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成因及表现

 时髦的傻子 2016-01-01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成因及表现

 

                                      时髦的傻子

 

本文篇幅较长,特把提纲列出。有兴趣者请看正文,无兴趣者可只看提纲。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成因:

第一方面,遗传基因。第二方面,环境影响。(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林黛玉是【诗礼名族之裔】

第二,林黛玉是个苦命的孩子。

第三,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表现:

一、遵从封建道德和性格叛逆并存。

二、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并存。

三、爱情上拈酸吃醋和潇洒拓落并存。

四、爱使小性儿和宽宏大度并存。

五、目无下尘和少有封建等级观念并存。

六、养尊处优和具忧患意识并存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分析评论林黛玉的文章可说是浩如烟海多如牛毛。但林黛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典型早已经深入人心,对她的分析和评论也必将是永久性的话题,会世代延续下去。本文旨在分析林黛玉双重性格的内在成因及其外在表现,与其它文章若有雷同也是情理中事。对笔者观点若有争议者也请求同存异。

林黛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文学艺术典型,喜欢红楼梦者大多也喜欢林黛玉。但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个人物?笔者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林黛玉表露在外的是一种看似很矛盾的双重性格,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却可以发现这个人物精神世界里内在的、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真、善、美。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林黛玉的性格犹如一个熟透了的猕猴桃,外面是很不起眼的褐色的果皮和浑身的毛刺,但剥开果皮,里面却是颜色晶莹、味道鲜美的果肉。这里面的内容才是黛玉性格的精神实质。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先天遗传因子的传承,另一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而红楼梦年代女孩子的环境影响局限性较大,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因素对黛玉的影响。

从已知的人物关系看,和林黛玉有传承关系的有三个人:外婆史老太君贾母、父亲林如海、母亲贾敏。

从身份上定位,贾母是侯门千金,林如海是文苑才子,贾敏是大家闺秀。

从智商上揣测,贾母自进贾府从重孙子媳妇做起,直到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在这样的豪门府邸大家族里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直到处于贾府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其智商很难说不高。而且贾母很可能自小还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文化素养的熏陶和教育,一篇【掰谎记】竟能说倒女先儿那也不是一般水平。林如海能高中探花说明智商不低。贾敏智商如何不得而知,但有其母必有其女,贾母智商高贾敏也不会差到哪里。

从品性上探索,贾敏几乎没有线索。林如海给人的印象就是正直善良,向自己大舅哥举荐贾雨村就是典型的文人士子的知恩图报。当然,他并不知道贾雨村的秉性为人。即使举荐有误,与其品性善良无关。贾母给人的印象主要是睿智、开朗、善良,说话风趣幽默也不乏尖酸刻薄。文中都可找到例子说明这几点,但与本文关系不是太大,为缩短篇幅在此恕不例举。

有如上遗传基因的传承源,所以林黛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心地善良、正直率性、才华出众、气质高贵、品格风流、风度儒雅以及说话风趣幽默、尖酸刻薄等品性特征,都能隐隐找到贾母、林如海、贾敏的影子。

    林黛玉的性格是立体的、典型的。这种典型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基因主要就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了。而且后天环境对黛玉性格的发展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可知,典型环境无疑是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典型性格赖以形成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典型环境,黛玉性格的形成也就失去了现实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也就严重背离了小说创作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概括起来,黛玉所处的典型环境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林黛玉是【诗礼名族之裔】

林黛玉祖籍姑苏,住于扬州。其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后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封建时代缔结姻缘尤其讲究【门当户对】,《护官符》上四大家族之一的赫赫贾府能把女儿嫁给林如海,林家自然也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属于书香门第、仕宦贵族了。毫无疑问,黛玉就是贵族小姐了。黛玉尽管前身是【绛珠仙草】,但到了凡间她就是凡人。封建贵族小姐身上所具有的养尊处优、清高孤傲、目无下尘、娇贵矜持、天真率性等个性特征也必然会在黛玉身上有所体现。

