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传统经验应用阶段

 负鹏载舟 2016-01-02

糖尿病的传统经验应用阶段

- 杨鸿智的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 - 国科社区-...

 

18世纪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对糖尿病病因病理认识还比较肤浅,治疗手段也比较单一。人们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治疗经验,以当地的植物、生物及矿物原料作为药品来治疗疾病。这个阶段由于不能从解剖和生理上认识糖尿病,所以治疗效果较差。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医家对糖尿病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治疗经验。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伤寒论》对糖尿病有了最初的描述,并制定了六味地黄丸、五苓散、人参白虎汤等方药,这些方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公元前1550

 

公元前1550年左右古埃及所写的医学教科书中,描述一种“尿量太多”情形。1862年,古埃及史专家Georg Ebers在对从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贵族墓群中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莎草纸的古抄本中记载着对许多种疾病的描述,其中就有对“多尿”这一病症的详尽描述,后来这一表现在临床上被怀疑为是糖尿病的症状之—。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于糖尿病的描述。

 

古代埃及:世界第一次文字记载

 

象形文字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古代埃及人所掌握的先进的医疗水平。职业的医生也开始从巫师中分离了出来,人们对疾病的观察也开始了细致化和系统化,开始有了专业的病历记录。人类关于糖尿病的记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公元前1550年,人们在法老王雅赫摩斯一世时期的贵族墓群里发现了一张珍贵的莎草纸古抄本。这是人们在世界历史上发现的第一本医学实用病征列表,里面记述了多种常见的贵族疾病,其中包括一种叫做“多尿”的疾病,并且对这种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了,糖尿病患者的病征之一就是饮水量与尿量不成比例,饮的多,尿出的更多。而这恰恰就是糖尿病人最典型的症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份糖尿病文字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医学史学价值。

 

公元前400年,印度的两位医生不但发现糖尿病患者尿中有甜味,而且注意到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指出糖尿病可以世代相传,甚至发现本病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以消瘦、脱水、多尿和疲惫为特征,另一种表现为身材粗壮、贪食、肥胖。

 

公元前2世纪

 

古代叙利亚:描述翔实生动

 

发源在小亚细亚的游牧民族赫梯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民族,在与埃及王朝长期的作战中,他们俘虏了大量精通古埃及文明的技术人员,其中当然也包括大量的随军医师,这些医师最终奠定了小亚细亚医学基础。

 

公元前2世纪左右,古代叙利亚人开始对各种贵族疾病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积累和治疗活动。当时,叙利亚地区最著名的医生Arctaeus,对糖尿病作出了如下描述:病人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将不停地饮水,但是与大量的尿液不成比例,并且引起更多的排尿。人们无法控制这些病人的饮水和小便,如果让这些病人禁水片刻,他们的嘴会变得非常炙热,身体会变得干枯,内脏如同被烧焦,病人会反复出现恶心、疲劳、烦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多么详实而又生动的描述,人们甚至不敢相信,这竟然是2200多年之前的人写出来的。这些描述正是晚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征。

 

将近公元元年,罗马的两位医生又对本病作了描述,并命名为“diabetes me11itus”,即糖尿病,Diabetes的含义为外流、消耗,me1litus为蜜样或糖样的。

 

希腊医生阿利都斯(公元2世纪)观察发现患者的身体似乎被融解成尿液而慢慢消失了。

公元2世纪,Cappadocia Aretaeus,对糖尿病作了如下的描述:“糖尿病足一种非常可怕的

痛苦,在人类中并不常见,患者溶化的肌肉和肢体流入尿中。病人从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就如同开厂闸门的渡槽。病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愉快的、十分痛苦的。患者将不停地饮水,但是这与大量的尿液不成比例,并且引起更多的排尿。人们无法控制这些病人的饮水或小便。如果让这些病人禁水片刻,他们的嘴会变得非常炙热,身体会变得干枯,内脏好象会被烧焦;病人会反复出现恶心、疲劳、烦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尽管这一描述在通过翻译后,不如原文那样生动,但是在胰岛素出现之前,它给了人们关于糖尿病非常鲜明的描绘。不难看出,这一描述是建立在1型糖尿病基础上的,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糟糕的结局,是因为在当时外源性胰岛素还没有被发现。

 

公元5世纪到6世纪

 

古代印度:发现早期和晚期的区别

 

在印度数千年的文明长河里,统一时间不足400年,长期的战争带动了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与众不同的是,印度的医学并非由专业的医师所掌握的,而是由掌握相关医学知识的僧侣们进行传播和治疗的。

