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爱读书的人,怎么读书?

 朋承万里 2016-01-01

作者:张必成

来源:企业培训那点事(ID:peixunfazhan)

是不是经常羡慕别人一年读书超过100本?是不是羡慕别人两个小时可以翻完300页的书?是不是羡慕别人读书后能有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是不是羡慕别人通过读书能够完成自我成长和工作应用?......

然而你——

手贱经常买书但没拆封?一本书要读一个月甚至半年?一本书看完基本没有任何印象?陷入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的斗争中?......

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本就不是件愉快的活动,但书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标杆实践......,真对更多实践型专家,书可以提升我们描述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的能力、提炼总结的能力、概念化理论化的能力......好处就不多说了。

诸多前辈真对读书也总结果了很多,诸如“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快读书、精读书”不一而足。而我是一个实践型阅读爱好者,我更看重阅读能否解决我当下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阅读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从时间,还是学习传递效率或许是成本极高的一种手段,所以凡事能够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我都不会选择通过读书来实现。

读书既然是“问题解决导向”(当然,我所理解的问题解决可能会和大多数人理解的有区别,因为我喜欢问题定义里面的那个“gap”),那么,读书应该也是个过程,过程中有模糊的流程。

01

选书(聚焦问题)

首先选什么书很重要(废话,很多阅读达人都说过),我们很多人会通过大咖推荐,阅读一本书文中也会有关联阅读推荐,甚至是我们面临阶段性工作任务(例如说公司要做“课程开发”项目)的时候自己会去亚马逊、当当、淘宝去搜索,假如我们将选书仅仅局限于信息获取渠道的话,那我们选到一本适合自己的本难度极高。

既然是问题解决导向,那我们首先应该明白问题是什么?尤其是专业类书籍这一点更重要。所以,选书的核心环节是自我诊断,自己尽可能想清楚我们期望通过读一本书解决哪些问题?但可惜的是90%的人很难准确描述自己的问题,所以在问题模块模糊,我们期望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就基本上天方夜谭。

建议大家:在你想选一本书的时候,不要直接请大咖、专家推荐书,因为他们对你的阅读期待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他们基本上会根据你的职位标签给一些相关推荐。你可以更多和他去聊你当下期望解决的问题,你的任务和瓶颈的场景,大咖或专家可以帮你描述问题,带着清晰的问题,你再选书我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强调一下,选书的关键不在书名,而在准确描述希望通过读书解决的“问题”、“问题”、“问题”(重要的事说三遍)。

02

阅读

在谈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个小测试(出自庞涛老师的《“动”见学习体验》)

随手测试,看看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阅读习惯:

第一题,选择答案1的伙伴你是一个实践型阅读伙伴,选择答案2您是一个信息型阅读伙伴,相互之间差别显而易见;

第二题,选择答案1你具备“细节型”阅读习惯,选择答案2你具备“框架性”阅读习惯;

第三题,选择答案1你是个“参与型”学习习惯的人,你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更多人产生讨论;选择答案2你是个“反思型”学习习惯的人,你更期待自主学习。

测评结果没有好坏,只是希望通过三个小小的问题帮我们了解自我的阅读风格。

1、带着问题浏览目录和阅读前序

假如我们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很清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阅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的习惯是先浏览书的目录和阅读前序,浏览书的目录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我们阅读的重点章节,在一本书内部你一样可以实现“泛读”和“精读”,和问题相关的章节精读,关联较弱的章节略读,当然我的习惯不会选择只读重点章节放弃其他章节,因为我相信一本书自身的内容逻辑和编排是有连贯性(当然那些为了出书而出书的人除外),我们要真正做到知识掌握是需要一个完整阅读。

总结一下,浏览目录是为了确定阅读章节重点和了解全书结构。

那么为什么要阅读前序,一般一篇合格的前序会把整书的背景、内容编排逻辑、分布表达得非常清楚,甚至还会有阅读建议。

2、带着问题进入正文阅读环节

阅读过程中除去刚才说到的重点章节精读、非重点章节泛读,我觉得有几个原则我们要清楚,首先读书不是为了背书,衡量阅读效果不是你能记得书中多少语句,多少名人名言;其次,读书不是追求逐字逐句,一字不落去阅读,那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最后,读书不一定要去原句摘抄一些经典观点文字。

既然强调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环节,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脑海里要时刻记得你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形成关联判断敏感度。建议新手可以参考拆书帮的推荐做法,当你发现书中提及的观点、方法和工具和你当下的问题关联度强,建议你去书面梳理你在过去是怎么做的?当时有什么瓶颈?看了这个观点、方法和工具以后你的思考是什么?你觉得以后可以怎么做?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当然当你的阅读量到一定的程度,属于高阶阅读伙伴,这个过程可以在你的大脑里完成,但不管怎木样,这是阅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阅读中的一些小技巧

你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熟悉的概念、案例和观点,说的直接一点,天下文章一大抄,所以遇到这些我的习惯的是快速掠过,一目十行,因为这些内容不会影响你的消化吸收。

你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荧光笔及时涂抹一些关键文字,有需要的话可以在边上备注你的思考和启发,这些内容未来会成为我们整书复盘的关键素材。

03

复盘交流总结

看完一本书,我习惯回头快速去翻一遍,再仔细看一下我阅读过程中在书中留下的印记(荧光笔和手写文字),将这些关键内容再做咀嚼和反思,在阅读完全书再回头咀嚼的好处在于你更全面了解书本知识体系后反思的深度和高度会有不同。

在这里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寻找更多阅读同一本书的伙伴去做交流,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问题场景”,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消化能力,所以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团队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去完成学习效果升级。

最好的总结方式是写文章,请相信,你能够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这一定是在问题、新知、旧知完整建构的结构,写文章可以强迫你完成这个效果过程。

后记:其实,每个人阅读或许都会经历三个阶段——阅读习惯养成阶段、多读书阶段、读好书会读书阶段,当你哪天不再追求读书数量,坚持读好书、精读书,你已经历经沧桑、洗尽铅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