第二,林黛玉是个苦命的孩子。

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生了一个弟弟却早早夭亡了。偏黛玉五岁时又丧母,没有几年其父林如海也命归黄泉。林家虽有同族毕竟血缘已远难得依傍。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而且自幼【怯弱多病】,再加之母亲患病时床前尽孝备受艰辛,母亲亡故后又【哀痛过伤】、【触犯旧症】,可说是个身心都备受摧残的苦命孩子。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形成。歌词里有【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尤其是像黛玉这样本就【怯弱多病】的柔弱女孩,小小年纪双亲俱亡,逐渐形成猜忌多疑、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等性格特征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三,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

黛玉父母双亡之后,别无依靠,只得长期寄住在外祖母家贾府。贾府不仅是钟鸣鼎食的豪门贵族,而且是【宁国府】、【荣国府】两府紧相连属,连主子带奴才上下几百口子的大家族。府中规矩礼数繁多,人际关系复杂。黛玉虽有贾母、宝玉、凤姐等人呵护,但毕竟好多事情要靠自己决断。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纸来说,无疑是生活的严峻考验。黛玉贵族出身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自尊自强、清高孤傲的个性,但现在无奈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油然而生自卑之感也是人之常情。加之敏感脆弱、猜忌多疑,这种深深的自卑情结往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这种性格矛盾的冲突造成的外在表现往往就是【尖酸刻薄】和【小性儿】。

以上分析的是林黛玉典型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那么,黛玉的典型性格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呢?笔者大致上归纳了六个方面,下面逐一展开分析。

一、遵从封建道德和性格叛逆并存。

林黛玉出生在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尽管与父母相处时间不是太长,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使封建伦理道德还是在黛玉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黛玉刚进贾府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便牢记母亲教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贾元春省亲,游览【大观园】之后建议姊妹们每人各题一匾一诗。黛玉也觉得能被皇贵妃赞赏是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第40回酒宴上行酒令,黛玉不慎用了《西厢记》、《牡丹亭》上面的文句,第42回宝钗专门为此开导她,清高孤傲的黛玉竟然【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之所以【羞】之所以【心下暗伏】,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作为不符合封建道德对一个女孩子的要求。

    黛玉虽然和宝玉倾心爱慕,但她始终恪守着封建道德底线,亲昵而不狎昵,不允许越雷池一步。第23回,【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第26回,宝玉笑说紫鹃【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第45回,【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这些情节都说明黛玉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处于社会主流地位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她心中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但黛玉在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封建道德的同时,却有着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叛逆。

   黛玉鄙视权贵,鄙视仕途经济。第16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黛玉从来不劝宝玉留意什么【仕途经济】,竟和宝玉的心思不谋而合。第32回,湘云规劝宝玉【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不成想此时黛玉恰在窗外潜踪,这些话听的清清楚楚,【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第23回,三月春暖花开时,黛玉敢于和宝玉私下阅读《西厢记》、《牡丹亭》等当时的禁书,而且还敢用里面的文句打趣宝玉。【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甚至宝玉从外面弄来的【外传野史】、【才子佳人】之类的【禁书】她也照看不误。(第32回)由于比较痴迷,以至于午觉方醒便能随口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句子(第26回),甚至于在酒宴上还能不慎用了《西厢记》、《牡丹亭》上面的句子(第40回)。尤为值得赞叹的是,在那种男女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黛玉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和宝玉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作为精神支撑的,也注定是要付出巨大牺牲的。

黛玉这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大胆叛逆,尽管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不容,也不可能结出爱情的硕果,但在那种男尊女卑、男女婚姻不能自主的封建时代,在那种妇女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着【神权、政权、族权、夫权】多重压迫的男权社会,黛玉的叛逆精神无疑闪现出人类社会进步的璀璨花火,也是作者孜孜以求的人文精神在作品中的重要体现。

二、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并存。

    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是身体原因,一方面是家庭变故的精神摧残,还有一方面就是寄人篱下的现实状况。

第3回有一段描写黛玉外貌体态的文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中,【蹙、愁、娇、泪、微、弱、病】等字眼占了很大成分。【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幼年时即父母双亡遭受命运残酷打击,最后又不得不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林黛玉,造成多愁善感、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等性格特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黛玉的多愁善感除了触景生情引起泪眼婆娑外,主要就是通过诗词的形式宣泄出来。除了《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题帕三绝》、《五美吟》等全诗的主格调就是【愁绪满怀无释处】之外,其它诗词里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

