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一辈子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的意义已经被强调了无数遍。各中滋味,冷暖自知。个人而言,我还是很热衷旅游的,尤其是提前规划线路做攻略自由行。而与庸常的记录生活类游记与攻略不同,能称之为“旅行美学”的,一定是对生活有很深感悟的人。有学者指出:“旅游是一种生活修辞,是时间和空间的游戏,是智力、意志和激情的游戏,更是体验的游戏。旅游的本质,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读过不少旅行方面的书和册子,但能符合“旅行美学”的,只精心推荐以下六本。
而吸引我们的,永远是远方的醉人风景,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人有所憧憬与期待。
作者是英伦才子型作家。记得大三外国文学课上老班说如果用英文做PPT有额外加分,当年求胜心切的我就去图书馆找了一下午最终锁定到他的《拥抱逝水年华》。当时就被他的思想和文字惊叹到,只不过那时自己很稚嫩,有很多话来不及静心品味。
这本《旅行的艺术》,调侃中带着犀利与辛辣,融合了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智慧。德波顿在书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他曾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这句简洁却直击人心的话,让人想不到反驳的理由。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
或许,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德波顿在年轻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2.大卫·梭罗《野果》
这本书是最近读完的,已经专门写过推荐书评,还是忍不住想再次推荐。
简单说,这是大卫梭罗用十年心血完成的最后力作,比《瓦尔登湖》更加安静平和。如果说《瓦尔登湖》提倡的是一种和谐自由的生活方式,那么《野果》,则是一次真正深入、理解自然并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体验。他的文字像不知名的美丽野果一样颗粒饱满又神秘莫测,让我一次次惊喜的回忆,自己很久以前路上偶然见过的很多奇异的果子,是否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
令人感动的是,梭罗不仅带我们领略在路上的远方的野果,也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家乡的风景。他曾说,“我们居住在这里,实在应该知道我们的这个天大福气,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对此毫不知情,从无感觉,当然也不热心广而告之……可是自己家乡就有如此这般的美景,甚至更美——如果我们稍稍有些见识,多一些欣赏品位,就能认识到原来这里也是如画如诗,美不胜收。”
最美的风景,也许不在路上,而在你身边。
3.汪曾祺《人间草木》
从《受戒》到《大淖记事》,他是我最爱的中国作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语言舒朗细腻,像一湾温暖的湖水。这本书里,他试图在旅途寻找记忆中的人间草木与甜美风物,。他的文字有趣且饱含烟火气,离不开升斗小民,又满溢着文人的雅趣和情调。他描写胡同时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4.星野道夫《在漫长的旅途中》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作者是位极地摄影家,也是日本国宝级摄影大师。此书便是他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的温柔随笔。文字纯净而洗练,带着他特有的生命激情。这期间,他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以镜头和执着对看到的人和动植物投注关怀的目光,并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喜欢作者对那篇冰天雪地的归属感,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5.舒国治《理想的下午》
舒国治,中年男子,好流浪,散文绝妙。
书里描绘的,是他自己本真的生活状态,慵懒闲散却又风雅讲究,比如他说“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街树。这也是城市与田村之不同处。田村若有树,必是成林的作物,已难供人徜徉其间。再怎么壁垒雄奇的古城,也需有扶疏掩映的街树,以柔缓人的眼界,以渐次遮藏它枝叶后的另一股轩昂器宇,予人那份“不尽”之感。”他骨子里是天真的,可以拿出一篇来专门写赖床,他即使流浪也是一种极富文艺的流浪。为了写理想的街头点心,他可以从罗马、翡冷翠甜点蛋糕的鲜润,写到台北的葱油饼,员林的肉圆,王功的米糕冰棒,草屯的蚵嗲,再到北京香喷喷的烤红薯,还最后点明,“最要者,是能边走边吃”。这样的话语,真是读来无数次会心一笑,也有了下回觅食的动力。
6.刘克襄——小绿山系列
作者是台湾一位自然生态作家。曾以一本《11元的铁道旅行》红遍大江南北。而这次想推荐的,是他的小绿山系列。他笔下的文字,有种孩童身上才有的,憨憨的纯真。他的这个系列,包括《小绿山之精灵──植物、贝类篇》、《小绿山之舞──昆虫、两栖篇》和《小绿山歌──四季的自然观察》。可以依兴趣来选择。
也许,对刘克襄来说,旅行不是为了从烦躁的生活里放个假,而只是借以接近和观察自然的途径。旅行,就是为了和自然真诚对话。于是,他年纪很大仍保持着对世界的无穷好奇心。这个四处游走的大叔身上所包蕴的那种从不自我设限的开放性,那种无论多大年纪都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终身在自然中学习的能量。
从早期的观鸟,高山古道的探查,穿梭于山林与菜市场,点点滴滴,丰富而简单。有评论说他是一种“素人般的旅行美学”,深以为然。
所以,锻炼好身体,带上钱和你的好奇心,我们不会老去,而是可循环可持续的年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