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商学院说 今天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大家都在盘点过去的365天。我们的老朋友、美国华人博士妈妈陈晚,从父母在孩子家教和亲子交流过程中所需储备知识的角色,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曾于今年带孩子们回国时,与女儿一起和少年商学院家长朋友们做过一次精彩分享《美国华人妈妈培养三个尖子生,鼓励多做“无用”事》,点击可回顾。 二十多年前,我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美国研究生院的GRE数学考试。当时我的同学表扬我说,嘿,你真行啊。医学生本来就不学数学,你还能考这么好,厉害!听了同学的表扬之后,当时我真有点儿懵懵然欣欣然了。我虽是生物博士,却又偏爱文字,很多网友鼓励我,说我是文理兼备的妈妈。 到了美国以后,尤其是我的孩子们上了高中以后,我终于如梦初醒:我那点儿数学和理科功夫差远了。比如我的孩子上了初三以后,我就辅导不了他们尖子班的数学课了。在这里,我顺便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美国学校非常重视数学教育,同一年级的数学课,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为了让孩子能挤进最高一等的数学尖子班,至少是中国家长吧,几乎家家户户都非常努力,大人辅导孩子学数学,直到分班考试孩子进了数学尖子班以后,大人和孩子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能落地。 时常听国人说,美国人数学不好,如果没有计算机,商店收款员连找钱都不会。这种状况确实不假,但这种消息也会使人误以为美国人数学都不好(点击阅读。简单地说,正因为收款员数学不好,他/她才当了收款员,数学好的美国人都干高科技去了。 等我的孩子们都进了数学尖子班以后,我才明白,美国高中数学的尖子班,比我当年在中国高中学的数学难多了。比如在对付高二的微积分预科时,我家大宝和二宝全都觉得吃力,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我一看,着急了。我想辅导她们,却不知从何下手。而我家孩子班上其他的中国同学,他们的父母都是美国的理科精英,在爸妈的亲自辅导下,理科父母的孩子学微积分就很轻松。比如一位中国妈妈就亲自告诉我说,她女儿之所以数学课能得A,全是她辛苦辅导的结果。 想起自己多年前的数学成绩,我也想向这位中国妈妈学习,我也试图拿起数学课本,试着辅导孩子学学微积分。只可惜,虽然我在中国大一那年学过微积分,但因为多年不用微积分,我把它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如果我想辅导孩子,我就得和她们一样重新学一遍。即使我想学,即使我想帮她们,也肯定来不及了。一看这架式,我只好找家教辅导孩子了。家教再好,也不如家长亲自辅导方便。于是我不禁感慨道,好妈妈理科要好!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们去图书馆借书,让他们大量阅读,我也让他们写日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在中小学期间,我家的几个孩子还算不错,不仅英文成绩全A,在区统考时,二宝的英文考试成绩还能得满分。一时间,我又有点儿沾沾自喜了。等孩子们上了高中以后,选修了英文最高级的课程时,得A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当我看到我家二宝天天忙着写文史作业,我真想帮她一把,哪怕是帮她找找资料也行啊。可惜,我虽然理科专业英文还可以,但对文史哲艺术类的英文还欠火候。即使我想帮孩子,我的能力也不够。于是我又不禁感慨道,好妈妈文科要好! 感慨归感慨,现实归现实。做个文理兼备的好妈妈,谈何容易?比如我吧,我实在不爱再学数学和物理了,如果孩子实在需要辅导,我只好找家教帮忙了。至于文科,我却可以试一试。我目前在美国大学修文学课程,我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怀着一个小秘密:大宝和二宝我已经没机会辅导她们了,但我可以用我学到的文科知识,辅导我家的最后一个孩子小宝同学。 以我本人的经历,我尤其主张妈妈们尽量多学些人文类的非理科知识。因为我们和孩子在生活中随意交谈时,论述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阿基米得原理,一定特别枯燥无味。只有当我们的人文知识真正丰富起来时,我们才能引导孩子讨论人生观和各种思想状态。这一点,台湾的龙应台教授就值得我们这些妈妈们学习。和她相比,我们每天和孩子们说的话基本就是婆婆妈妈,根本就没有什么思想火花儿。即使我们这些妈妈不会像龙应台那么优秀,至少我们可以以她为榜样,能和孩子们作些高层次的思想交流。 年终跟大家拉拉家常,其实所谓“好父母要文理兼备”,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估计大部分的妈妈都做不到,我本人当然也做不到,我还在继续努力学习中。虽然如此,妈妈们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即使不为自己,哪怕只是为了孩子,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妈妈的知识结构和育儿观会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下有所更新和进步。哪怕不用读育儿书,哪怕不听专家们的指点,关于孩子教育,和时代同步的妈妈们心中会自有恒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