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忙碌的人如何提高思考的效率?

 水仙兵 2015-12-31

工作中有哪些因素被干扰?

1、被人求助资源:同事、朋友通过座机、手机、收件、QQ、RTX甚至当面过来询问一些信息。

2、多个任务跟进:旧项目维护、新项目制定。同时跟进若干个大任务的进展,需要不停地跟不同部门的同事沟通以获得任务进展的最新情况,并及时提出需求和要求。

3.对外的客户沟通:不定期与见客户沟通(这类沟通花费至少半天)。

4.行政性的琐碎事务:例如出差的贴票报销,公司内申请办理各种事务的行政审批,各种签字等。

5.学习的冲动:为了弥补或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的去学习充电。

6.很多订阅资讯的更新,经常分散注意力:专业上面的技术成长需要不停地关注各种专业新资讯,看各种专业总结,这也比较分散注意力。

7.奇思妙想:接触的信息和需求多了以后,脑海中总是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想法,让你不能专注眼前的东西。

8.生产力工具不给力:由于每天的工作都是在电脑和网络上完成,因此个人电脑的各种死机、病毒、软件崩溃、软件升级、磁盘空间不足之类的干扰,和网络的断线、不畅通、网速缓慢等等都是特别让人心烦、干扰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的因素。

而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小时候,有人教育我说做事之前,你自己就要想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否则做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做的事毫无意义。其实工作效率也是一样,只有想明白了工作本身,才会使工作做到高效,因此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工作者个人投入精力时间的多少无疑有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时间稀缺、精力分散、干扰不绝的工作环境中如何提升思考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必须自修完成的一门内功。

思考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

有人问:“很多思考决策不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吗?花很多时间就一定有用吗?”但是这些人可能不知道,决策的“一念之间”也有赖于清晰成熟的思考结论,而思考的成熟不是一个短的过程。

创新性的想法可能仅仅是灵感,还不能说成是思考本身,只能说成是念头。念头很快会产生,也会很快消失。不过念头是思考的种子,只要产生了好的念头,再投入一定的精力去思考,就会得到成体系和结构化的思路。再沿着一定的思路走下去,往往就能产生决策判断,进而产生行动计划了。

思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创意念头慢慢长大,不断补充成型,讨论成熟的过程。

思考是需要时间和精力酝酿的,知识会老化,但是思考会发酵升华。

长期性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需要复杂资源和长流程完成的事情,都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思考,虽然可能源于“一念之间”“脑袋一热”的想法,但是绝不能终于“一念之间”“脑袋一热”的决策。

长期规划,战略方向,制度设计,操作模式,我在实践中都发现是最为重要,并需要管理者投入高强度时间精力思考的事情。

“思考效率”这种隐性的能力真的可以提升吗?

毫无疑问,当然可以!只要思考的时候能聚焦有效的关注点,加上有效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思考的效率就可以提升。

“有效的关注点”需要的是多年的行业或者岗位经验总结,总结出这些有效思考维度,进一步变成决策模型是对管理者提出的不低的要求。

而关于“有效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认为值得提醒的是,切忌简单化的三种思维模式:“线性思维模式”“直接类比模式”和“打比方模式”。

1、典型的线性思维模式是“因果模式”:

看到一个现象,解释为“因为……所以……”,然后做出行动或者做出评价结论。

什么样的判断才不是线性思维呢?看到现象,想到去分析〝基因〞〝土壤〞和〝变化可能性〞,想到影响变化可能性的前提条件有多种;想到类比历史中的相似事件,知道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并能对比与此之间的不同,而作出的分析判断,就不是线性思维的判断,就是更高水平的判断。

2、“直接类比模式”:

这个事情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另外一个事情也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我可以直接参考它的做法。

