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风邪湿邪

 Yuanweilin 2016-01-02


小编有话说:整理完老师的讲座,小编再次感慨,当初给小编讲课的老师怎么不这么讲呢,不然,小编现在可能也是一位中医师了呢老师们细致的讲解、生动的例子,绝对可以用接地气儿形容,就算是一个毫无中医经验的人也能听得懂、学得会(此文根据语音整理而成)


小编强烈建议,直接把文章下拉至最后,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吧!不信,你看!

六气、六淫是什么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就是平时讲的春天多风、夏天暑热、秋天燥、冬天寒。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从名称上来讲,六淫跟六气很像,但实际并非如此。《黄帝内经》这样形容:六淫包括六气太过或者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者气候急骤变化。


六气太过:比如广州一年之中最热的应该38摄氏度左右,假如某一年突然热到42摄氏度,这就叫作六气太过。超出了当地人对它的适应能力,就容易发病。


六气不及:比如夏天本来热的,假如某一天夏天突然不热了,变得比较凉爽。对一般人来讲可能这种情况下不会致病,但阳虚的病人,本来冬天很难受,希望夏天热一点,把它亏损的阳气补一下。但夏天突然不热了,阳气补不回来,所以也可能发病。但这种发病一般不重,也会急。


非其时而有其气:比如秋天一般干燥,一般的人习惯到了秋天身体已经做好了应付干燥的准备,但突然某一年秋天很潮湿。这种情况下也超出了身体的预料,也容易发病。


气候急骤变化:假如广州的冬天白天出太阳,可能会热到二十二三摄氏度,但一到晚上,太阳一下山了,可能只有五六摄氏度,一天之中温差可以很大。


上面这些气候种类,超出人的生理适应能力,才会发病。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不发病。对自然环境适应不强的人,容易发病。所以本质上来讲,六淫就是气候变化导致发病。


以上是按照《黄帝内经》的原文来表达的。按照这个定义,六淫有一点像气候性病因,就是气候反常了,人体适应不了。实际上六淫一直在发展,它的概念和定义一直在外延。所以现在六淫的定义或者是内涵,已经超出了《黄帝内经》的定义。现在的六淫,不纯粹是气候性病因,还有其他因素混在里面。怎么评价这些因素?六淫病因究竟用什么内涵来概括它更合适?(带着问题往下看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怎么理解阳邪?六淫之中,最典型的阳邪应该是火邪和暑邪,因为它们两个都有火热的特征。但对于风为阳邪,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动。——首先风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阳位就是人体的上部、外部)。——风邪善行,是游走性的,动态性很强,动态属阳。——风性主动,动也属阳。但风邪不偏热,反而有一点偏凉。


1. 轻扬开泄

开泄:指的是风是无孔不入的。风进到人体第一个表现就是人容易出汗——毛孔打开了,人出汗的同时,很容易产生怕风(恶风)症状。除此之外,有时也会出现轻度发热——风把毛孔打开了,人在出汗过程中,人体的热能或者热气,是趋向于体表或外散,这时,人的体温会略略增高。由于在出汗过程中,热容易散出去,所以这个体温一般不高。


风邪是从皮毛进入人体的,肺主皮毛,风从皮毛而入,首先就容易犯肺。一犯到肺,影响到肺的呼吸功能或者宣发肃降功能,就容易产生咳喘但风邪所致的咳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咽喉痒(见下文)。风邪犯肺易袭阳位,所以当伤风或是感风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头痛或是身体的上半部分痛,且遇风加重。所以当人体的症状是遇风加重的,都可以反推是感了风邪。


2. 风性善行数变

善行:指风邪具有善动不拘,游移不定的特性。简单理解就是只要人体出现位置不固定的症状,都可以算是风邪。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中一型,中医叫作风痹,就有出现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这一特征,如肩关节痛完了肘关节痛,肘关节痛完了腕关节痛。另外,皮肤病中的风疹,胳膊痒完了腿部痒,腿部痒完了身上痒,位置不固定,这种也算是善行,所以命名为风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发病性迅速的特点。发病迅速,比如中风。中风症状是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然后是身体偏瘫。很突然出现的,用一个“风”来命名。变化快,比如风疹,部位不固定的叫作善行,也可以说是这种风疹的出现是此起彼伏的,这块地方出现了,那块地方就没了,那块地方刚没,另外一个地方又出现了。

咽喉痒为什么属风?

