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推荐,这样带孩子看病最高效(史上最全,必收!)

 panyunbo 2015-12-31


导语

家有小孩后,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家长都希望孩子生病早点好,孩子少受罪。其实孩子看病也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就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让孩子少受罪!



儿科医生告诉你:

这样带孩子看病最高效

作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 汪笛(微博@小风风妈妈)

本文首次刊登于医学硕士“年糕妈妈”微信公众号
九个小细节,大大提升就诊效率
1、事先预约
很多医院已开通网上预约系统,提前预约挂号可以省下很多排队的时间。
1)至少需提前2天,在省级医院,特别热门的专家、名医号往往秒杀,要关注放出新号的时间;
2)注意不要错过最迟取号时间,不然会算违约一次,多次违约会被取消预约资格,还可能和个人诚信系统挂钩;
3)若计划改变,可提前1天取消预约,不会计违约;
4)部分医院除了网上预约,还有现场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等多种方式,可详细了解。
2、分工合作
“对付小病猫需要一支队伍”,是时候发动人海战术了。三个人是标配:一人负责开车停车,一人负责付费排队,一人负责照顾宝宝;家里还需要一人负责烧饭。
3、选对科室
在综合性医院看病,不要以为小宝宝理所当然挂儿科,其实不然,像皮肤科、眼科、五官科等都会接待儿童患者,专科问题需要专科解决。具体情况每个医院又有不同,建议挂号前先咨询导医,避免好不容易排到队发现挂错了号。
4、错峰就诊
一般大医院儿科上午9点前和下午3点后病人相对较少,等待时间较短。人最多的时候往往是上午11点左右和下午1点半刚上班时。另外,尽量不要在双休日就诊,双休日的儿科诊室永远是爆满!
5、尽量自助
医院大厅里一整排各式各样的自助机可不是为了装饰用的,都是提升效率的利器。挂号也好,付费也好,充值也好,取化验单,取抽血号,取检查报告,统统可以自助完成。
6、诊间结算
适用于部分医院。在医院提前办好“医保卡”诊间结算系统,医保病人,事先在市民卡里预存钱,在诊室看完病后,可直接诊间刷卡支付后去药房拿药,免去排队付费。
7、提前开好化验单
下次复查时需要化验血、大便,或检查B超、胸片等的宝宝,此次就诊时让医生把化验单开好,付费以后,该化验单是长期有效的。下次就诊时可以挂号后先做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刚好轮到就诊。
8、利用偏僻收费窗口
大多数医院的收费窗口会分布于多个楼层,一楼大厅永远是队伍最长的地方,可到其他楼层寻找相对偏僻人少的窗口。
9、尽量前往相对熟悉的医院
看病过程避免不了在诊室、化验室、收费窗口、药房等处来回跑,不熟悉路线会增加很多时间。
不同病种,就诊注意点大不同

发热的宝宝
1、体温数据最重要。学会在家自测体温,并记录下体温变化情况,就诊时出示。
2、随身携带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如既往有高热抽搐的病史,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
4、合理穿衣,避免包裹太厚。
咳嗽的宝宝
1、咳嗽的性质很重要,是连声咳还是单声咳,音调高低,是否有痰音,都关乎诊断。但在短暂的就诊时间内医生很可能听不到宝宝的咳嗽,家长如果觉得描述不清,也可以采取手机视频的方式,出示给医生。

2、不要笼统地以咳嗽多或少来描述宝宝的情况,医生更愿意听到你说“宝宝每隔十分钟就要咳几声”,或者“宝宝一整天大概咳十次左右”等。
3、观察一下宝宝是早上咳嗽多还是晚上咳嗽多,是睡前咳嗽多还是刚醒来时咳嗽多。
腹泻的宝宝
1、提前记录下24个小时内宝宝的总腹泻次数,每次大便量多少,大便的性状和颜色情况。
2、可先在家里留取大便标本送检,注意取有可疑粘液、血丝的部分,2小时内送检。
3、回忆近2天内宝宝的饮食,是否有可疑不洁食物,或可疑致敏食物,告知医生。
4、比平日更仔细地观察宝宝小便的次数和尿量,如果小便色较黄,量较少,提示可能有脱水,要主动告知医生。
外伤的宝宝
1、不要慌张,仍在出血的首先按压止血。

