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病毒病防治

 华夏传奇苑之 2015-12-31

草莓病毒病为害面广,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 病毒病具有埋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展现症状,因此消费上常被无视。据调查轻病株普通增产21%一25%,重病毒株(两种以上病毒侵染)普通增产43%一59%。

【草莓病毒病症状】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为害叶片症状

在我国草莓主栽区有4种病毒,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莓、草莓镶脉病莓和草莓皱缩病莓。

草莓斑驳病毒: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但病株长势衰退,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植株稍微矮化,复合侵染时引起叶片黄化或失绿,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

草莓镶脉病毒:植株生长衰弱,匍匐茎抽生量减少;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数量减少。

草莓皱缩病毒: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果实变小;与斑驳病莓复合侵染时,植株严重矮化。

【病原与发生规律】

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主要有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草莓皱缩病毒(SCrV)、草莓镶脉病毒(SVBV)。

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但在一些栽培品种上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在野生草莓上则表现明显的特异症状。病莓病的发生程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品种抗性易退化。重茬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的传莓线虫及昆虫的数量增多,发生加重。

【防治方法】

草莓病毒病主要是由蚜虫危害传播,植株本身带毒也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种苗。

2、严格剔除病种苗。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掉。

3、蚜虫是主要的传染源,在蚜虫为害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等。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1.5%植病灵(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酮·二十烷醇)乳剂1000—15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胜粉剂500—1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乳油200—3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200—25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200—300倍液,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更多病虫害图片:http://www./photo/slide/436688.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