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杏坛归客 2016-01-01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对联是只有中华民族,确切的讲,只有汉语语言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没有的。

       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

                碧天新月穿云出,                                    

                沧海征帆破浪来。

                

               

                父望如天,期望儿孙揽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脉泽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

再举前贤名作为例

                       三间东到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弟忠信礼义廉。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二)实用艺术

     对联是一种应用艺术、实用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学习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不同的活动有以之相适应的对联。

如春节有春联:

                 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又如表明行业特征使用的门联: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粮店联)

                 巧缝千家衣,

                 美化四季春。(服装店联)

                 未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旅店联)

再如布置住室、客厅、书房的堂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而在交际活动中用应酬联;庆吊活动中用贺联、挽联;风景区、纪念地用名胜古迹联……总之,对联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派上用场,加之它又以艺术形式出现,所以它是一种应用和实用艺术。

(三)文字艺术

    对联的文字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字数不限,短则几字,长则千言,如天下第一长联,清人钟云舫的狱中联;二是以汉字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

 

(四)声律艺术

    对联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诗词歌赋的影响,在声律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讲究用字的平仄;二是在上下联之间,讲究平仄相对;三是在上联或下联内部讲究平仄交替;四是常常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手法。对这些的要求,目的是达到音乐美。

二、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要求,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偶”,因此,创作对联时必须做到以下六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一)字数相等

    上联和下联用字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成立的首要条件。作为字数较少,或句式结构单一的对联是较容易做到的。例如:

               乾坤抱丽日,

               龙凤竞祯祥。(本人自撰)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

而对于长达数十字以上的长联,要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就要难一些了。另外,还有一些用字用语险奇的对联,就更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汉字词汇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了。又如:

               三光日月星,(辽国使臣出句)

               四诗风雅颂。(苏东坡对句)

               四德元亨利。(苏东坡对句)

这里的对句,难就难在上下联字数很难相等上。上联是“二三”结构,后面的三个字,分别为三种类似的事物;下联也须是五个字,“二三”结构,且第一字的“三”不能重复,必须是其他数字,而即使与“三”相邻的“二”和“四”,结果各指两种或四种事物,对上去也会少一字或多一字。苏东坡的对句,妙就妙在化解了这个问题,因为“雅”是《诗经》中的“雅”,它包括《大雅》和《小雅》;“四德”本来包括“元亨利贞”,但是,由于当朝皇帝的名号中有“贞”字,应回避圣讳,故可以略去了。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苏东坡撰广东真武庙联)

上联连用了“焉”、“耳”、“矣”三个文言虚词,下联也同样用了“云”、“乎”、“哉”三字来对,险奇佳绝,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写作的功力,是难以办到的。

(二)词性相同

    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即同类词对同类词。以往强调的“实对实,虚对虚”,不准确,应纠正。例如:

       花               外            子规       燕市          

     (名)    (方位)    (名)  (名)   (形容)

       柳                边            精卫       浙江          潮             (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

下联句脚的“潮”字,本来是海潮的潮,应为名词,但这里用“借对”的形式,即借形容词“潮湿”的“潮”的意思,与上面的形容词“冷”相对,除了这个字,其余的都是完完全全的同类词相对。

    随着汉语言文字对偶艺术的丰富发展,对联词性相同的对偶要求,不但体现在同一大词之间的相对,还体现在同一小词之间的相对了。因有些词下面的小词繁多(比如名词又可分十四种小类),这里就省略不提。

(三)结构相应

对联的结构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如,阳朔画山的一副对联:

                     水          作             青罗带,

                  (主语)                (谓语)

                     山          为              碧玉簪。

(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系闷          岂无         罗带水,

                    (动)                       (宾)

                      割愁          还有        剑芒山。

(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对联:

                    四季          笙歌,        尚有贫民悲夜月;

                   (偏)     (正)

                    六桥          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4)复句对复句。对联的上下联如果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复句,这里指的仅是,上联内部的复句与下联内部的复句要互相对偶。例如,四川灌县离堆公园有一副对联:

                    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联中的“车同轨,书同文”对“水有源,禾有本”,就是并列复句对并列复句。再如下面两副对联,也是这种类型:

              学好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

              纵然周知天下事,不知进退总是愚人。

在大的句法结构上要求对称的同时,在小的词组上,对联的对偶也要求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4)句式相似。

所谓句式,就是指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是“二,二,一”或者“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骈体文的句式是“四,六”节奏,所以又叫它“四六句式”。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所以没有固定的句式。但是,就一副对联来讲,上联的句式和下联的句式却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对”,也就是说,不能算作对联。举例如下:

                       不雨              山长润,

                       无云             水自阴。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三”句式。

                       帆远                浮天             阔,

                       江空                得月             多。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一”句式。

                      流水            当年               怀往事,

                      桃花             依旧               笑春风。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三”句式。

                      此地              饶                 千帆风月,

                      偶来              作                  半月神仙。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一,四”句式。

(五)内容相关。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还要相关联。对偶侧重形式上的遣词造句上,关联主要表现在上下联的内容上。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不是对好联,只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换句话说,对偶是一个人的衣服,上下联的有关联内容是肉体。

不算对联或不是好对联的有如下例子:

               子路乘肥马,

               唐尧骑病猪。

 

               图书管理查资料,

               动物园中看虎狼。(上下联在内容上没有联系)

 

               门前绿水流将去,

               屋里青山跳出来。

好的对联市上下联做到内容相关,有共同性,反映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对联还分“正对”与“反对”:上下联都正说的叫“正对”,都反说的叫“反对”。

例如“正说”的对联:阅透人间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再如“反说”的对联:三字沉冤千古恨,一盒忠骨晚年香。

(六)平仄相对。

       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的好,首先要搞清楚汉语音律的“四声”: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为“仄”;在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

(A)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

(2)长联中,分句停顿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

(3)上联与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

(B)在特殊情形下,对联的在平仄声律上,可以灵活处理,比如:

(1)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可以不计较平仄是否相对。例如:

                    报国文章遵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老舍撰联)

                    

                    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郁达夫撰联)

(2)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上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是,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例如: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平);

                    幸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平)。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题“聊斋”联)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平),

                   万世一义圣人不惑(平)。

(3)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具体说,主要是:同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专用名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文言虚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例如: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西湖葛岭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也”“乎”都是平声)

                    出门一拱歪之乎。              (酒店联)

 

                    德之不修,吾以汝为死矣;(“矣”“乎”都是平声)

                    过而不改,子亦来见我乎?  (城隍庙联)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上联连用七个饮食类字)

                    孝弟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银可做来。(下联连用七个人事类字)

                                                         

                                                                            编写于二0一0年三月二十四——二十五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