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一)

 老刘tdrhg 2016-01-02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
【反义词】:坐享其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

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

1画龙点睛 2 图穷匕见  3三顾茅庐 4 不耻下问  5举一反三  6任重道远 7 春风得意

8一帆风顺  9纸上谈兵  10朝三暮四  11空中楼阁  12集思广益  13逃之夭夭 14 锦上添花

15想入非非  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  18可歌可泣  19天衣无缝  20百感交集 21 痛改前非

22画饼充饥  23哗众取宠 24 战无不胜  一扫而光  25孤芳自赏  26居心叵测  27放虎归山  28循规蹈矩

29恨铁不成钢  30自欺欺人  31语重心长  宁左勿右  32 水深火热

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都)在。
  注释:
  张僧繇:南朝时梁人。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主人公简介】
  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 -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故事】
  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变回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果然不见了!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张僧繇)

2图穷匕见(荆轲【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珂曰:“起,取武阳所持图。”珂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白热化阶段了。

  【近义词】: 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3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9 纸上谈兵(赵括【词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字词解释】纸:书 上:上面 谈:谈论 兵:用兵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空头支票、夸夸其谈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3
、文人作品:5举一反三(论语——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

     卅;带头;翻两番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4不耻下问(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耻:羞耻,耻辱。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下:谦虚、虚心的意思。比喻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 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造句: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示 例 :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造句: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6任重道远(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途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明·鹿善继《答范景龙书》:“惟是世变滔滔,党同伐异,任重道远,谨始虑终,往常书本生活,到此躬行实践,别有光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近义词】:全力以赴、负重致远

  【反义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7春风得意(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春天的和风。在春风轻拂中洋洋得意。旧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后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的得意心情。
出 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8、一帆风顺(孟郊——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解释】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清· 李保嘉 《官场现形记》∶“从中进士至今,不上二三十年,就做到副宪,也算是一帆风顺了。”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12、集思广益(诸葛亮——?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集:集中。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13逃之夭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解 释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出 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示 例 瞿秋白《乱弹·新英雄》:“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

  近义词 溜之大吉,无影无踪

  反义词 岿然不动)

14、锦上添花(黄庭坚——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处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示 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步需要还不是'~',而是'雪中送炭'。” 世上有些人喜欢锦上添花或站在高枝上说风凉话,很难在别人犯了错误时多想想人家的长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

  近义词 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反义词 雪上加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