2、只要人清醒,没有活动性出血了就不怕,开放性创口在4-6小时内都可以清创缝合。建议先把沾满血迹的衣物换掉,把其他部位残留的血迹擦拭干净后再去医院,一方面降低感染风险,一方面帮助医生更清楚地判断外伤情况。

3、烫伤宝宝,第一步冲大量冷水,而不是涂蛋清、牙膏等等东西,烫伤膏也不要涂,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大面积烫伤,脱掉所有衣物,用浴巾、大毛毯包裹送医,如果衣服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脱除。

4、至儿童急诊外科就诊,多数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急诊及外科急诊不接诊儿童外伤病人,建议直接前往儿童专科医院,避免耽误时间。
新生儿宝宝
1、新生儿是指出生28天内的宝宝。
2、大多数医院会照顾新生儿,有新生儿绿色通道,可优先就诊。具体可询问导医或儿科门诊护士。
3、记得带上母亲分娩相关病历资料。
与医生面对面,高效沟通有技巧

1、事先把宝宝的情况,此次看病急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在心里理一遍。事实证明,就诊时嘈杂的氛围常会使人紧张抓不住重点。

2、医生需要知道宝宝已经用过的药,非常重要!应事先整理回忆,如果记不起来,随身携带输液单、发票等既往病历资料,出示给医生。

3、如果病程较长,治疗过程复杂,可先将病情发展情况用简表写下,包括时间、症状、用药等内容,医生一目了然,避免了短时间内说不清病情变化。有什么想问的问题也可以事先记录下来。

4、医生需要检查宝宝的咽喉部,进入诊室前不要给宝宝吃饼干等零食,以免食物渣残留在咽喉部影响医生判断。

5、医生听诊心肺及触诊腹部是就诊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冬天应给宝宝穿宽松、易穿脱的外套,不要穿连体衣。不要穿有金属装饰的衣服,因会影响放射检查的结果。

6、因为医生诊治每位小患儿的时间非常有限,有些方面没办法问得很仔细,家长要主动提供与宝宝疾病可能相关的情况,比如接触过患传染病的宝宝,之前吃过什么可疑的东西,家人有类似的病情等。

7、小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儿科医生特别关注的重点,医生在短暂的就诊时间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家长可主动向医生反映宝宝的精神状态变化情况。

8、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有严重慢性疾病在长期用药的宝宝,家长在每次就诊时都应将相关情况主动告知医生。
最实用带娃看病物品大全

