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街亭》教案3

 老刘tdrhg 2016-01-02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二、能力目标

1.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

4.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学习《失街亭》,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的现实意义。

● 教材分析

   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而本文在人物形]

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教学重点

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     教学方法

1.品读法。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2.讨论分析法。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3.欣赏——比较——研习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4.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来写一篇《失街亭》读后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

3.《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flash,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雄浑、苍凉的气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同名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三国故事,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失街亭》。

二、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投影(晋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这是史料中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通过与课文的比较,同学们不难发现,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我们的课文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生动,那么小说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其中的人物形象虽有较多的生活真实,但最终还是艺术形象,属于艺术真实。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了解小说是有虚构和加工的,经常通过设计对话、描写情态来丰富人物形象,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通过语言、动作和情态分析马谡、诸葛亮形象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分归晋”,“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东西吗?

(此题以“三”切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另外可能有一定难度,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点拨,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的情态等等。)

1、诸葛亮——抓住“三嘱”和“三哭”

(1)“三嘱”:

★一嘱马谡:“街亭虽小,。。。。”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  

★二嘱马谡:“司马懿非。。。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

★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

    (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

生归纳: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知彼知己,机智多谋。

过渡: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

(2)“三哭”:这个过程中是抓住诸葛亮的什么呢?———(“三哭”)

★第一次:是“孔明挥泪曰:‘。。。。’”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伤心之泪)——有情有义。

★第二次:是“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合当斩之。’”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这深深的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所以“流涕而答”,“合当斩之”。(无奈之泪)

    (“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悲痛伤心)

   (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

★第三次:是“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悔恨之泪)

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   ——(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

●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

2、马谡——抓住“三笑”

★第一次:第一次是“马谡笑曰:‘。。。。。’”。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

        (麻痹轻敌。)

★第二次:第二次笑是“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

    (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

★第三次:第三次笑是“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师:马谡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

  生:我觉得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生: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应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

(三)、当堂练习

1、在分析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后,我们一起来探讨“失街亭,谁之过?”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街亭失守,马谡罪责难逃,可诸葛亮也有责任,用人不当;为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2、学生讨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生: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

  生: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

  生: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生: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

  生: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文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四)、拓展训练

★三国论坛:同立军令状,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马谡失守街亭,为何前者被赦,后者被杀?

(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可能多种多样,设计这道题目,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文本中走出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而悟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或叫对比分析法)。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布置作业(研究性学习)

本文是从《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中节选的。选文在“失街亭”和“斩马谡”这两件事之间,还有“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一节。课后阅读原著,然后比较分析选文和原文的异同,想一想,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一节课,我试图从研究性学习方面布置作业: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有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附:板书设计:

                         《失街亭》    (《三国演义>》

-虚构情节\设计对话\描写情态

马谡“三笑”:     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                纸上谈兵

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狂妄自大

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麻痹轻敌

孔明“三嘱”:     说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审时度势

说对手:司马懿非等闲之辈            知己知彼

说兵法:下寨要道,戒之戒之          用兵谨慎

诸葛“三哭”:      挥泪斩谡—义同兄弟                  执法严明

                  流涕而答—用法制胜                  忠于蜀汉

大哭不已—恨己不明                   严于自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