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地产定位:合适精准是关键

 猪哥靓001 2016-01-03

商业地产定位:合适精准是关键 

 

 

  商业地产投资快速增加的同时,商业地产市场也进入了竞争残酷的"红海时代"。对此,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竞争的危机主要来源于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策略将成为引领商业地产的关键。作为开发商,如何推出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符合自身商业模式并实现差异化定位的商业地产项目便成为重要课题。尤其是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仅商业规划阶段就包括商业定位设计、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商业外环境设计、二次商业装饰设计、商业管理模式设计、品牌规划及招商策划设计等诸多环节。其中,如何切准市场脉动,正确选择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方向,是决定商业项目成败的重要前期工作。

  商业地产定位是商业地产项目运作成功的基础环节,是一种要求商业项目确立聚焦于顾客利益目标方向的选择。任何定位都是依赖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而建立,但是市场上反馈的需求信息数量庞杂,要在有限时间内遴选、分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成熟的模式和丰富的专业经验。模式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为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工作制定了基本的工作骨架。开发商需要了解项目的资源状况,包括自身优势、周边环境、消费能力、竞争状况、商业网点规划等等。然而,项目定位绝非照猫画虎般的机械运动,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区域消费文化便是对项目定位进行主题提升从而寻找项目"蓝海"之路的关键点之一。

  通过对区域消费文化的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使项目走差异化经营路线、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尽可能的减少因为产品的雷同而形成的不必要的竞争,还能够形成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定位,使项目自身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形成很强的客户忠诚度。

  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地产需要倡导"精准定位""精准定位"的实质是通过对辐射区内商业供给和需求变化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目标消费群体,针对他们的需求,结合经营者的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定位。"精准定位"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分析,三定位",其中"三分析"指针对商圈特征、客户类型、竞争商圈三方面进行分析;"三定位"指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定位、商业业态定位和档次定位。"三分析""三定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过程中考虑市场的供给,消费者和商业经营的需求,同时也考虑竞争商圈的影响,综合上述方面科学的指导商业开发。

  商圈分析、客户类型分析、竞争商圈分析是商业地产精准定位的前提,商圈特征分析、客户类型分析、竞争商圈分析体现了"精准定位"""的概念,是设计商业定位的前提,下面展现三分析如何进行:

  1、商圈特征分析

  商圈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消费概念,商圈特征分析首先要明确商圈的辐射范围,确定辐射范围要考虑交通、如有没有地铁,公交线路是否方便,停车场有多少,拥堵状况等方面。零点调查的研究表明,各种消费的半径是不同的,日常用品消费半径是车程30分钟左右,餐饮消费的半径则可以很大,最长可以忍受车程一小时左右。除此以外,确定商圈辐射范围还要考虑消费人群规模、时点人流量、区域内的消费类型,消费能力等方面,根据一系列指标确定商圈涵盖的地理范围,并划分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以备后面定位分析使用。

 

  商圈特征分析还要研究商圈的性格,所谓的性格包括商圈的基本功能和商圈内商业的特色。商圈功能指此区域是以商务功能、商业功能、还是居住功能为主,这是商业经营者关注的问题,7-Eleven选址的时候更关注商务区和居民区,而麦当劳关注的是商业区。商圈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该区域商业特征的影响,玉泉营的家具建材特色,官园的小商品特色给这些商圈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如果想改变此商圈的性格,就必须是大盘,彻底扭转人们对该商圈的印象,违背这样规律开发的商业都不容易成功,官园对面的珠宝城现在也只能对看着小商品市场的火爆叹惜了。

 

  商圈的特征分析还需要了解市场的饱和度,即对市场上各种商业的供给进行分析,了解商圈辐射范围内各种竞争商业的数量、档次、规模的分布情况。了解市场的饱和度后,结合商圈辐射范围内消费者的需求,即市场的潜力表现,就可以判断进入此商圈的难易程度。对于商圈范围内商业呈现低饱和态势,且消费者需求旺盛,则表明此市场竞争不算激烈,投资形式看好。如果区域内商业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市场发展潜力虽然很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已有多方投资者进入,若在此新开商铺,就必须面临激烈的竞争,只有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才能进入此种类型的地区。

