing.

Referencecitation:HUYun.TreatmentofAsthmabyZhuGuoqiang[J].China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15,30(11):1581-

1582.

Keywords:asthma;Sanhanqingfei;Wenshenquhan;Buxuehuoxue;Tongshangtianxia;Yiqiyangyin;Buxueyiyangguben;ZhuGuoqiang

在中医学中,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症因脉治·哮

喘病》所说:“痰饮留伏,结成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

食所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说

明古代对于本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已早有认识,并

进一步观察到本病与体质因素、气候因素、起居环境有一定

的关系。

笔者的老师朱国强副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行医几十年,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跟随著名专家黎炳南教

授临证多年,收治众多哮喘患者,尤其是使用激素或解痉剂

后效果不佳,仍时常发作甚至需赴急诊治疗的顽固性哮喘患

者。临证时,黎老多采用宣肺散邪、化痰平喘、扶正祛邪、健

脾益肾补肺之法,拟创哮喘一号、二号基本方,效验颇众

[1]



在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基础上,朱国强老师不

断予以扩展及发挥,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善独特的治疗哮喘思

维和方法。30余年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顽固性哮

喘证治六大方法常用方药及其主证治法综合分述如下。

1证治六法

1.1散寒清肺法主治证候:哮喘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

证。哮喘之症因风寒之邪外袭,痰饮化热蕴结于内,症见恶

寒、发热、唇红、喘咳、痰色黄稠。哮喘反复发作,其肺气必

虚,纵有肺热,亦属虚中夹热,一般情况不用寒凝之品。方药

可选紫苏子、葶苈子、五味子、桂枝、七叶一枝花、射干、毛冬

青、鹅管石、麻黄、炙甘草。方中毛冬青苦中带甘凉,而清肺

之功不亚于黄芩,配伍得当,不伤胃气,而小儿服用尤为便



[2]

,故常用毛冬青以代之

[3]



1.2温肾祛寒法主治证候:用于脾肾阳虚、风寒束肺之

证。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形寒肢冷、咳喘哮鸣、无汗、鼻流清

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

腻、神疲色暗、脉象沉微。皆因患者平素畏寒肢冷、短气息

促,此为肾阳亏虚、风寒外束、痰饮内搏、肺气不宣、痰浊不

化,肾寒则脾土不得温化,肺金不能温煦而虚冷,津液遇冷金

则凝结成寒痰,故肾寒加重肺脾之虚寒,是肺脾虚寒的根本

原因,是伏痰产生、潜留体内而致哮证呈慢性反复发作状态

的根本原因

[4]

。治当宗温肾祛寒、化痰平喘之法,以绝痰之

源。药物主要包括麻黄、肉桂、熟附子、细辛、五味子、鹅管

石、当归、熟地黄、白术、炙甘草。一以温肺化饮以祛邪,二以

温阳益气以扶正,处方立意,既在祛邪以安正气,更重扶阳以

祛饮邪,所谓“离照当空,阴霾自散”。

1.3补血活血法主治证候:用于瘀血乘肺之证。哮喘时

发,久咳气促,神疲心悸,面色苍白或环唇青紫,舌暗,脉细。

哮证日久,患者可见面色黧黑、口唇乌暗、爪甲紫绀、舌青或

有瘀点,实属血行不畅,络道壅塞。因此,朱老师常曰:本病

易反复,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此乃气滞、痰凝、血瘀互结伤正

所致。本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病情多变、沉疴难痊,故朱

老师认为,正气虚惫贯穿哮证始终,而补虚泻实当为其治疗

大法,所用药物主要为麻黄、炙甘草、地龙干、熟地黄、丹参、

五味子、当归、鹅管石、紫苏子、毛冬青、葶苈子。可在方药中

加入毛冬青、当归、熟地黄、丹参等理气活血之品。方中苏

·1851·

2015年11月1日第11期

No.111November2015

中医学报

CHINAJOURNALOFCHINESEMEDICINE

第30卷总第210期

Vol.30SerialNo.210

子、葶苈子意在疏利气机,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消

[5]



