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雾霾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濮水新声 2015-12-31

雾霾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 闫鹏 解立新

  我们应记住这一刻,2015年12月8日7时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意味着雾霾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尤其是雾霾对呼吸道的影响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重点,有必要进行科学阐述和正确对待。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概念,雾霾是由空气颗粒污染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形成气溶胶凝集物并与水汽相互作,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如相对湿度、风速等)经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极端天气现象。 环境中的PM空气动力学直径范围约为0.001-100 um,近期备受关注的主要是可吸入颗粒(Thoracic particles, PM 10): 空气动力学直径≤10 um;主要来源于土壤、道路扬尘、建筑碎屑(表面含真菌、细菌、病毒)等。以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s, PM 2.5): 空气动力学直径≤2.5 um。 主要由燃料(石油、煤炭、秸秆、木材)的燃烧产生。 废气随意排放为雾霾产生埋下伏笔。因此在遭遇低气压、低风速、适当湿度的天气时,雾霾这个幽灵可随时出现。

  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雾霾中的PM2.5、PM10等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沉积在喉部、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因此雾霾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是最大的,通过呼吸道进入循环,进而损坏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而PM颗粒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危害最大,PM颗粒等随着呼吸进入对呼吸系统,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同时宿主免疫启动并发挥作用,当炎症反应与宿主免疫失衡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呼吸急慢性系统疾病,对65岁以上的老人和14岁以下的儿童危害更为明显。如咳嗽、咽部不适、流涕、打喷嚏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些患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会出现急性加重。而这些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则大多出现在雾霾后的1-6天不等,且与雾霾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明显相关。对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同时易诱发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空气污染可增加慢性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率,肺功能降低,进一步导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同时有研究证明肺癌的发病率的增高与雾霾有关,尤其是在不吸烟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增高。 尤其是雾霾严重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同时其病理类型也从中央型鳞癌向周围型腺癌转移。雾霾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与雾霾的天数、雾霾的大小相关,同时也与雾霾的累计量有关。

  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发现,PM2.5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第四大威胁。中国环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如果PM10的浓度下降至40ug/m3以下,因空气污染所致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而这些人中,大多数具有心肺基础疾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悬浮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增高与呼吸道症状的发生、肺功能减退、心肺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上升均存在直接关联,不仅影响健康的成年人,对老年人及原患有心肺疾病等易感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一项研究证明,悬浮颗粒物每减少10ug/m3,期望寿命可增加0.61±0.20年。城市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证明空气中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10(Particulate matter 10,PM10)、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与因肺部疾病因素发病和住院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冬季尤为明显,而且寒冷程度和空气污染程度与由于肺部疾病导致死亡呈正相关。在研究1990-2010中国疾病负担时发现,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为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阻肺;导致伤残调整年下降的疾病是:心脏疾病( 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肿瘤(肺和肝的肿瘤)、下腰痛和抑郁;而所有导致上述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污染和室内污染。

  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病毒感染)成为了北方地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真正的“鬼门关”,空气严重污染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的研究发现北方地区冬季11月-1月份是空气污染的高发时期,结果令人忧虑。 我们在研究雾霾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时发现,随着PM颗粒浓度的增加,导致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我们在研究慢阻肺患者时发现,在空气质量更好、湿度合适(50%)的时候,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耐量可明显升高,部分患者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改善。

  雾霾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美国洛杉矶自1943年出现大的雾霾,1955年9月发生了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当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并治理雾霾,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使洛杉矶重现蔚蓝天空。

  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后,环境污染带来的相关问题目前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大气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北京地区出现雾霾红色预警与地理环境、周围地区工业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量大,结构不合理有关。截止至2013年,北京全年的平均PM2.5为75ug/m3,这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5ug/m3高出了近3倍。在过去的几年,雾霾已经成为北京冬季常见的现象和严重的事件。

  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 政府采取了停产、限产、停工、限工、限车等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使北京地区出现了短暂的APEC蓝。这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制造业等产生的污染,不必期待北风劲吹也可以重现一片蓝天。然而经济产业结构的落后, 经济转型的痛苦和时间周期,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方可能使天空蓝变为常态 。目前,雾霾已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但我们应清楚中国治理雾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期待国家和政府不断改善大气环境的同时,我们每个人应有所作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少开车等,个人也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尽量减少雾霾对机体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医学论坛报--全球健康系列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