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诸葛亮没能成功?

 宏图藏经阁 2016-01-02

“当我们对一个人心存期待的时候,往往也是情绪最为敏感的时刻。”

一个人被夸的非常厉害,但后来被发现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回事,这时总有些人会走极端而反过头来否定他的一切。

这是一件比较悲剧的事情。但它真的就发生我们身边,基于那种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大家既为打破传说而感到欣喜,也为曾经的被欺骗而感到愤慨。这时我们最需要的便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打击他,质疑他,甚至从此是路人也都将带来一种慰藉。(穿插一句,朋友间的绝交或是李宗盛唱的“我见过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也许背后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诸葛亮没能成功?

现下对于诸葛亮的看法,也大抵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都是高中作文里被我们用的次数多的都该脸红了的桥段。没办法,诸葛亮的民间形象早已被罗贯中塑造成神仙一般的人物,而自初便看着老版《三国演义》长大的我们,谁又能免俗呢。

可是说心底话,罗贯中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拥簇者。当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接触正史时,那种从小被欺骗的愤慨情绪一定是有很多人会忍不住的。首先就是《诸葛亮传》中的这句话: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呀!啥玩意儿啊这是,原来不擅奇谋应变之策,只是搞内政比较厉害,说好的智力值100呢,就这水平又是怎么鬼畜死我们王司徒的啊!

再想起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取汉中带的又是法正,自始至终诸葛亮好像都是在基地里ctrl+c,ctrl+v似的造兵,屯田,搞内政。于是,罗贯中苦心经营的智慧之神诸葛亮的形象顷刻间崩塌了。

但是等一下,这样想是不是不合逻辑。让我们从诸葛亮的出道开始捋一遍吧。

那一年,刘备46岁,之前已经跟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虽然走到哪里都有风险投资,但股份永远是别人捏大头,他自己也不太顺利。而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下决心一定要请出诸葛亮。而他们的碰面是这样开始的:

诸葛亮先是睡午觉,几个小时睡醒之后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刘备有点蒙,赶紧表明来意: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大概意思就是:世道很难,我看不懂,求您教我。

这时诸葛亮站起身拿出一份中华地图说:曹操拥兵百万,不可争强。孙权历经三世,可为外援但不能图之。而荆州地势优良,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当据之而后入西川,如此天下三分。待天下有变,就命一上将出荆州,将军自引兵出益州,则汉室可兴矣...

为什么诸葛亮没能成功?

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刘备当时面对一个27岁,没有工作经验,刚睡醒,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大帅哥(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给自己讲了这么一堂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肯定就跟做梦一样啊!

当然,周瑜和鲁肃也有取荆州,人西川,进而两分天下的意图,论战略规划不一定就比诸葛亮的差多少。但是听谋划的人不同,孙权自17岁当上吴主后,身边谋士的level就是相当的高,像诸葛瑾,周瑜,二张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刘备身边呢,作为谋士的糜竺,简雍,孙乾不是苦难合伙人就是天使投资人,他根本没有听过这样的战略。而最为可贵的是,隆中对的决策竟然在十多年内就完成了大部分,若不是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愤而伐吴,那么隆中策简直就是史上里程碑一样的奇迹。尽管如此,关羽最后的北伐也在兵力不足,且对手都是三国名将的情况下,把曹操打得几乎要迁都了,可见诸葛亮的远策威力当真不同凡响。

个人认为,刘备取荆襄各郡守后是与诸葛亮暖床期的一个分水岭。而这也是诸葛亮对刘备影响最大的一个地方,他彻底改变了刘备对文臣与谋士的主观看法,重塑了刘备大格局的用人思维。

任何一个军事集团都必须平衡好新人与旧臣间的关系,而刘备军团的真正形成可以说是在赤壁之后,入川之前。这期间刘备手下的将士大抵可分为以关张赵为代表的老班底,和以黄忠魏延庞统为代表的荆襄人士,而诸葛亮介于之间,始终可以作为一种平衡双方权益的力量保持着刘备新兴军团的亢奋战力。而诸葛亮的这种能力,在夺取西川,收服众多益州人士后依然有着积极的作用。

前边有提,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实际上已经毁掉了诸葛亮的隆中策。而刘备的夷陵战败,虽然没有演义上损失的那么严重,但对本身就羸弱的蜀国也是非常大的打击。这时诸葛亮面对的是顶级谋士的缺失(法正,庞统),一流将领的凋亡(关张,马黄),和不到同时期三国人口1/10的国家。他复兴汉室的难度已经从困难模式变成了地狱模式,就这样他仍然把国家治理的“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期间更是不断打击魏国,期待着“曹魏有变”,继而图之。

《诸葛亮传》中有这么一段话: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即“诸葛亮的才能和为政之道,虽然也与管仲,萧何同类,但是当时的名将没有城父,韩信这样的人,所以使得功业衰微,这难道是大义不及吗?只是因为天命有一定的归宿,不能用智慧和力量去争取啊。”

很多人喜欢拿诸葛亮与郭嘉,贾诩比较。这真的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我们知道曹操打仗的时候,人才分配是非常均匀的,后方交给荀彧打理,前方有程昱,郭嘉跟着出谋划策,烦恼的时候还有贾诩给出出主意。而诸葛亮呢,刚刚出道需要给刘备整体规划,刘备入西川得坐守荆州,庞统死了得赶紧去找刘备汇合,打下汉中刘备封几个大将还得照顾被刘备军团惯坏的关羽的情绪,到最后刘备死了还留下了一个扯淡儿子让诸葛亮操碎了心。尽管如此,他仍打得曹魏人心惶惶,靠一次次据守作为抵抗。我们想想啊,魏国拥有十倍于蜀国的实力,而司马懿手上也尽是精锐,就这样仍无法擒住诸葛亮,只能避其锋锐,凭人自由来去。孰胜孰负,自然明了。

再说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确实有成功的可能性,但需要满足的条件也非常苛刻。首先魏延必须是不带大量粮草的疾奔,所以子午谷不能有埋伏,而到了长安后,也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搞定夏侯楙。再参考司马懿急行军八天搞定孟达的速度,魏延在攻克长安后还要迅速占领潼关,以免司马懿占据地利。时间或许来得及,但中间只要有一个差池便是完蛋。这分明是赌博,就像你身上剩的所有钱都是生活费了,这时有人再让你去跟他玩梭哈,这蜀国哪里玩得起,而诸葛亮也必定不是一个赌徒。

为什么诸葛亮没能成功?

最后要说的是他的人格,蜀国著名的人中有两个人的人格堪称完美。一个是赵云,一个便是诸葛亮。赵云是可以做到严格律己,而诸葛亮则是更深层次的对身边的人造成了积极影响。于法正,于李严之间的关系更是值得后人称颂与学习的,这些在以后有时间时也一定会写的。这里要提的是,诸葛亮为蜀汉精心挑选的两任丞相,再他死后仍然将蜀国延续了三十年光景,期间没有像吴国和魏国一样发生内乱,这想必也是诸葛亮留给蜀国百姓与官吏的美好遗产吧!

很多年后,东晋的桓温遇到一个百岁老人,说少年时见过诸葛亮。于是有以下对话:

桓温:“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