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东莞市茶山镇推动南社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品牌新东莞 2015-12-31

中国网中国视窗 近年来,茶山镇为突出传承岭南明清文化,充分挖掘和提升古村岭南婚嫁习俗、斋醮民俗、手工技艺以及特色食品等南社古村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建筑风貌,将其打造成为彰显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的特色名村。茶山镇通过加大保护古村力度以及推动南社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让古村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成为茶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背景缘由

茶山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南社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一处比较完整的古村落。

古村落处于明朝末年建造的围墙之内,围墙之东还有关帝庙等古建筑群,两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共11万平方米,具有浓厚的岭南风情及珠三角水乡特色,是我国至今保存着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同时,南社古村落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岭南明清古建筑的实例,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一直以来,茶山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推动古村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东莞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成为提升茶山镇文化和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

二、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02年,茶山镇委托清华大学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制《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古建筑保护规划方案》,对古建筑原貌实施“分级保护”和“分期保护”方案,并通过了省文化厅等部门的审批。2014年,茶山镇邀请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该保护规划方案进一步修编和升级,加强对古建筑群的分级分类保护。近年来,茶山镇根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古建筑保护规划方案》,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建设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制定了《南社古村落旅游开发建设计划》,进一步优化古村保护及开发建设方案,对全镇历史文化名村实行全面统筹规划,为茶山古迹文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规划保护先行

茶山镇编制了古建筑保护规划方案,大力抢修维护濒危古建筑,投入保护资金,成功实施修复项目35个。加快修订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组织人员赴西塘、乌镇、宏村等地深入学习先进经验。

加强开发利用

茶山镇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古迹游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放大,着力让古迹“活”起来,提升古迹游的吸引力,从而让古村文化得以发展。以南社古村落的民间“孝”文化为主题,2014年首次策划举办南社斋醮民俗旅游文化节,开展梨园唱“孝”、百岁斋宴、十大孝感人物评选等17项节目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使南社古村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向海内外宣扬传播。

创新宣传推广

茶山镇积极加强宣传推广南社古村文化,高度重视与主流媒体的接触与合作。2014年,中央及省级媒体对茶山镇的历史文化发展的报道达103篇(次)。在南社古村落实地取景,探索开展茶山镇首档访谈栏目《南社会客厅》;组织各类文艺爱好者实地采风创作,设立名人工作室。通过宣传推广的模式,引起人们对古村文化的重视,让南社古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三、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成效

近年来,茶山镇通过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茶山镇南社古村落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广东省国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东莞文物八景“南社遗韵”等荣誉称号。

古迹游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对茶山镇进行了连续报道。其中,《走遍中国》栏目大型记录片《记住乡愁》在年廿八晚播出了30分钟专题片《南社——孝敬有方》。该纪录片在全国选取100个各具特色的古村落进行拍摄,南社古村落是广东省几个拍摄点之一。2015年除夕当天,播出了4分钟短片《家宴——南社古味》。通过主流媒体的深入宣传,让人们认识了不一样的东莞,进一步树立了城市的正面形象。

古迹游成为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2014年,南社古村落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5.5%。201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1%,创历史新高。游客人数的激增不仅带来一定的门票收入,还有力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了南社文化创意公司、优派科技、奥美油画等一批优质旅游、文化企业。2014年,全镇完成第三产业总值42.6亿元。

古迹游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动力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镇道路交通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区环境、社区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就业创业热情受到激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文明习惯、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四、经验分析

南社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各级主管部门重视

东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派员多次深入到南社古村落现场办公,为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茶山镇历届党委、政府班子每年多次专题研究南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落实保护经费和人员机构;南社村历届“两委”成员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利用放在首要位置,落实资金、人员,深入村民开展讲解工作。

由知名专业机构制定保护开发方案和规划

茶山镇先后邀请清华大学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建设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把脉南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

借助本土民间资本加入古村落保护力量

南社村村民谢进球作为本土成功企业家,注册成立了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南社古村落,与南社村委会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村落,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经合计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保护和开发古村落,远期将累计投入1亿元将南社古村落打造成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示范区。