1.4通上填下法主治证候:用于风袭卫表、肾不纳气之

证。哮喘时发兼见经常鼻塞、喷嚏(过敏性鼻炎)。肺居高

位,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卫表。风为百病之长,善动不

居,变化不定,来骤去速,传变极快。贼风袭肺,风动则气道

挛急,伏痰内阻,喉间痰鸣作响,而发哮证。证见鼻咽作痒,

连续喷嚏、频繁咳嗽、旋即气急喘鸣、声如水鸡、呼吸困难、张

口抬肩、不能平卧、哮止如常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方用苍耳子、辛夷花、麻黄、豨莶草治宜疏风解痉,宣肺平喘

以通上

[6]

。白芍、当归、熟地黄、五味子、龙骨扶正补虚,收敛

镇咳以填下。苍耳子、辛夷花并用,二者协同,有疏风祛邪、

固卫抗敏之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及各种呼吸道疾患,以及

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

1.5益气养阴法主治证候:用于肺肾亏虚、气阴不足之

证。阴虚哮喘、喉痹(慢性咽喉炎),时见干咳无痰,间有微

喘,唇红舌干或见剥蚀苔,神志焦急烦躁,食欲不振等症。阴

虚型哮喘以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舌红嫩、脉细数或

弦细为主症,治以滋阴润肺、益气止咳法。肺与肾,肺为金,

肾为水,五行学说谓为金能生水,故肺肾之阴是相互滋养的,

咳喘之病,用药苦寒,每易伤阴,且本病多反复发作,经年日

久,病程较长,且可伤阴,必致肺肾之气阴两伤,终因肺肾两

虚,气阴不足而难治难愈。《诸证提纲》曰:“凡喘之暴作,以

攻邪为先,喘定之后,方可补养。”主要药物有党参、麦冬、五

味子、白芍、麻黄、北杏仁、青黛、海蛤粉、炙甘草

[7]



1.6补血益阳固本法主治证候:主要用于哮证后期,咳喘

已止,现阳虚不固、血虚无养之证,以继续巩固疗效,亦可兼

治遗尿或小便失禁等。此方以“金水六君煎”为基础,加补血

壮阳之品,使气血旺盛,肾气足,哮喘自不易发。药物包括当

归、熟地黄(或首乌)、五味子、鹅管石、补骨脂、淫羊藿、巴戟

天、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如适当加鹿茸、紫河车、蛤

蚧之类,效果更佳

[8]

。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喘》云:“外

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清代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也云:“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故

喘证之论治,当究其源,或为攻邪,或为扶正,宣通温里,莫失

其要,方不为误。

2典型病案

王某,男,7岁,经常反复感冒,咳嗽不已,喉间痰鸣,日久

发展成哮病。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旧病复发。近因风寒外

侵,咳嗽加剧,鼻流清涕,痰白呈泡沫状,咳吐不出,喉间有哮

鸣音,胸闷,喘息,面色白光白,形寒,四肢不温,口唇微呈紫

绀,不得平卧,舌淡苔白滑,脉象浮紧有力。外邪触动内饮,

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治宜宣肺散寒,降气化痰为先。麻黄

4.5g,桂枝3g,炒白芍9g,干姜3g,五味子3g,细辛2g,姜

半夏9g,陈皮4g,杏仁9g,厚朴3g,鹅管石9g。

2剂药后哮喘即止,咳减痰少,胸闷纳差,神倦嗜卧,舌淡

红,苔薄白,脉濡滑,再拟上方加减: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4.5

g,去干姜,改用生姜2片,去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鹅管

石,加紫苏子9g,甘草3g,茯苓10g,枳壳4.5g,焦神曲10

g,红枣5枚。2剂后咳喘均见平息,喉间痰声消失,胸痞得

宽,纳馨,便条。

按:此病系外邪侵及肌表,痰浊内阻气道,引起哮喘复

发。从宣肺温肾散寒、降气化痰平喘立法。此外,成人寒喘

明显者,可酌情加干姜、白芥子、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巴

戟天、淫羊藿、鹿茸等扶元壮阳之品,效果更捷

[9]