  2、客户类型分析

  客户类型分析是消费者定位的基础,一个商圈可以细分多种客户,普通居民、高档社区居民、写字楼白领、党政机关/各大部委工作人员、流动客户群(交通带来的人流、现有商业吸引来的人流)等,不同类型的需求重点不同,细分客户类型后可以看商圈能重点满足哪类客户的需求。

  3、竞争商圈分析

  不同商圈间存在拉扯力,就消费者而言,有从其他商圈转过来的,也有被其他商圈吸引过去的,所以必须了解竞争商圈有哪些,这些商圈内各种业态的的供给情况,商圈是什么特色,吸引的消费者类型等。分析竞争商圈的目的是确定和所开发商业的竞争关系,差异化的定位能共享消费者,相似或相同性定位,则增加开发难度,需要在竞争商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精准定位,有的放矢的进行商业开发

  在倡导服务细分市场的今天,如果商业定位是将消费者一网打尽,必定没有突出特色,不能形成差异化。希望在众多商业中异军突起,就必须很好的研究目标消费群,开发是按照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才能吸引目标人群的眼球。巨库的失败就是定位的失败,年轻时尚的人群经常出没的地方是西单而不是蒋宅口,在蒋宅口附近的消费者,年轻时尚类的不是主流。

  1、消费者定位

  在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对商圈内所有的消费者或潜在的客户群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他们各类消费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消费模式、包括各类消费的金额、频次、消费半径、消费时间、消费追求价值等方面,看哪类或哪几类消费者经济价值大(在消费上的贡献),能支持商业期望的投资回报,并且这类消费者的需要可以在此商业满足,他们对这个商业的印象偏正面,不排斥,那这几类的客户可以定义为此商业的目标客户。结合商业地产项目特点,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特点,是即兴消费、常规消费,还是其他类型的消费,并进一步分析确定满足消费者哪类需求。

  2、商业业态定位

  商业业态定位相对复杂,涵盖商业业态的经济价值分析和业态组合定位。商业业态经济价值分析是开发商最关注的回报情况,直观看是经营者可以承受的租金。商业经营者选址时往往考虑商圈的人群规模和消费能力,当经营者可以看到消费者旺盛的消费能力,来此投资的意愿就会加强,面对又潜力的市场,经营者也愿意支付相对高的租金。所以研究商业业态的经济价值,开发商要同时看到各业态消费者可以贡献的消费力度,和经营者可以支付的租金,这样评估各业态的经济价值才相对全面。

  业态组合定位首先考虑该商圈各种业态的供给情况,缺少的业态和饱和的业态都要结合消费者的意愿才能近一步确定开发思路。除了对供给情况的考虑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重点,经常光顾的业态,消费金额多的业态,期望该区域增加的业态都是可以列入拟建范围。其次,业态组合定位要考虑主力店的选择,从经验看超市和电器商场往往可以作为主力店的备选,起到聚人气的作用。再次,商业业态也存在不同行业融合的问题,除了有些同类业态互相排斥外(麦当劳和肯德基),某些业态也不愿互相为邻,宝马汽车展厅这类的高端展示类物业就不愿和中餐馆为邻,展厅里面漂着中餐的味道实在太不伦不类。

  3、档次定位

  商业的档次定位除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考虑商圈原有的档次特征,经营者对商圈档次的认可程度,结合这三方面确定商业的档次定位,相对更科学。现在很多开发商开发都希望开发高档商业,但往往事与愿违,北京能不能开发高端商业也是开发商心目中的疑问。虽然国家新公布的可支配收入调查中显示北京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全国首位,北京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但不是每个售价上万楼盘的底商都可以做高端,在没有CBD那样高端人群聚集的情况下,开发商业的档次需要考虑建设商业的目的,如果是社区型商业,以满足周边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需要,那高端商业不太适合,中档或中高档产品一方面能和高端住宅档次相匹配,另一方面符合周边居民的需要。

