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指出,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01
形势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
面对癌症,有人说:“反正癌症治不好,我不想提前知道,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但有更多的人说:“就因为癌症治不好,所以才要好好预防,把风险降到最低。”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已发现的癌症多达数百种,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中对每一种癌症都进行针对性地预防,什么才是“有针对性地”预防呢? 02
每天、每时、每刻,我们体内的细胞都在不断更新,身体维持正常运转全靠他们。 这其中有三个角色尤为重要,一种是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一种是控制细胞过分生长的抑癌基因,还有一种是检查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出错的蛋白质。
如果用一个场景来形容它们之间的配合,大概会是这样的:
假设你(细胞)在跳舞(正常代谢),跟着老师学编好的动作,你跳错了老师就会纠正你(DNA错配修复蛋白质)。
可突然你嚼了炫迈口香糖(原癌基因发生变异),于是就变得“根本停不下来”(不停复制),这时候你的朋友把音乐关掉(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了,你就停下来了。 03
人人都有患癌风险,但有风险不代表一定会得癌症
首先,每个人都有原癌基因,对应于每种癌症都会有一定风险,但差异在于两点:
1.同一种癌症,有的人患癌风险高,有的人风险低;
2.同一个人,有的癌症风险高,有的癌症风险低。
其次,有风险不代表要得癌症,因为癌症风险包括两个部分:
1.先天遗传风险,包括可能存在关键基因的隐患,或家族长辈有相关疾病而遗传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是固定的、不可变化的;
2.后天风险,例如饮食作息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工作环境,情绪等也会成为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这部分风险是浮动的、可调整的。 04
所以通过基因测序,筛查先天遗传的癌症风险,了解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几种癌症,再进行深度地、科学地预防和管理,才是“有针对性地”预防。
举个栗子,有很多人携带与肺癌相关的基因缺陷,导致他们相比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罹患肺癌的可能性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如果他们能比普通人更好的保养呼吸系统、远离恶劣空气环境、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肺癌对他们的威胁甚至要小于普通人。
对于癌症,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的放矢”。
不知“患”,如何“防”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