引进创研基地常驻古村落

2015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东莞)创研基地落户南社古村落,常驻古村落内的谢膺书院。专委会是国内最早关注、调查和研究古村落的机构,拥有“中国景观村落”的评审权,而东莞创研基地成为首个设置在古村落的基站,以最贴近村庄与民众的方式,服务古村落的保育和活化,让南社古村落成为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案例。

结合实际条件,突出和营造特色

茶山镇把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研作为推动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对村中各姓氏族谱(房谱)、村史以及村民个人回忆录、文学作品等资料进行收集,组织了解本村历史的老人进行采访,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对历史建筑进行测量、登记等。在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过程中,突出对三部分内容进行调查。一是村落规划,包括山体、水系、仿生概念、街区巷道、防御系统、风水塔古木等。二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建筑、近现代建筑和可移动文物等。三是非物质遗产。包括姓氏族谱、村志村史(正在修订中)、民俗礼仪、传统美食、民间技艺、名人等。在发展自然村落历史文化的同时,加大濒危古建筑单体和村落整体环境的保护。主张在原有建筑物上适当改造,活化古村落原有的风貌,让南社古村整体保持本土特色,维持原有风貌,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复制改造。

以此同时,在南社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

保护和开发利用资金有限

每年单靠各级政府的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古村落的保护费用,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引进的社会资金短期内也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需要各级政府适当提高预算费用加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

村民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识薄弱

部分古村村民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意识到古村的价值所在,时常驾驶汽车、摩托车在古村古道上行驶,不听劝说,对古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古村的环境、农民住房、村内道路、给排水、厕所、污水、垃圾处理、亮化绿化,都要提升村民保护古村的意识。

保护和开发利用难度大

南社古村落已经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村中红线范围内的古建筑是不能随便移动的,哪怕有古建筑塌方了,也要逐级上报文物部门处理,往往导致错过宝贵的保护时机。目前仅能从古村落外围开始利用发展,再往核心区逐渐推进。

五、发展措施

南社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茶山镇将召集各方力量研究制定短、中、长期目标计划,在每年都能取得一些进步和成果。为了保障南社古村落有序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未来茶山镇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并根据进程和遇到的情况不断调整完善:

通过创国家4A景点促进古村落保护发展

2015年,茶山镇提出了将南社古村落创建为国家4A旅游景点,成立了创4A旅游景点办公室,与古村保护管理所、游客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落实人员、经费,组建多语种翻译队伍,邀请市旅游局就4A创建工作现场提出建议和意见。

扶持文化创意类企业服务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

目前,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全面负责南社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工作。茶山镇将向省市有关部门为该公司申请文化服务专项类扶持基金,并同时出台政策扶持该公司从事南社古村落保护活化工作。

增强村民的保护开发利用意识

南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需要人们传承发展,增强村民保护和活化古村的意识,促使村民自觉参与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动中,才有利于古村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延续。

融合现有方案、规划和计划

茶山镇将计划把《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古建筑保护规划方案》、《南社古村落旅游开发概念规划》和《南社古村落旅游开发建设计划》融合,将规划和计划与方案更完备结合。

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古村落建设

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功能,使新村和古村在全村建设中相互衔接,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通过改善整体居住环境,保护和延续岭南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发展中能持续受益,让村内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而不是成为空心无物的旅游壳体。

深入挖掘南社古村文化内涵

目前的旅游以观光为主。尽管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的投资与建设都在不断加强,古村落开发也已开展。但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仅局限于静态展示的方式,产品的可视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仍较缺乏,不能满足游人精神需求的氛围。游客一般走马观花,一条线路,几个老屋,面目雷同,导游讲解缺乏文化内涵,游客游后感受与体验不深,缺乏游客必选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所以要在深入挖掘南社古村文化内涵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对古村周边资源的整合利用

今后,茶山镇将以南社古村落为核心,将镇内与南社古村落相邻的超朗麦屋牛过蓢古村落统筹发展。计划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将两个古村落连接起来,划定两个古村落旅游功能区域。通过加强古村落历史文化宣传,增加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用古村落的发展来打造茶山的另一张品牌。

(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