3临证特点

3.1不忘病机为外邪触动内饮,病久必有瘀血哮喘之症

状多由寒邪外袭,寒邪不外饮食生冷、过用寒凉、劳倦伤阳、

寒痰阻肺、外感风寒等,而阳虚不足、体虚寒盛之人易感触而

发,虽以喘息、咳逆、消鸣为主,位在上焦肺卫,然肺卫之气滋

养于中焦,根源于下焦。肺金为脾土之子,肾虚为诸虚之母,

故阳虚水停,水停成饮,积于肺中,发则喘鸣,是为发病之关

键。此即王旭高“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及于

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

触风寒,喘即举发”之论。此外,瘀血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血证论》中指出:“瘀血乘肺,咳逆喘促……盖人身气道,不

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

3.2不必全从治标,不必全恃扶正对于哮证的治疗,朱丹

溪认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此乃治哮

喘大法,是为医者所周知。临证所见,发作之时,虽已邪实为

多,亦有正虚为主者,如反复频发,久延不愈,正虚邪实,可以

表现持续哮喘;或见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之虚哮,

故治当攻补兼施。若发生喘脱危证,又当以扶正固脱为主。

此即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因此,对于哮喘的治疗

可以认为发时未必全从治标,当治标顾本,平时亦未必全恃

扶正,当治本顾标。按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分类方法,虽能

体现哮证的特点,符合“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但因病

势的轻重、发作的频率、发作时间的长短,随人而异,各有不

同,尤其是反复久发者,发作与缓解没有明显的界限,很难绝

对分标本论治。因此,临床分期不必拘泥于发作与缓解,而

当重在辨证

[10]



3.3重生活调息,日常调护除此之外,哮喘还需积极预

防,应注意锻炼身体,改善体质,防止受凉及过度疲劳,还可

以耐寒锻炼,方法是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洗鼻、洗手、擦

身,甚至冬泳。年长者适宜健身、慢跑、打太极拳,年轻者适

宜各类球类运动,登山跑步,长期坚持下去,到冬天仍不间

断,体质强壮,邪不可干。有过敏性病史的人,应积极查明过

敏原,以去除可能引起哮喘的隐性病灶。因感染诱发者,积

极治疗感染病灶,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注意改善居住环

境,积极消除烟尘和空气污染,净化水质,加强劳动保护。已

患哮喘者,应当忌烟酒。

参考文献:

[1]黎世明,黎凯燕.黎炳南教授学术经验撷要[J].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6,23(5):366-369.

[2]黎世明.黎炳南儿科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07.

[3]朱国强.黎炳南老师治疗哮喘经验简介[J].新中医,1986,10

(8):6-7.

[4]胡赟,朱国强.朱国强副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拾零[J].新中

医,2011,43(8):186-187.

[5]裴海寅,奚肇庆.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

报,2013,28(1):21-23.

[6]张雄飞,黄娟萍,李碧云,等.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44-347.

[7]李瑞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3,28(12):1799-1800.

[8]陶玲,张骠.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

2012,27(5):544-545.

[9]庄礼兴,毕文卿,贺君,等.天灸疗法辨证选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

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6):852-855,

859.

[10]白冬梅,李前进.明清医家治疗小儿咳喘方药规律探讨[J].中

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5):421-423.

收稿日期:2015-06-16

作者简介:胡赟(1980-),男,内蒙古乌海人,医学博士,主治

医师,研究方向:特色针灸法。

编辑:秦小川

·2851·

献花(0)
+1
(本文系123xyz12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