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冷月葬花魂】等句子,无不寄托了黛玉悼春悲秋、感时伤怀、艳恨秾愁的一腔幽怨。

但是,黛玉的多愁善感只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她骨子里却潜藏着豁达开朗的倔强个性。她要和命运抗争,要顽强地生活下去,她必须找到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所喜爱的诗词歌赋,另一个就是和宝玉的纯真爱情。诗词歌赋无疑是黛玉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最佳载体,这个上面已经有所分析。而和宝玉纯真的爱情更是激发了黛玉坚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现实生活中,黛玉并非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反而是语言诙谐幽默,神情开朗风趣,给人一种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比如第42回,题目即为【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作者特地为黛玉的【戏谑】冠以【雅】字缀以【香】字(程乙本为【音】),说明作者对黛玉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是充分肯定的。

此回大家商议惜春画园子需要给多长时间的假,【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

      第76回有黛玉和湘云的一段对话:【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这里面,黛玉【事若求全何所乐】的人生观含有既深刻又积极的人生哲理,与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异曲同工之妙。黛玉不仅有论点还有论据。她说【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和湘云比较,其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对人生的透彻感悟无疑要高出一个档次。

       实际上,红楼第一男主角贾宝玉还真像黛玉说他的那样是个【银样镴枪头】,搁不住一点儿打击,稍不如意便会心灰意冷、悲观厌世。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宝玉思想有情绪但又不便对袭人发作,所以在《南华经》《外篇·胠箧》之后续文大发一通感慨【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第二天黛玉走来,袭人拿给黛玉看。黛玉一看,发现其中流露出参悟的味道。于是,【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及时打消宝玉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连脂砚斋都在此处批道【骂得痛快,非颦儿不可。真好颦儿,真好颦儿!好诗!若云知音者颦儿也。】

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就是湘云把黛玉比戏子那回,宝玉两头不落好,无情无绪,想起宝钗所说曲子中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不成想黛玉来怡红院,袭人请她看。黛玉【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宝钗说都因她一首曲子引的宝玉有了【悟禅】之意,便撕个粉碎让丫头烧了。【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再加上宝钗也在一旁引经据典,诘责推演,使宝玉的痴心妄想顿时烟消云散。

第30回,【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第31回,【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以上例子都说明,黛玉的人生观要比宝玉豁达开朗得多。若不是黛玉一次次劝说戒饬,恐怕贾宝玉等不得前80回结束就出家为僧了。在黛玉身上,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看似矛盾的,但却实实在在和谐统一在同一个个体内。

三、爱情上拈酸吃醋和潇洒拓落并存。

爱情是自私的,因爱生妒也是很自然的。林黛玉深爱着贾宝玉,她当然希望宝玉的爱情属于她一个人。但在美女云集的大观园里,这种希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对宝玉的爱情上,黛玉有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是史湘云。黛玉对这两个人的嫉妒也就几乎占了大半部书。

黛玉对宝钗的嫉妒从第8回就开始了。【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必须承认,黛玉的辩解能力是很强的。但任何读者都能从这段话里读出黛玉浓浓的醋意。宝钗不让宝玉喝冷酒,【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这又引起黛玉的嫉妒。【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此时丫头雪雁送来手炉,【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第20回,【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第28回,【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在其它章节里,黛玉对宝钗拈酸吃醋的情节俯拾即是,多不胜举。尤其是【金玉良缘】的口风在大观园渐渐盛传之后,黛玉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宝钗的嫉妒,还把嫉妒对象扩展到宝钗和湘云两个人。这是因为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两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金玉良缘】的受益者。而且恰好宝玉也从清虚观张道士手上得了一个金麒麟(第29回),更加引起黛玉对湘云的警觉。

所以到第32回,【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31回,宝玉说湘云【“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

但是,是不是就能依此断定黛玉是个爱吃醋的妒妇呢?好像这样说并不符合实际,因为黛玉起码对两个人并不吃醋,一个袭人,一个妙玉。

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环,第6回就与宝玉有了云雨情。云雨情是私密的,其他人不可能见到现场的。但是袭人和宝玉关系之密切,却是大观园包括黛玉在内的许多人有目共睹的。加之豪门大族的公子哥在婚娶之前往往先和近身丫鬟发生关系是【大家常事】(脂砚斋语),所以黛玉完全能够预见到袭人和宝玉关系不一般。第20回,【忽听他(宝玉)房中嚷起来,大家侧耳听了一听,林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这里,黛玉明显的维护袭人。

