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宾的写作课

 中山张华 2016-01-02




托宾的写作课

linlin


大老头托宾张口就开始讲,写作者像个鬼魂一样,沉浸在某些即将发生的、并未成行的、恰巧错过的事情中。试图描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此刻”太扁平,缺少一种纬度,写作时,作者仿佛需要闭上眼睛伸手去触摸,去勾取,通过文字,似乎要接近那已经永远逝去的时光。这种遗失感,这种渴求,甚至是没有来由的思念,在描述一个简单的场景的时候,可能就是关键的质地,能够将读者带进来的“门”。这也是写作的开端,想象一场错失的恋情,想象一个最终没有住进去的房子,想象一场错过了的派对,发生了什么,谁去了,都说了什么,在一个你熟悉的店铺,跟一伙你熟悉的朋友,他们是什么样的你都了解,在想象中你就是个鬼魂,去了任何地方,并看到一切。


这周末跑到上海来看看“衡山和集”,跟负责人令狐磊聊了几句,他说这个店算是“方所”办的“独立书店”了。它的确跟方所很不一样,有很多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小细节。聊天的时候,令狐磊埋怨道,店员又把我的小抽屉都关上了。于是我看着他把一个老柜子下面的两个小抽屉拉开,玻璃橱柜里面是彼得猫的关于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特展,于是他就有找来两本关于小津的书插在下面的小抽屉里,然后坐回在窗边的长凳。


托宾的课在衡山和集书店后面的服装店二楼,摆了二十几个带有小桌面的椅子。我已经不记得上次在哪里听过课了,但是坐下来就不由自主得拿出本子和笔,要“好好学习”。但是听了一会,就放弃了。我可不想以后在试图写作之前,要拿出一个“笔记”,看看上面记录下来的手法一二三,再动笔。


来之前发的阅读材料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死者”,另外一篇是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都是关于一场模糊的派对,也都有死亡印迹,好像派对和逝去是握紧双手的伴侣。托宾说到这两篇故事的发展,到最后那故事里的主角都不由自主的成为了作者本人,不是全完彻底的成为,而是像经过心理治疗一样,叙述者无论说什么,在想象中去了什么地方,到最后还是泄露了他自己的恐惧,主角最后成为“充分”的,恰恰的因为这个过程。无论你写什么,都要面对自己的缺陷、无能和担忧。没什么必须解决掉的问题,只是默默的慢慢的将生活的沙砾打磨包裹成文章。


来参加活动的一个女孩问托宾,这样的写作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我们要投稿上期刊,都需要先想明白“主题”。托宾耸耸肩,表示不能理解。说,我觉得带有目的性的写作肯定会失败。你并不是要教会读者什么,甚至都不是要表达清楚什么,我觉得写作者只是让读者来观看你的空间。生活像是一个灯光尚未关闭的影院,上演的一切都无法被观看,而写作者只是关上了灯。


20151212



查看往期,请点下面链接


目 录

持续更新中


20151204巴黎流水帐

20151127无题

20151116换季的爱情

20151030局外人

20151016失衡的一周

20151009当我们谈论装修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

20151002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20150925音乐节二三事

20150918写作者的烟雾弹

20150911书店综合症

20150904好看的姑娘

20150828正常卖书

20150821打发时间的艺术

20150814漫无边际的青春期




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