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恶两面“独脚金”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1-01
善恶两面“独脚金”
在荒山草地、田边、石缝、沟谷阴湿的草丛中,常常生长着一株一株笔直的小草,绿茎顶端,绽开着芝麻般大小的黄花,它孤独地在风中摇曳,谁也不会注意它的存在。偶尔,嬉闹的孩子们会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将它连根拔起,用小手拽住它的茎端,奋力地在空中甩着弧圈,然后,看也不看一眼地顺势把它抛得远远的,由着它被山风慢慢地吹至枯萎。

这种貌似柔弱的小草有着一个孤独的名字—独脚金。

独脚金属玄参科独角金属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被短硬毛,茎单生或于基部分枝,微呈四方形,黄绿色。多生于低海拔荒山草地、田边、石缝、沟谷、耕地等处,常寄生于禾本科草本植物如高粱、小米、玉米、燕麦、稻和甘蔗等的根部,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的海南、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以及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

独脚金是一种声名狼藉的农田恶性杂草,素有“女巫草”、“巫婆草”、“寄生草”的绰号。它有着十分强大的生殖能力,每一株可产生十几万粒十分微小的种子。这些种子随着秋风轻扬,布撒在农田之中,犹如埋伏下了百万大军。它的种子可以等待寄主十五年以上,在农作物没有发芽之前,它们按兵不动。当农作物吸足了水肥茁壮成长时,它们便纷纷不失时机地萌发。不久,成千上万的寄生小草如潮水般地涌出地面,开花结实,而被它们寄生的庄稼却垂头丧气,发育不良,产量下降,下降率最高可达70%!在印度,每年由于独脚金的危害而损失的高粱多达2500吨。在我国的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也都有独脚金在农田危害作物。

虽然声名狼藉,可在医生眼里,独脚金却是一味难得的好药材,既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又可以烹调食用。据药典记载,独脚金全草入药,可清热、消积、护肝、杀虫。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小儿伤食、黄疸型肝炎等,特别是治疗小儿疳积,效果非凡,因而民间常把它叫做“疳积草”。会煲汤的广东朋友告诉我,每次用独脚金15克,猪肝100克切片,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名曰“独脚金猪肝汤”,有健脾、消食、明目、除疳积的功效,是民间用来治疗小儿疳积和夜盲的“特效汤”。将白米100克、独脚金15克和用纱布包住的鲫鱼1条放入瓦煲内,再加入白米100克、清水1200克、盐少许煲煮45分钟,即成“独脚金鲫鱼粥”,清香可口,可以治疗小儿肝热脾虚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和食欲不振以及烦躁低烧、日渐消瘦等症。几天的粥吃下来,保准会把生病消瘦的宝宝喂的胖乎乎、肥嘟嘟。

小小一株独脚金,恶乎?善乎?有了医生的妙手,即便是恶贯满盈巫婆草,也能变为救死扶伤的活命药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