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翼是不是一个倒霉蛋

 琅琊丁 2016-01-01


赵翼(图源网络)


  你见过害怕考生考第一的主考官吗?也许你会说,肯定这个主考官与这个考第一的人有仇。如果真那样,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位主考官不但非常熟悉这个人,而且也非常爱惜这个人,知道这个人的才能。但现实告诉他们,必须把这个人压制下去,让这个人考不上,即使考上了,名次也让他在十名之外,至少不能让他成了状元。


  这个人就是赵翼,就是那个生于1727年,死于1814年,活了87岁的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而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军机大臣刘统勋和刘纶。这就奇了怪了,一个单位的,又是自己的部下,不说开后门,起码弄个公道好么?怎么怕人家考好呢?列位有所不知,这个赵翼,虽然经过了六次恩科会试,但前五次都失败了,可他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已经担任内阁中书、军机处章京的赵翼必须混个学历,不然,要想再进取,真是难上加难了。


  既然是这样,已经被乾隆皇帝任命为殿试读卷大臣的刘统勋和刘纶,更要高抬贵手,让人家金榜题名了,他俩咋不但不法外开恩,还极力压制呢?这与上年庚辰会试状元毕沅、榜眼诸重光有关。这俩小子原来也是在军机处任职,结果第一第二名都是主考官的部下,外界能没有闲言碎语吗?“网友”能没有看法吗?如果今年的状元再出在军机处,那唾沫星子不把刘统勋和刘纶淹死才怪哩!这就是他俩不想让赵翼位列前十名,甚至不想让赵翼考上的主要原因。


  可是人家赵翼也不傻,为了躲过他俩这一劫,不但把自己写文章的方式改变了,连自己的书法也完全摒弃了平时的书体,由“石庵体”换成了欧阳询的“率更体”。这一点,赵翼在自己的《檐曝杂记》中记得非常清楚:“余初入京时,曾客公(刘统勋)第,爱其公子石庵书法,每仿之。及直军机,余以起草多不楷书,偶楷书即用石庵体,而不知余另有率更体一种也。”正因为如此,二刘在两百余份试卷中,读到一份非常好的文章,反复检查了其文风和字迹,认为不是赵翼所写,才决定置于第一。他们哪里想到赵翼早已做了手脚,躲过了两双鹰眼。在主考官重重关卡之下,赵翼依然脱颖而出,可见其才能绝非一般人可比。


  本来,这个事情就应该这样结束了,也该赵翼这个倒霉蛋背运。据说等到读卷大臣将考试结果上呈给乾隆时,乾隆看到名列第三的,是一个叫王杰的陕西考生,就问读卷大臣:“本朝陕西曾有状元否?”大家都说没有。于是乾隆皇帝搞平衡,命令将王杰的卷子与赵翼的卷子互易。这样,王杰就成了状元,赵翼就成了第三名。我们知道,在古代,虽然状元、榜眼、探花都进翰林院,但状元是修撰,而榜眼、探花只能任编修,这差别可就大了。所以赵翼后来感叹:“惺园(王杰)由此邀宸眷,翔步直上,而余仅至监司,此固命也。”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尽管乾隆多次表示出对赵翼有亏欠之意,并说一些对赵翼勉励的话,但赵翼的仕途始终没有王杰顺当。也活了80多岁的王杰一生清廉,深得乾隆、嘉庆两朝皇帝信任,几乎把清代所有的高官都做遍了;他还曾经与和珅同列军机,多次当面指责和珅滥权枉法,被《清史稿》记之。嘉庆还曾为他御制诗二章,其中的“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算是对大臣最高的赞誉了。


  而赵翼虽然学术上硕果累累,但官场上确实难以与王杰相比肩。别的不说,就拿《清史稿》来说吧,上面记录王杰的比比皆是,而记录赵翼的仅有数行,这就是官大与官小的差异。所以,赵翼晚年归隐林泉时,仍然对此事耿耿于心,难以释怀,“此固福薄量小,无远到之器,亦以在任数年,经历事端,自知吏才不如人,恐致陨越,则负恩转甚。是以戢影林下,不敢希荣进也”。


  注:本文摘自检察日报,作者:刘绍义。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