咽喉痒实际上是咽喉局部有一点游走感,这种局部的游走感,可以归到善行范畴。所以咽喉痒的咳嗽,千万不要用抗生素,不要喝凉茶,也不要用川贝枇杷膏、清开灵抗病毒口服液。因为这些中药都是寒凉的(记得吗,抗生素偏凉,《冬藏阳,孩子补习班就别上了》那篇中讲过),风邪虽然叫作阳邪,不是热的阳,性质实际上是偏凉的。那咽喉痒的咳嗽怎么办?轻度的一碗姜汤可能就差不多搞定了,如果痒得比较严重,可能需要开一个复方,但复方之中还是离不开姜。


3. 风性主动

风性主动:意思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像抽搐、帕金森症的手抖、甲亢的手抖,还有梅尼埃病那种眩晕,晕起来天旋地转,这种天旋地转是有动态感的,但要注意所有动态感是有前提的,人不能自控的才算。人能自控的,虽然它动,但我下命令让它不动,它能够不动的,这不算风。我们观察一下自然界,看植物上部在动,我们就知道起风了,其实植物不是自己动的,是风吹它动的。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类推,人体只要出现了不自主的动作,就用风来命名。


4. 风为百病之长

第一是指风邪经常兼它邪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中医经常讲的,外感风寒、外感风热。为什么风邪容易作为先导,因为风性开泄,容易把人的毛孔打开,人的毛孔开张,其他的湿邪、寒邪、热邪,就容易进到体内。第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是最广泛的,很多病都用风来命名,或者它的致病因素之中夹带着风。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度有多高?

风邪侵犯人,可以出现毛孔开张,然后可以出现恶风,而且有一些症状会遇风加剧,可以说这跟自然界的风有直接的关联,还可以把它归到气象性因素。但一到风性善行、风性数变、风性主动这些症状,其实跟自然界的风邪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关联,仅仅是具有自然界风的特征表现,所以中医的六淫是在《黄帝内经》气象性病因意思基础上做了外延,外延到现在用一个什么概念来概括比较好?我倾向于“用意象性的病因”,只要具有自然界风的特征外邪,能够引起具有风的特征的症状,中医都叫作风邪。反过来也可以说,中医讲的驱风药,并不是完全驱除自然界的风,而是能够减轻或消除具有风特征症状的药物。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

湿性类水,水性是偏冷的,这是湿为阴邪的原因之一。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的流动。人体里面的水液跟气是什么关系,气行即水行,但千万不要理解为一股气推着一股水走,没有那么直观。人体中水分或是水液跟气的关系,《黄帝内经》表达是说有一点像是雾露状,就是半气态半液态。这样我们就可以想象,所谓湿,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有一点像体内的水分子多了呈离散状态。当这个雾露状的东西,水分子的比重大了,假如真的有气这回事,气的运行一定是流畅度减慢的,即气滞,气滞的表现——一个字:胀。哪里气憋住了,等于憋住的位置气相对多了,气多了,就像自行车的轮胎,没有气,我们就泵气直至饱满,就会发胀,所以局部有胀感,是气滞的表现。


也可以这么说,凡是湿停留的地方,除了湿本来的症状之外,也很容易出现局部的闷感,这就是易阻滞气机。这也反过来提醒我们,治疗湿病的时候,要加行气药。但加行气药,不用加得那么笨,不需要几味袪湿药加几味行气药,因为有的行气药本来就能袪湿,有的袪湿药本来就能行气。像陈皮、白豆蔻、砂仁这些药物是袪湿跟行气都兼备的。

寒邪容易伤阳,湿邪也容易伤阳,两者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寒邪伤阳,伤得比较厉害,同时不太分部位,什么地方都可以伤。湿邪伤阳,一般是选择性的,最容易伤的脏腑是脾。脾喜燥恶湿,换一种表达就是脾对湿特别敏感,特别害怕,所以湿容易伤脾阳。阳气代表功能,脾阳一受损,脾的功能就下降,就容易出现腹胀、不想吃饭、大便烂(黏)。

2. 湿性重浊

重:意思是沉重。只要人体出现了全身或是局部的沉重感,中医都算湿。因为湿性类水,水的比重比较大。比如刚才讲的关节痛,假如是游走性的,我们叫作风痹;假如有的人关节痛不是游走性的,而是有沉重感,于雨天加重,我们一般叫作湿痹,因为有沉重的感觉。有时候病人的主述是很模棱两可,比如他说医生我很疲倦,很多人可能会误会,直接把疲倦当作了气虚。这不一定对,因为疲倦感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无力感,一种是沉重感。假如疲倦是无力感,一般是偏气虚;假如疲倦是偏沉重感,一般就偏湿。可能有人说,我分不清楚,好像有一点无力感,又有一点沉重感,那算什么?其实很简单,可以判断为气虚夹湿。