必带物品
1、病历本(或医保本)
内有既往就诊的重要信息,平日要妥善保管。切勿随意更换成空白病历!
2、就诊卡(或医保卡)
医保结算必需,自助结算必需。
3、现金
你可能有很多银行卡,但关键时刻现金是最靠谱的。
4、手机
家人分工合作是就诊提高效率的关键,互相交流的工具不能少。
5、既往病历资料
包括化验报告、检查报告、输液单、雾化单、付钱发票、出院记录、外院就诊的病历本等等,特别是和此次疾病相关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建议提前按时间整理归类。
6、小盖毯
夏天医院空调较足,用来给小宝宝保暖。
7、妈咪包
奶粉、奶瓶、湿巾、尿不湿、面巾纸、口水巾等。
8、干净塑料袋数个
用来装医院配的药,宝宝弄脏的衣物,换下的尿不湿等等。
9、小体积的玩具
即使没有打针,医院里陌生的环境也会引起宝宝不适哭闹,小玩具可以用于安抚宝宝,消磨等待时间等。大宝宝的话可带1-2本画册。
10、水和水杯
候诊时间较长,自带适量温水方便随时补充。医院里可能只有热水。
11、退烧药(适用于发热宝宝)
此处指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宝宝体温39℃以上时,不管有没有轮到看病,必须先服药降温!就诊时只要把服药情况告知医生,不会影响医生的诊治。相反,很多父母觉得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宝宝的高体温不重视,要知道很多宝宝的高热抽搐正是发生在医院内候诊时!
12、出生时的相关病历资料(适用于新生儿)
如母亲的分娩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院方的书面资料好过家长口述。
可带物品
1、药物外包装盒
宝宝正在服用的,或此次病程中服用过的药物外包装盒。药品名称、规格、厂家等信息一目了然,避免说错,也可事先手机拍照,就诊时出示给医生。
2、雾化面罩
适用于之前做过雾化,此次可能要做雾化的宝宝。自带面罩省钱环保。
3、婴儿背巾、背袋
舍弃推车。
4、口罩
适合于能配合的大宝宝。儿科基本是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5、要化验的大便(适用于腹泻宝宝)
在家里提前接取可省去在医院里把屎的麻烦和尴尬。记得大便标本要2小时内送检才能保证结果准确。
6、记录定期体检报告的儿童保健册
7、预防接种本
8、便携小凳子
如果就诊医院实在太挤,可考虑。
9、便携晾衣叉(适用于需要输液的宝宝)
可以边输液边在走廊逛逛,安抚宝宝情绪。当然没带也没关系,医院边的小店都有。
不需要带的物品
1、大体积推车
医院的垂直电梯不仅挤,还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带推车只会徒增麻烦。而且推车在拥挤的儿科诊室寸步难行,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通行。去社区医院或私立医院看病的除外。
2、贵重物品
宝宝身上的银手环、金项链之类的物品,会影响医生体检、护士抽血、放射科检查。在医院临时摘容易丢,记得出门前就取下。大人身上的项链、耳环等物品,慌乱的时候容易掉,并且容易被贼惦记。
3、大包小包的衣物被褥
看病需要在诊室、收费处、化验室等地方来回跑,带的东西必须精简,一条可以把宝宝整个包住的抱被或毛毯就足够。
4、整大包尿不湿
只需带几片足够,理由同上,真供不上的时候医院的小卖部都有卖。
5、大包的零食
医院里病菌多,空气污浊,吃零食极不卫生。
6、氢气球
危险物品,有潜在爆破可能,很多医院已经禁止氢气球带入诊室。
超级啰嗦
1、事先翻看家里药箱内已有的药,可避免重复开取。
2、家里要有一个专门的抽屉存放病历资料,就诊回家后应第一时间存放病历本及就诊卡,并整理好当天化验报告,按时间顺序叠放,保存。
3、充分利用手机。
1)拍照:如宝宝的皮疹,吃过的药,拉出的便便,呕吐物等。文字描述比不上直接出示图片简单明了。
2)拍视频:特别适用于抽搐发作的宝宝,视频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将成为医生诊治的重要依据。
4、穿好尿不湿!
以下两类宝宝要特别注意:
1)开裆裤宝宝:请绝对不要穿开裆裤去医院,除了不文明以外,宝宝的关键部位容易感染医院里的细菌,极其不卫生;
2)3岁以内在家里能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宝宝:也需要穿尿不湿,原因是医生检查或抽血扎针的时候,宝宝剧烈哭闹极有可能无预兆地尿尿!
5、注意防盗,医院是窃贼出没的重灾区。
6、带宝宝看病是绝对的体力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陪同的大人穿舒适的衣服,鞋子,便于在医院内跑动。

不少爸妈都很感慨,带娃看病还是个拼智商的体力活呢。确实,看各家儿童医院人声鼎沸一派红火的气象,新手爸妈都准备好了吗?记得收藏本文,关键时刻翻出来看看,东西带对了没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