你必须要知道,很多做法是在特定的时机、组织环境、执行人能力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才能执行的,而这些条件你没有身处其中,很难知道得很具体很深入。双方“长得像”不见得就能用一样的发展路径。其中具体的点式借鉴是可以的,但是直接类比,生搬硬套是大忌。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以上那些很不显性的底层因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谁”,需要借鉴谁的发展路径,不会出现把“小天鹅”当作鸭子养,或者相反,本来就是“丑小鸭”,却以为自己是“小天鹅”。

3、“打比方模式”:

用一个比喻的方式来说明你的事情的道理,并用比喻中的事物的解决方式来启发和推导出现实中的事情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特别坑爹,比喻中的事物跟你的实际情况连本质属性都不同,要是用这种思维来推导解决方案就坏菜了!实际上用比喻来说事情是一种修辞方法,是通过这种比喻的语言方式让人迅速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一种说话的技巧而已,跟实际的问题解决方案根本沾不上边。

用跨行业的案例打比方,作类比,可以很快地传递一个具体的市场地位和形象定位,但是,要照搬跨界案例的模式、战略、策略等等,依然不可取,因为行业特点不同,客户和市场不同,需求特点不同,行业的技术成熟度不同,政策和法律环境也不同——各种底层土壤都不同,当然不能照搬照抄。

这种用“打比方”来推理的思考模式并不可取,但是现实中并不少见。

提高思考效率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我在此仅分享自己实际使用,并已经明显有效果的方法。

方法一、用信息化工具快速捕捉灵感和念头。

1、evernote(中文版为印象笔记)的快速记录信息。

2.Doit.im中快速记录待办事务。

方法二、设定每天有一段专属的规划和总结的时间

我现在已经养成了早起的喜欢,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个小时设定为专属的“规划和总结的时间”。在这一个小时之内,不查看邮件,不打电话,不做任何执行性的事务,尽量要求不被人打扰,完全用来规划当天的重点工作和总结上一天的心得体会。

总结心得体会即为分类日记的记录过程。

这一小时的规划时间会让你一整天的工作任务清晰,重点明确。

方法三、每天至少固定两段思考时间,并把相同类型的问题集中在一起思考

人的思考范围不能太跳跃,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关注的点不同,一个时间内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效率是很低的。同类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有相关性,这个问题想通了,可能另外一个相关问题也就有突破了,所以相同的问题在一个时间段思考会提升效率。

例如,中午1点半到3点属于我的工作问题思考时间;晚上8点到9点半是我的个人思考时间段。当脑海中跳出需要思考的念头的时候,我会把它们记录到Doit.im的待办任务中,并安排在对应的时间段内完成。

方法四、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按理说这个方法是最传统的辅助思考的方式,但是有了电脑之后,很多人都习惯直接在电脑上面敲字,以为可以直接出来成果,也省了誊写的功夫。

不过,我确实是发现了写写画画有如下好处:

1、可能是因为视角更小更专注的原因,低头思考比抬头思考效率高(我没有研究过这是什么原理,但是一说“沉思”一般都是低头的姿势,说明“低头”与思考是有些相关性的)。

2.写写画画比电脑敲字思考的效率高(试过的人都知道)。

3.线条和符号比文字让你更有灵感(看看建筑师群体和艺术家群体吧)(实际上图画是人类理解和表达世界的另外一套语言体系,而数字和公式是第三套语言体系)。

写写画画也需要有一套符号规则,这会让你的画出来的东西有明确的意义。

方法五、思维脑图软件辅助发散思考

除了传统的手绘方式帮助思考之外,还要借用思维脑图进行思考辅助。用思维脑图软件帮助发散思考,可以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效果很好。

我比较喜欢用Xmind,重点可能是因为它有免费使用版本吧,功能全面,windows和mac均可使用。

方法六、每天都做“思考题”

在每天的固定思考时间中完成一个一个的“思考题”,把这些思考题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可以是晨间日记,也可以是脑图。

我的经验是,把思考题按照月度和思考类型分类会更加容易查看和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