  如今的市场上,一种现象普遍存在,新开发的社区居民抱怨商业配套不全,商业经营者找不到价位合适的铺面,开发商临街的商铺大量空置,解决这样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需从源头入手,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时客观上参考商圈周边的供给,主观上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商业经营者的需求,从规划设计产品时给投资者和经营者一定的信心,不杀鸡取卵,帮助经营者共同培育市场,商圈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商业地产的十大定位:产品、主题、客群、业态配比等

我们总说商业项目的定位,但是你可知商业定位一共有10大方面内容,具体是哪些呢?让我们来听陈老师一一讲解。   

  1.商业定性定量    

  定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做商业项目之前,一定要了解商业项目的定性。我接触过许多同行公司,在拿到一个项目时通常先做项目的功能定位,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拿到一个项目首先应当要去判断它是什么性质的商业。  

  商业项目的性质分为三类:市级商圈商业,区级商圈商业,社区商圈商业。确定项目属于哪一个级别,这就是定性。  

  所谓定性,还需区分城市等级以及商圈等级。城市等级不同,商业项目的价值则不同。

  如果在省会城市的市级商圈做项目,则它价值较大,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而如果在县级城市且社区商圈的商业,则它的商业价值就较低。 

  那究竟如何分清等级?

  城市等级比较容易区分,商圈等级该如何区分?

  其一,可以查看政府的商业网点规划。商务部规定,地级市以上城市都要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其二,根据商业网点规划,结合项目的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判断。   

  也许大家又会问,具体到项目本身,商圈范围是多大?

  每个城市的等级不同,区域的范围也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按区域划分规划了12个市级商圈。区级商圈的核心辐射圈,在3公里范围。社区商圈,在1公里范围,但是现在许多社区商圈非常缺乏,它的辐射范围可以放大至2公里范围。

  如果县级城市面积较小,则它的市级商圈范围就是整个城市。

弄清城市等级与商圈性质后,接着导出定量。

  何谓定量?

  按照国际惯例,

  在市级商圈,商业面积是人均1.2平方米。

  在区级商圈,商业面积是人均1平方米,

  在社区商业,商业面积是人均0.5-0.7平方米。 

  定性+定量之后,才能导出功能定位。   

  2.商业产品定位   

  现在拿到项目大部分是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一定会有写字楼公寓、住宅、商业等产品。因此,每个产品具体做多大体量也需要定位。要问清开发商的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决定租售比例。根据当地物业租售价格、销售进度进行产品的资金平衡测算,确定住宅、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的租售配比。   

  3.商业主题定位   

  该商业项目经营的主题是什么。     

  4.商业功能定位    

  该商业项目应具备哪些功能。仅仅只是是购物餐饮,还是包括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更甚至如K11,包括艺术欣赏。   

  5.商业客群定位   

  这是最重要的。

  商业项目究竟是为谁服务,找到消费者才能找到定位的方向。

  应当明确具体的服务对象,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段,消费特征需求等。

6.商业建筑定位

  涉及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建筑动线,这是建筑定位(专题阅读)中最重要的,同时还有内部景观、外部景观、装潢主题与风格等定位。  

  7.商业档次定位    

  可能有高中低,不同的档次,匹配不同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物业硬件等。   

  8.商业业态业种配比定位    

  现在中国商业项目同质化非常严重。从商业项目绝大数都是这四种类别:零售购物、餐饮、休闲娱乐、配套服务。但是这四大业态之下业种所配置的比例都是不同的。根据服务客群、城市消费能力、竞争对手情况,再进行具体的业态业种配比定位。

9.功能分区定位  

  现在做购物中心、综合体,都是一个盒子加一个商业街区的模型。但是不同楼层、不同区域都有相应的主体功能,要进行具体分区。  

  10.产品的售价与租金定位   

  办公楼、公寓的售价,商铺租金、写字楼的租金等等,都需要具体的定位(专题阅读)。根据要当时当地租售的价格,不同城市间的数据是没有可比性。如果项目竞争强度高,售价与租金定位则需要非常精准。  

  以上所有这十大定位的内容,都应建立在严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