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白沙沱长江大桥合龙 后年重庆坐高铁2小时到贵阳

 修心and慎行 2015-12-31
大渝网新闻中心重庆商报 [微博] 罗永攀2015-12-31 07:18

新白沙沱长江大桥合龙 后年重庆坐高铁2小时到贵阳

昨日,江津区珞璜镇,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在吊装最后一块桥面钢板。 记者 邹飞 摄

昨日上午,在江津区珞璜镇的长江水域上空响起阵阵鞭炮,渝黔铁路新线重要节点工程——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成功合龙,渝黔客运专线2017年通车后,重庆坐火车到贵阳只要2小时。大桥建成后,渝黔客运专线、渝黔货车线从这里进入重庆枢纽,同时也是远期渝湘客运专线的过江通道。

主桥预计明年8月竣工

昨日11点,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的桥面仅剩10米左右缺口,一台起重机吊起一块大钢板停在空中,“这是最后一块桥面钢板,重约38.9吨。”中铁大桥局渝黔铁路土建一标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张炜烽介绍。

上午11点10分,起重机将最后一块桥面钢板缓缓放下,不到30秒钟,钢板稳稳地卡在预留好的缺口,恰到好处,这标志着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成功合龙。

张炜烽介绍,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是重庆至贵阳客运专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桥由一个432米的主跨、两个162米边跨和两个81米的次边跨组成,采用双塔双索面的斜拉桥,2号塔高175.45米,3号塔高192.45米。主桥和老线改造、引桥工程共19公里,造价21亿元。主桥预计2016年8月竣工。

火车经这里到贵阳长沙

渝黔客运专线2017年建成投用后,全线从新修的重庆西站出发,在新白沙沱长江大桥过江,经綦江、桐梓、遵义到达贵阳。将成为连通我国西北、西南至华南地区的快速铁道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将新增一条铁路出海大通道。届时,坐火车从重庆到贵阳将由现在的10小时以上缩短至2小时左右,比自驾车走渝黔高速还快2小时。

同时,该铁路将与已通车的贵(阳)广(州)高铁无缝对接,从重庆到广州、香港分别只需6小时和7小时。“这座桥将对重庆地方经济拉动很大。”张炜烽介绍,大桥连接西南最大的火车站重庆西站,向北可到达兰州、襄樊和成都等中转站,向南则是重庆往湖南、广东、广西的快速通道。

为何中午合龙?

温差小不影响钢板变形

气象台预报,昨日气温8~11摄氏度。昨日上午,记者站在桥面,阵阵冷风从江面吹来。

“这正是钢桁梁结构桥梁合龙的最好时机。”张炜烽介绍,一般大桥合龙都选择在半夜,特别是夏天,主要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选择在气温最低时,让最后的桥面钢板都缩到最短,合龙口也会长大,合龙后不会挤压变形。同时,考虑到温差变化,昨天气温变化正好,而且大桥按照正常建设工期,恰好赶上了合龙的最佳温差时机。“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大桥的合龙。”

设计承重多大?

荷载是普通铁路桥两倍多

“这座桥承载了6条铁路线:下层双轨为时速120公里的既有川黔铁路,上层四轨为渝黔客运专线和远期预留渝湘客车线,设计时速200公里。”张炜烽介绍,新白沙沱长江大桥全是国铁线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层六线钢桁梁斜拉铁路桥。全桥钢桁梁重达4.1万吨,斜拉索224根,重达3330吨。“设计承重必须考虑6线全部都有车跑的荷载。”张炜烽介绍,一条铁轨的荷载大约相当于22车道公路的荷载,普通铁路桥一延米荷载约16吨,而新白沙沱大桥的荷载达35吨。

为保证桥梁荷载,大桥采用双面双索斜拉,钢索是高强度钢丝。每根钢索的铆头直径都有50多厘米。“钢索共224根,直径20多厘米,由一束一束的钢索像小绳子一样编成辫子。”张炜烽介绍,普通桥都是一个接点铆一根拉索,而新白沙沱大桥一个接点铆双索,比一般公路桥多一倍。

“桥墩下是岩石,岩面倾斜、高差达17米,爆破工作很难。”张炜烽介绍,3号墩江面下是暗礁,水下爆破要炸掉7000多立方米的岩石,再做桩基础,还要做一个大围堰—相当于7个篮球场大。

相关

老桥将拆除

“第二长江大桥”成记忆

张炜烽介绍,由于既有白沙沱长江大桥设计时速达到上限,已跟不上渝黔客专的需要。老大桥也已达到使用寿命,在新桥修好后,老桥将爆破拆除。

据悉,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又名小南海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二座长江大桥,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全长820.3米。1955年9月10日,白沙沱长江大桥开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当时叫“重庆长江大桥”,待20世纪70年代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后,“重庆长江大桥”之名移至石板坡大桥,原有桥梁因地处白沙沱而得名。大桥第一期工程铺设的是单轨,1976年在原预留的大桥桥墩上增加了一条轨道,单轨变为双轨,同时经过电气化改造后运力大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