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猪分娩前后产房的管理

 自在时光 2015-12-31

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就是要控制分娩应激和产后感染,预防疾病的垂直传播,保证仔猪健康;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母猪便秘、无乳综合症等。


哺乳期间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要保证泌乳量的最大化和母体失重最小化。如果哺乳期采食量不足,体能消耗过大;或者营养不均衡,体内微量元素流失严重;母猪将会延迟发情,同时还会直接影响下一胎次的产仔数。另外,哺乳期采食量未能达到泌乳需要量时,机体还会动用体脂,乳汁内的营养成分就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哺乳期采食量与发情时间



再一个要注意的,就是产前务必要给母猪进行体内外驱虫;应选择安全高效的驱虫药,可一次性皮下注射驱虫药,再配合体表两次喷洒,1次/日,连续2日;或隔天用药。


哺乳期母猪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其它营养物质。为了使母猪产后尽快恢复繁殖机能,应使用牲命1号在饲料中2%添加,直至配种结束;可活血行气增加奶水质量和产奶量,减少黄白痢的发生,断奶重可增加0.5Kg/头;同时能改善母猪生理机能,促进产后尽快发情。


如果保育猪群不太稳定,或者育肥猪呼吸道病较为严重;可在母猪进产房后配合1-2%添加康喘1号,能有效抑制体内病原繁殖,减少病原的垂直传播。


降低母体浓度是关键



使用牲命1号提高了种猪的利用率,配合奥得曼-A效果会更好。配种分娩率每提高4%,就等于PSY增加1.35头。


针对哺乳仔猪应注意环境管理,控制产房湿度;可使用环境改良剂——护舍安,每周喷洒1-2次,维护猪群一个积极的向上的生活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