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袁国平致侄书

 王立平868 2016-01-03

昨天袁振威大哥送了我们一人一本中华书局出的《重读抗战家书》,书中共收录了抗战家书32篇,不少家书过去零散读过,这次集中起来读,倍感震撼。书中抗战英烈浓郁的家国情怀催人泪下,每封家书都有烈士的照片和手迹原件的复印,看起来更觉亲切真实。袁大哥的父亲袁国平的致侄书,以前也读过,昨天听他一讲,回家再读,那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抗战到底的决心,那对母亲对女儿的款款深情,都感人至深。

 

袁大哥多次和我们谈及他1939年出生,8个月就被送回湖南老家,交祖母抚养。两岁不到父亲就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所以脑海里几乎没有父亲的印象。印象深刻的是年幼时扶着失明的祖母要饭的情景。稍大一些,回到母亲身边。懂事后他问了母亲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活着,父亲却偏偏牺牲了。皖南事变前,中央要他回延安汇报工作,他明明有理由、有可能离开皖南,却白白去送死,是不是太傻了?母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出了父亲的许多遗诗、遗书,要我他读。他在阅读中逐渐理解了父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在给亲人的信中,父亲表达了到抗日前线去歼灭敌寇的强烈愿望。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国事如此,愿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民族。”在给侄儿的信中说:“我过惯了战壕生活,正请求党中央派我到抗日前线去工作,愿为我中华民族之生存和解放,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英勇战斗。纵然捐躯疆场,死而无憾。”父亲与万千抗战英烈一样,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父亲身中四弹,重伤难行。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不连累战友,他英勇自尽,实践了“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父亲在皖南给家人的信中说:“我置身革命是以牺牲一切为代价的,无法帮助家里,望能原谅我。”

 

袁大哥说父亲曾是著名文学大师田汉的得意门生,如果当年他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很有可能成为文坛上的一颗灿烂明星。然而,他选择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事业。为此,他不惜抛家舍子,直至流血牺牲。书中还有戴安澜、左权、赵一曼、吉鸿昌、蔡炳炎、张自忠等以身殉国的抗战英烈的家书。

 

其实张自忠写的不是给自己小家的家书,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大家士气的抗战家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