第31回,宝玉、晴雯、袭人三个人发生激烈口角,刚刚平息黛玉来了。【……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黛玉公开把袭人称【嫂子】,而且玩笑开得很真诚,丝毫没有讥讽之意。可见,黛玉明知宝玉有可能把【爱情】分给袭人,但对袭人毫无嫉妒之意。

再一个是妙玉。妙玉对宝玉是不是有爱慕之情?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有三件事可以证明。而且林黛玉在这三件事中的态度,充分说明黛玉对妙玉也不嫉妒。

第一件事,第41回贾母带领众人到栊翠庵,妙玉悄悄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吃“体己茶”,宝玉尾随其后跟进。妙玉不仅不反感,还【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茶杯乃是口唇接触之物,妙玉又是有【洁癖】的人,像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无论多珍贵也宁肯扔掉。现在却把自己常用的茶杯给宝玉用,难怪有人戏称妙玉和宝玉是【间接性接吻】。此事发生时,黛玉就在现场,凭她的聪明灵透不会不懂其中忌讳,但她并没有丝毫反感情绪流露出来。

第二件事,大观园开诗社,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乞红梅。【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妙玉为人孤僻,向她乞红梅并非人人可得的,说不定还会碰一鼻子灰自讨没趣。但宝玉却【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让宝玉吃一杯热酒再去,【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此处,黛玉不仅没有丝毫醋意,还不让人跟着宝玉,说【有了人反不得了】。宝玉果然马到成功,【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掮了一枝红梅进来。】黛玉很聪明,再加上在爱情上的敏感,她完全能看出来妙玉对宝玉有那么点儿意思,但她对宝玉和妙玉的接触竟然毫不设防。

第三件事,第63回宝玉生日,妙玉特地送来一张寿贴,【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先头宝玉不知道,知道后马上要写回帖。【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时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你看,宝玉给妙玉回帖有了疑难,竟然想到去问黛玉!难道他就不怕黛玉会为此拈酸吃醋?这正好从侧面说明黛玉其实并不嫉妒妙玉。

有人可能会说,黛玉很聪明,她知道袭人是丫鬟,充其量只能做宝玉的妾而不会做宝玉的妻,和自己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具备争宠的条件。黛玉也知道妙玉是出家人,尽管带发修行但还俗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和自己争位置的条件。对这两个没有条件和自己争宠的女子不怀嫉妒之心,并不能说明黛玉不是【妒妇】。我觉得这种说法完全不靠谱。

《红楼梦》里写到了【妒妇】,那就是王熙凤。贾琏的几个女人,只要是凤姐知道了的,没有一个能风平浪静的。那个多浑虫媳妇【灯姑娘儿】多亏了平儿遮盖才侥幸逃过一劫(第21回)。鲍二家的就算是罪有应得吧,因为这个婆娘和贾琏在一起时诅咒凤姐【死】的话偏被凤姐亲耳听到。凤姐闹得贾府合宅鸡飞狗跳,鲍二家的也觉无脸见人自缢而死这也怨不得凤姐(第44回)。尤二姐是个懦弱的女人,而且身世平平,不论家族势力还是个人能力都远不是凤姐对手,她就是跟了贾琏也不会对凤姐的根本利益造成多大威胁。但凤姐对这个弱女子并没放过,【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就要了尤二姐的小命(第69回)。秋桐是贾赦赏给贾琏的,凤姐明面上不敢过分,但也是恨得牙根痒痒。【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主意已定……】(第69回)。

第65回兴儿给尤二姐介绍凤姐时曾说【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可见,贾琏婚前曾有的两个女子,凤姐一来就打发了,唯剩下平儿一个陪嫁丫头收了房。即使是平儿,凤姐也看贼似的。兴儿说【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第65回)。第21回贾琏对平儿说凤姐,【贾琏道:“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打个稀烂,他才认得我呢!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第44回里,贾琏和鲍二家的说凤姐【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人怕比较。把黛玉和凤姐一比,什么是【妒妇】就会一目了然。因此说黛玉在爱情上绝对是潇洒拓落。如果她真能和宝玉成为夫妻,一定会和宝玉的姬妾们和睦相处,那贾宝玉也就掉进了【性福】窝儿里。

