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606)故宫乐寿堂


故宫乐寿堂为宁寿全宫后寢二进院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
乐寿堂是仿西郊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建成,为乾隆皇帝预备归政后憩息之所。
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阔36.15米,通进深23.20米,建筑面积83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
堂前 院内建环游走廊,廊墙壁嵌“敬胜斋法帖”刻石,皆为乾隆皇帝在建福宫花园的敬胜斋临写法书名帖与经典语录的墨迹
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
堂内正中上方有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庭前松竹蔼春风”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
乐寿堂柱网结构设计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
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
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
西暖阁后室。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寿典后曾居此。(此图在玻璃门外拍摄的)
西暖阁后室室内布置有床。(此图在玻璃隔断外拍摄的)
在北厅布展的 丹台春晓图玉山(约150公斤),供游人欣赏。
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玉雕。
 现乐寿堂辟为珍宝馆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