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钙钛矿太阳电池综述

 肯于攀登 2016-01-01

姚鑫 丁艳丽 张晓丹 赵颖

(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 天津300071)


关键词: 钙钛矿材料, 太阳电池, 晶体结构, 电荷传输层

DOI: 10.7498/aps.64.038805

物理学报, 2015, 64(3): 038805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CH3NH3PbX3) 制备的太阳电池效率自2009 年从3.8% 增长到19.6%,因其较高的光吸收系数, 较低的成本及易于制备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 钙钛矿材料不仅可以作为光吸收层,还可用作电子和空穴传输层, 以此制备出不同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介孔结构、介观超结构、平面结构、无HTM 层结构和有机结构. 除此之外, 钙钛矿材料制备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更具吸引力, 目前已有一步溶液法、两步连续沉积法、双源共蒸发法和溶液-气相沉积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等. 详细阐述了电池每一层的具体作用和针对现有的钙钛矿结构各层材料的优化,最后介绍了钙钛矿太阳电池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以期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制备新型高效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