里急后重:就是排便的时候排到最后,有一点拉不干净的感觉,拉完又想拉,肛门有重坠感。肛门有重坠感还是符合“重”字,所以也算是湿。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浑浊。


3. 湿性黏滞

黏:黏腻,是指症状的黏腻性。妇女的带下量多,这个带下通常是具有黏腻性,也有浑浊性,符合浊和黏。男子的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到了最后,会带一点黏液,这种黏液的黏也是湿。大便擦不干净,很废纸的黏算湿。更严重的,就是里急后重,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的。早上起来眼屎很多,眼屎是黏性的,这是湿。面部有油垢感,油垢的感觉是黏的,是湿。头发是油性,湿。我们可以自己对照一下,凡是分泌物、排泄物是浑浊的,通通都可以用湿来命名,或是用湿来概括。

滞:是指病程的长绵性。只要病带了湿滞,这个病的周期就比较长。病的周期比较长,跟黏滞也有关联,就是黏乎乎的,不只是指症状黏乎乎,连整个病程也是黏乎乎的,这是湿的特征。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易袭阴位:简单理解就是水往低处流。上面列举的很多症状,要么是小便,要么是大便,要么就是外生殖器,要么就是一些隐蔽的部位,所以湿为阴邪,易袭阴位。


湿性趋下:的是致病有往下走的特征,这可以跟风邪相鉴别。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为易袭阳位;而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因为易袭阴位。


注意,以上讲的湿是外感六淫的外湿,人体还有一种湿叫作内湿——脾虚。脾的一个功能是运行水湿,当脾虚,脾功能下降的时候,一样可以产生内在的水湿痰饮。只要是内湿,就是脾虚生湿,它的表现就是脾虚的表现 重浊黏滞趋下,且这个湿是从内而生的,而不是从外而感的。

中医讲的六淫,是西医的…

中医的病因讲六淫,西医不讲六淫,讲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一类的东西。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能够概括现代医学某些病因吗?其实大部分可以。中医的六淫本质上是意象性病因,实际上是概括了具有某种象,反推是某种病因。比如有湿之象,那病因就是湿;有风之象,那病因就是风;有寒之象,那么病因就是寒。


西医的流感,即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种流感病毒导致很多人发病,就是古代的中医时行感冒。但是同样一个时行感冒,在中医诊断的时候,不是每个人治法都一样:甲,中医的判断是外感风邪,或者俗称伤风;乙,说是伤于寒邪,或者外感寒邪;丙,中医说它是湿邪。


为什么同一种病毒感染,在中医来看,就变成三种邪?

关键可能是这三个人每个人体内的生化内环境不一样,病毒进来了,跟体内的生化内环境产生互动,表现在外,就有一组症候群。中医就是根据这组症候群来与六淫之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对照,像哪一种就归为哪一种。


人体之中本身有不少的细菌在里面,为什么不发病?

关键是假如我们是体质比较好,体内的生化内环境比较合理,体内的一些细菌就做不了怪,当我们体内生化内环境改变了——正气弱了,也就是说体内的内环境允许细菌病毒作怪了,它可能就兴风作浪了。因此,中医的治疗思维可以是既可以作用到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本身,也可以改善生化内环境。


清热药如黄芩、鱼腥草、板蓝根经化验发现具有比较广谱的抗菌或是抗病毒作用,同时它们也能改善体内热的内环境,双管齐下,既对抗原始病因,又改善了让这个原始病因起作用的内环境。另外一类药,比如桂枝汤、麻黄汤,它们不是清热药,但可以治疗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按照西医的说法,很多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但桂枝汤、麻黄汤很可能根本不具备抗菌抗病毒作用,但为什么它们可以治好病?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改变了体内生化内环境,让它变温暖了,引起风寒的那种细菌病毒可能就起不了作用,所以病就好了。


中医致病的着眼点,有时是直截了当、快速的,有时是迂回的,它的思维并不像西医那么线性。所以要学好中医,必须是用中医典型的思维,才能进去,才能理解得深,才能理解得透,才能理解得比较到位。


作者:潘毅 老师

正安文化特约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正安中医一年通》《周易与中医》课程主讲老师。习医从医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多年沉潜医易相通之道,致力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原味中医研究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有《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书籍。


如果你是中医爱好者或者对中医学习有兴趣,欢迎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正安小暖”加入正安中医交流群。

(扫码入群,暗号:风邪湿邪)



--编辑:丁香--

是吧是吧,小编推荐没有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