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唐女士近期一直琢磨着要做个专门的防癌体检。此前,她的一个朋友被查出患有胃癌,已到晚期,“他所在的单位每年组织体检,还是没查出来,看来还是要做专门的防癌体检。” 到多家医院咨询了一圈,唐女士反而犹豫了:各种防癌体检套餐价格、项目都不一样,有的几百元,有的近万元。检查的项目有数十个,哪些项目是“硬货”,哪些是“大路货”,都弄不明白。 国内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防癌体检套餐,肿瘤标记物、PET 1 -CT、新一代基因测序,一个比一个拉风,一个比一个贵。比如近几年被誉为防癌体检神器的“全身 PET-CT”,价格近万元,却丝毫阻止不了大家的热情。有钱就去做个 PET-CT !爱他(她)就送他(她)去做 PET-CT !有些公司的年终大奖就是赠送优秀员工 PET-CT 防癌体检套餐,还有很多人把去日本做 PET-CT 搞成了专门的旅游项目。那么问题来了,体检是不是越贵越好?这些高大上的防癌体检有用吗? “全身 PET-CT” 不是防癌体检神器! PET-CT 的主要价值是用于局部癌症(比如肺癌)患者的确诊和复发的监控,美国权威机构明确反对使用全身 PET-CT 给健康人体检。 一是它用在普通大众身上有很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概率,对于发现早期癌症几乎没有价值,甚至没有癌症被误诊为癌症。炎症、结核等良性病变都可以被 PET-CT 误诊为癌症,导致过度治疗。 二是因为 PET-CT 本身就致癌,因此普通人根本就不应该用。PET-CT 是带较强放射性的检查,本身就是“致癌因素”。 我们都知道晒太阳时紫外线是可能致癌的,而做一次 PET-CT 就大概等于在海边晒 10 年的太阳!虽然 PET-CT 不像核电站泄漏那么强,做一次就致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每年做一次全身 PET-CT,那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估计没癌也会搞出癌来。 靠查遍肿瘤标记物来筛查恶性肿瘤,不可靠! 癌症标记物和 PET-CT 很像,主要价值在于对癌症患者的监控,而不是健康人体检。标记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可以监控癌症生长和复发等情况。 “癌症标记物”在健康人体检中,并不能真的用于判断你是否患了癌症。 体检抽血的项目中经常会包括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癌抗原125(CA125)等等,大家习惯把这些指标统称为癌症标记物,粗略认为它们升高与恶性肿瘤相关。 实际上,上述标记物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的标志,它们常常还会由于某些良性疾病而升高,甚至存在于正常组织中;而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的肿瘤标记物并未升高。因此可以说肿瘤标记物正常,不能排除所有恶性肿瘤,肿瘤标记物升高也不能代表一定有恶性肿瘤,想靠查遍肿瘤标记物来筛查恶性肿瘤这是不可靠的! 那么,我们想检测自己是否患癌,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是什么呢? 1.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 2.肛门指检。可以确定距肛缘7—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及病变的性质。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大便隐血试验。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以减少大肠肿瘤患者漏诊或误诊。 4.乳腺钼靶摄片。能在X线摄片中显示乳头、乳晕、乳腺脂肪、腺体等不同组织的图像,有利于发现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5.B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清晰地看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或组织是否有肿块的存在。 6.宫颈涂片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子宫颈口的脱落细胞,然后使用这两种方法观察,能检出早期宫颈癌。 7.胃镜和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形态,能区分和识别炎症、瘢痕狭窄与肿瘤,对可疑病灶还可立即做病理活检以确诊。 8.X线摄片。X线穿过器官组织后会显现出不同的影像,一些相对较为隐蔽的肿瘤就可以在X线拍摄的照片中表现出来。 点击下方“订阅”本号,每天告诉您最权威的抗癌防癌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