四、爱使小性儿和宽宏大度并存。

    前面分析过,黛玉的说话【尖酸刻薄】和行动爱恼,爱使【小性儿】的深层原因是她本身固有的【自尊】和寄人篱下产生的【自卑】两种性格矛盾冲突的结果。

    黛玉爱使【小性儿】,湘云、宝钗、宝玉等人都这么认为。第27回,宝钗去潇湘馆,【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第49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

第7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对于身后无靠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感情既敏感又脆弱。此时,她并不在乎这宫花有多高价值,在乎的是自己在贾府众人眼中的地位是不是遭到贬低。说到底还是心中的自卑感需要用一种外在强势的自尊去维护去捍卫。

   更多的时候,黛玉的【小性儿】表现在和宝玉的爱情上。这种小摩擦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经常发生的,搁在别人身上不是事的事搁在一对恋人身上那就是事,所谓【关系愈密、摩擦愈多】。用贾母的话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宋代诗人梅尧臣《花娘歌》里有一句【爱极情专易得猜】就是很好的明。第29回,【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这段文字极好的道出了其中原委。

第22回黛玉和湘云之间发生的摩擦,其实是宝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好心办了糟糕事。大家看戏,【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没想到宝玉这个眼色先惹恼了湘云。湘云夜里就命翠缕收拾衣物,准备第二天就要回家。宝玉忙解释劝阻,为了表白甚至发誓赌咒。但湘云并不买账,【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宝玉在湘云这里碰了钉子,又去找黛玉,不成想黛玉也恼了。黛玉恼的是【拿我比戏子取笑】,更恼的是【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这一节还恕得】说明黛玉对【比戏子】一事本来没有多大情绪,反而是宝玉给湘云使眼色使事态复杂化了。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但黛玉听到后并没有出面和湘云计较,实在是难得的宽宏大量!更为难得的还在后面——宝玉两处不落好,回到【怡红院】灰心丧气,大有参禅悟道之感慨,写了一偈一曲发泄心中幽愤。偏黛玉不放心又去怡红院探望,袭人拿给她看。黛玉【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连脂砚斋都在此处双行夹批【却不同湘云分崩,有趣!】

 如此看来,一些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倒比【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还要宽宏大度得多。正由于黛玉的宽宏大度,很好地维护了姊妹之间的情谊,两个人的关系一直相处很好,直到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惺惺相惜,各自抒发胸怀,后来在妙玉的加盟下,吟出《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也留下了【冷月葬花魂】的千古名句。

 即使对自己的主要情敌薛宝钗,黛玉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后来能互诉肺腑语,义结金兰契。自从第42回宝钗背地里开导黛玉之后,黛玉对宝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这种推心置腹的自我批评,出自清高孤傲的黛玉之口,实在是难能可贵!其后,黛玉只叫宝钗姐姐,认薛姨妈做妈,把薛宝琴只认做妹妹。

但上面的事宝玉却蒙在鼓里。第49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宝玉对此甚是不解,因而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待黛玉说明原委,宝玉方恍然大悟,且甚是宽慰。

笔者历来认为,作者的本意最后是要让钗、黛合为一体的,而不赞同有些朋友认为的薛姨妈、薛宝钗对黛玉有什么阴谋之类的观点。如果真要是有什么【阴谋论】,作者绝不会把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判曲写在一起且并立第一。

五、目无下尘和少有封建等级观念并存。

林黛玉是贵族小姐,在对待下人的态度上有时带有主子的高贵身份也是很自然的。第7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表现出对周家的【看碟下菜】非常不满,作为初到贾府、敏感多疑的黛玉来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8回在薛姨妈家,李嬷嬷不让宝玉吃酒,还叫黛玉劝宝玉少喝。【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这里黛玉对李嬷嬷更多的成分是厌恶这个老婆子的婆婆妈妈,而不管她是不是下人。因为黛玉即使是对和自己同级的薛宝钗等人,说话也是如此尖刻。