 

公元5世纪到6世纪,曾经短暂统一北印度的笈多王朝濒临灭亡,其上层社会生活日益腐败,奢华。此时的皇宫之中,“多尿病”流行一时。众多有着精湛医学技术的僧侣云集首都华氏城。为了治疗“多尿症”,他们每天都在宫门口等待着皇宫里的王族患者送出来的尿壶。通过长时间的比对,两位僧侣发现“多尿症”患者的尿液与正常人的相比要粘稠许多。

 

情形还远不止如此,在一次比对过程中,他们无意将一些尿样洒落桌畔。这些尿样竟然像蜜一般,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蚂蚁前来疯狂吸吮。“这是什么?除了蜂浆,我还从没有发现如此有趣的事情,蚂蚁竟然如此喜爱这些尿!”在长期的观察中他们发现这些尿竟然是甜的!甜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华氏城僧侣们的广泛关注。他们把所有的尿样分类来进行研究,所有的“多尿症”患者,他们的尿样竟然无一例外都是甜的。在分类对比的过程中,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又一次加深了,他们甚至认为可以把糖尿病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年老的肥胖患者,而另一种是瘦小的病人,后者的生存时间更为短暂。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发现甜尿的那两名僧侣的名字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真正的糖尿病研究的先驱者。

 

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两名印度医生发觉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粘稠感,并对蚂蚁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因而随后发现病人的尿液具有甜味。此时印度人的发现可以将糖尿病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影响年老的肥胖患者;而另外一种影响瘦小病人。后一种患者的生存时间更为短暂。在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日本以及阿拉伯的医生们先后对糖尿病也都作出了非常精彩的论述。但是,他们均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肾脏病变引起的。

 

病因解释:矛头直指肾脏,把糖当盐

 

与此同时,公元5-6世纪,中国、阿拉伯和日本的医生们也都先后发现甜尿这一重要的糖尿病病征。他们推断,只有内脏器官的损害才会造成甜尿和多尿的病情。受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认识的局限性,他们均把肾脏器官病变指定为造成甜尿和多尿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糖尿病也确实是引起肾脏病变的一种诱发因素。

 

16世纪

 

到了16世纪,瑞士医生Von Hoheouheim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水分蒸发后会含有一种异常的白色粉末物质。但是他不认为这种物质是糖份,一直以为糖尿病是肾脏损害造成的。他在论文里写道:“可以推断,‘多尿病’是由于盐在肾脏的异常积淀所引起的”。

 

17世纪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的17世纪,英格兰人Thomas Willis才终于发现了“甜尿”这一事实,比东方各地的发现晚了整整1000余年。Thomas Willis与当时德国著名的医生约翰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此发现的论文。并在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拉丁文词汇Mellitus,意为极甜。除此之外,他们还把Mellitus和阿瑞蒂乌斯在形容这种病时所使用过的Diabetes结合在了一起。就这样,一个古老的疾病被赋予了新的命名,它的专有名词被叫做Diabetes Mellitus,也就是糖尿病。

 

17世纪英格兰人Thomas Willis(162175)再次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甜味这上事实 [1]。在这一时期,另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是Thomas Sydenham(1624-89),他首先推断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变发生在血液中,他认为在血液中的“乳糜”不能被完全消化,其未被吸收的残余部分被释放到血液中而导致发病。

 

18世纪

 

1776年,英格兰医生Matthew Dobson1735-84)进一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如同其尿液一样含有糖份[2],因此进而肯定了这一事实: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百年之后的1776年,英格兰医生Matthew Dobson进一步的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竟然如同尿液一样含有糖份。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这一结果推翻了“糖尿病是单纯脏器病变所引起的疾病”这一长达千年的理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病变。

 

1788年,英格兰医生Thomas Gamley在一次意外事故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发现胰腺损伤竟然可以引起糖尿病。这个信号提醒人们开始把引起糖尿病原因的探索指向了其它脏器。

 

18世纪“Diabetes Mellitus”的意思是指尿液中有蜂蜜的味道。该词的使用,使人们将糖尿病与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多尿区分了出来。后者所引起的多尿,尿液是无味道的。在这一时期的另一项重大发现是,胰腺损伤可以引起糖尿病,这是由英格兰医生Thomas Cawley1788年首先报道的[3]

 

1889年,两位国外学者首先报道以切除狗胰腺的方法,制造了实验性糖尿病模型,

 

 

文章下载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4253.html

http://www.lx./dhlx/2164828456813068288/20080729/179693.html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8-6919/2007/10/2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