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汗——桑叶被埋没的功效

 酸碱平养生 2016-01-03

作者/文秋 编图/刘利 校对/刘利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
钟赣生主编的全国中医药高等教材《中药学》中记载: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用1、疏风清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清肺润澡。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清肝明目,治疗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此外尚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咳血、吐血等。


桑叶作为发散风热药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它有一个功效却鲜有用者,那就是止汗。


最早《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本草经集注》亦有桑叶“主除寒热,出汗。”后叶天士《本草经解》中记述更详细:桑叶“气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叶士认为桑叶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所以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得地中南火土之味,所以有燥湿的作用,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汗是心之液,膀胱经行一身之表,汗经过膀胱气化而出。桑叶入膀胱经又有燥湿之性,所以能止汗。


宋·洪迈《夷坚志》中有这样一则典型案例: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疗,期待尽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服。或值桑落时,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故表而明之。


被称为京城“四小名医”的魏龙骧先生文章中说到,他偶阅《夷坚志》中桑叶止汗的记载,认为这是出于小说家的故事,所以没有重视。后来遇到一个夜汗严重的病人,经过仔细辩证论治,开出了非常符合病机的两个经方,桂枝汤和百合滑石代赭石汤,又想验证一下桑叶是否有用,所以只是在方末嘱病人同时吞服桑叶末。后果真效果非常。但是严谨的魏老仍认为处方中止汗之功乃辩证准确,经方特效的结果,小小桑叶或许没什么作用。没过多久,又遇到了几个夜汗的病人。为了探究清楚,魏老只开了桑叶一味,效果惊人,无不应手。


如此一味好药,桑叶止汗的功效不知为何后来逐渐不为人重视,或许因为配伍严谨、行之有效的经方在大家心中奠定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单味中药的独特效用为人所不肖。魏老希望后学者可以以他为鉴,不要重经方而轻中草药的特效。最后用魏老幽默又深刻的反思结尾――魏老因忽视了桑叶之功而惭愧,认为如果桑叶有知,会指责他说“尔老医,何贵桂之赫赫,而贱桑之默默。同一药也,其幸功者居首位,实力者止末席,何遭汝之歧视,乃至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