第41回,黛玉说刘姥姥【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第42回【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这些说法曾经遭到一些朋友诟病,说黛玉侮辱劳动人民。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用现代社会道德观看问题,有点儿上纲上线。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黛玉清高孤傲、目无下尘的成分,这是由她的贵族小姐的身份所决定的,真让她没有这种成分恐怕也难。因为封建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林黛玉也不会例外。但是联系黛玉的性格,她平时说话除了尊长,对自己的同类人或是下人比较喜欢诙谐幽默甚至是尖酸刻薄。本来,凤姐和鸳鸯两个为了讨贾母喜欢才故意【捉弄】刘姥姥,让刘姥姥宴席上按照她们两个提前设计好的方案行事——【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第40回)这其实为黛玉的【如今才一牛耳】提供了诙谐的素材。后面的【母蝗虫】也是因为刘姥姥是从农村来的,黛玉由农村联想到【蝗虫】也在情理之中。

和其他一些主子比较,黛玉其实是很少封建等级观念的。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对紫鹃,一个是对香菱。

紫鹃是黛玉的丫环,黛玉和她是主仆关系。但黛玉和紫鹃相处从感情上并没有上下尊卑之分,情同姐妹鱼水相谐。这里面当然有紫鹃对黛玉的忠心可嘉,但也绝对离不开黛玉的心地善良和平等待人。和司棋之于迎春,入画之于惜春等关系相比较,黛玉和紫鹃主仆能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实属难能可贵。

香菱是买来的丫头,收房后是薛蟠之妾,在身份地位上等同于赵姨娘、周姨娘、平儿等人,只能算【半个主子】,在正经主子面前仍然是奴婢,比如宝玉进屋子她们还得恭恭敬敬打起帘子。从身份地位上说,黛玉和香菱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婢。但黛玉从来没有把香菱当下人对待。例如第24回,【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可见黛玉平时对香菱的态度完全是平等的,若不然,香菱岂敢在黛玉背后猛击一掌?

第48回香菱想学诗,黛玉毛遂自荐做老师,甘愿为香菱效劳。黛玉不仅为香菱提供教材还提供精到的服务,真正做到了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无私奉献。而且不收书费不收学费,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哪里是主子和奴婢的关系?完全是情同姐妹。

对一般下人,黛玉也能做到【目有下尘】。第26回,佳蕙【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黛玉的出手阔绰倒在其次,她心中少有尊卑观念才是关键。

    第45回,蘅芜苑一个婆子受宝钗吩咐给黛玉送燕窝来,言谈中说自己还要回去上赌场,【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婆子说【又】,说明不是这一次,类似情况以前就有过。当然这里面有做主子的要看顾面子的成分,类似于贾母看戏撒钱,但黛玉固有的心地善良,怜恤下人的作风肯定也是有的。

就连大观园里人人厌恶的赵姨娘,黛玉也没有另眼相看。第52回,【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

凡此种种,都说明黛玉虽是贵族小姐,但她心中很少有封建等级观念。这也和她敢于叛逆封建礼教的思想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六、养尊处优和具忧患意识并存

 

说到大观园诸位小姐的理家能力,可能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探春和宝钗了。因为这两个人在凤姐养病时,曾经和李纨一同管过家,而且颇有建树,在大观园成功推行承包责任制。所以有人说探春和宝钗才有这个才能,林黛玉且不说有没有这本事,恐怕她对这些事连想都不会想。其实不然。

 黛玉是贵族小姐富户千金,养尊处优是必然的。从古到今豪门富户的公子小姐都是这样的。在荣国府,她上有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操持家务,下有丫环婆子们日夜伺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需要为衣食钱粮柴米油盐等家庭琐务操心。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黛玉什么都不懂在当家理事上是白痴。

 第62回有一大段文字——【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第71回,尤氏说宝玉“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话虽不多但很有深意,最起码说明黛玉并非啥也不懂,她平时不管事倒是真的,但【心里每常闲了】还是会想到贾府的家计入不敷出,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而且【每常闲了】,说明还不是想过这一次而是多次。显而易见,和宝玉比较,黛玉对家庭生活的料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你看那个宝玉就毫无任何后顾之忧——【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才是真正的纨袴膏粱子弟。宝玉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后来会落到【贫穷难耐凄凉】的悲惨境地。也多亏了黛玉早早夭亡泪尽而逝,若不然真要是跟了贾宝玉,必然遭受贫穷凄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