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能量和负能正反物质[转]

 涡漩 2016-01-01

 

英国《独立报》20021112日发表一篇题为“天文学家证实存在神秘的暗能量”的文章。(《参考消息》20021118日报导)。

文章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现象……一个英美科学家组成的通过测量遥远的恒星物体发出的光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受到这种神秘力量影响而拆弯的光量,证明了‘暗能量’的存在……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伊思布朗说: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种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一无所知……布朗博士说:现在看来我们暗能量这个额外要素。但它究竟是什么,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实在令人苦恼。”

另外《参考消息》2003211日还报导说: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0329日还说:“……以美国航天局预计将在本周宣布,它已证实了暗能量的存在,这是一种能够抵消重力的宇宙力量,可以保持宇宙的无限开展,……过去,包括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和艾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将停止扩展,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爆炸……不过美国航天局研究表明,这种分析存在谬误,在过去一年里经过对太空深处的观察,……证明宇宙正在加速扩展,这意味着造成这种加速扩展的唯一力量“暗能量” 的确存在,……

然而,“暗能量”不是常说的“暗物质”,它又可能是别的什么呢?我们说,它既然具有推动宇宙加速扩展的反引力性质,就应该是一种产生强大斥力的东西,因为这里所说引力或重力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故“暗能量”产生反引力就当然应该是万有斥力了,由引力场的能量为负,可知两个正质量物体之间必有万有引力,只有负质量物体对正质量物体才有万有斥力,因此,只有把上述的“暗能量”看成是质量为负的特大负能物体,宇宙的加速膨胀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但由于物理学家至今还公认质量为负能物质不可能存在,所以才对“暗能量”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但负能物质没有可能存在的看法,是违反辩证规律的。因而也错误的,正如恩格斯所说:“通常都把重量看作物质性的最一般的规定。这就是说,吸引是物质的必然属性,而排斥却不是,但吸引和排斥像正和负一样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根据辩证法本力就可以预言;真正的物质理论必须给予排斥以和吸引同样重要地位;只以吸引为基础的特刊理论是错误的,不充分的,片面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221-222页)

大家知道狄拉克研究相对论力量学,于1928年得到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从中发现了负能电子,只是由于物理学家们长期以来总认为负能粒子没有存在可能,所以当时著名和物理学家都认为负能电子是狄拉克理论的一大困难。从1928年到1932年,许多人都曾尝试建立一种没有负能电子是的电子论,但结果都失败了。为此狄拉克才一方面承认负能电子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认为所有的负能电子都只能冻结在真空之中。他并把真空定义为被负能电子填满的大海。还假定真空中的负能电子吸收2倍于其负能的正能即可转变为人们常见的电子。而负能电子离开真空而在真空中留下的空穴即正电子,电子和正电子一旦相遇,它们就会放出其原吸收的正能而还原为真空中的负能电子,并落入空穴,这就是电子和正电子相互湮灭。另外,狄拉克还认为“电子和正电子之间基本上是对称的”,因此,真空也可以等效的定义为被负能正电子填满的大海。对狄拉克的真空定义,日本理论学家汤川秀树曾评论说:“狄拉克的真空是介质常数为 的介质,这种 的困难称之为发散的困难,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认为狄拉克的理论虽然划时代的,但由于狄拉克方程本来共有4个征解,其中能理为负本征旋为 1/2的解既能代表负能电子,那么能量为负的本征旋为1/2的解,就应该同样代表负能正电子。

而能量为正的本征旋各为 1/2的解,则分别代表正能电子与正能电子。而不应该只片面的把真空定义为负能电子或负能正电子填满的大海,而应该它把定义为被负能电子e和正能正电了 对(e )与负能正电子 和正能电子 对( )共同填满的大海因为e 的能量或静质量与本征旋或电荷全部等是反号,(e )对和( )对的能量或静质量与本征旋或电荷了全都为0,因此,这样定义的真空就不再具有无穷多的正电或负电子,所以,真空也就不再是介质常数的 而是1,或者说发散的困难也应该不存在了。

因狄拉克方程不仅对民子适用,而对共它自旋为1/2的粒子如质子同样适用,故真空应该定义这(e )和( )以及负能电子 和正能反质子 对( )与负能反质子 和正能质子 对( )共同填满的大海,这样定义的真空可称为统一真空。又由正电子的静质量约较电子的静质量小2/1000,可知真空的负能正反电子e 与负能正反质子 除吸收2倍于其能量的正能转变为我们宇宙中的正反电子( )和 和( )以及正反质子( )和 和( )外,还可以吸收2倍于其电场能或少多一些的正能转变为我们宇宙中正反电子( )和 和( ),以及正能正反质子 与负能正反质子( )和 。据此,由真空泻落,可以产生特大的正能空间区,我们便得到了《以特大负能反正物质星本为中心的正反物质对称模型》[1]和《正负能正反物质对称宇宙模型》[2]说明了在我们宇宙中除由特多正能质子 和电子 构成的大量正能物质恒星系与负能反质子( )和正电子( )构成的正能反物质星体S 以及由相对少量的( )和( )与此( )和( )构成的负能正反物质重粒子与物体或星体。因此,正能正反物质相遇和负正物质相遇都不会相互毁灭,只有正能物质和负能反物质和负能物质相遇,才互相毁灭转变为辐射,因特大负能反物质星体 S 的质量特别大,故对我们宇宙中的恒星都有异性质量的万有斥力,所以这些恒星才都加速向外膨胀,由此则我们的宇宙为什么至今还在向外作加速膨胀便有了简单明了的解释,同时也说明了上面所说的“暗能量”实际上就是质量为负的特大负能反物质星体。但由于星系或恒星除受 S 的万有斥力作用外,还受其它所有恒星的万有引力作用,考虑了这种万有引力,就会知道只有离宇宙中心较近或宇宙深外的恒星才向外作加速膨胀,离宇宙中心很远的恒星如离我们只有100亿米年的恒星,则还是在向外作匀速膨胀的。

致于负能正反物质体,它们一般可能在广大的星际空间中运动,但当它们一旦运动到质量比它们的质量数值大得多的正能物质星体的近区时,就必然要在正能物质星体的万有斥力作用下,因质量为负而加速向星体降落。因构成星体和其周围介质的质量均为正,而负能正反物质体的质量则为负,故如负能正或反物质体的电荷为0,则其周围的物质点就都必在它的成有斥力作用下,加速退让,使得负能正或反物质体不会与它们发生碰撞以产生热和光,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它们也都是负能暗物质,这也说明上述的“暗能量”实质上即能量和质量为负的负能正反物质,按照这样来理解“暗能量”,则不仅我们的宇宙为什么至今还在作加速膨胀的难题,能十分自然的得到解决,而且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学中现存的许多大难题,也多能得到简单明了的解释。

有人说,我们宇宙中这样惊人的物质究竟从哪里来?我们按照以特大负能反物质星体为中心和正能物质星系为主的宇宙模型可知我们的宇宙中除惊人多的正能物质外,还有略少一点负能正反物质,其代数和就不再那样惊人多了,可以完全由真空泻落产生的特大正能空间区提供。因此,它不仅能和辩证法相一致,而且也与物质不灭原理相一致。因此,它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但宇宙的大爆炸学说,则认为我们宇宙中,只有惊人多的正能物质,而根本没有任何负能物质,因此,不仅违反了正能特质和负能物质与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或辩证法,而且,由于解决不了这样惊人多物质的来源问题,所以大爆炸学说,还是违反物质不灭原理的,因此,大爆炸学说是要违反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可直到现在,仍有不少的物理学家仍然坚信大爆炸学说,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科学技术研究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