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小华(微信公众号:蒋课堂) 2016年,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彼得·德鲁克曾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如果沿着旧地图,就找不到新大陆;再不创新,我们就老了。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 《遇见未知的自己》开篇写道: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互联网的这些年,至少教会了我们由内而外改变这件事。如果你不改变,就意味着淘汰,意味着成为别人食物。 诺基亚被收购时,其CEO约玛.奥利拉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输了。为什么呢?固步自封,沉迷于过去的成功。 这个时代很有趣,允许我们弱小,允许我们无知。因为正是弱小和无知成就了他们,没有包袱与圧力,没有束缚与羁绊,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不同凡“想”。 但不允许我们傲慢。知识更新与迭代的速度太快了,不能认清这一点,即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而且会被甩得远远的。 王石说“下一倒下的会不会是万科”,马化腾说“越来越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根本没有傲慢的资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不断的学习与更新。 一切稳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被亵渎。一切理所当然,都那么弱不禁风。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的成功就是踩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理所当然的事会变得越来越少;昨天还被奉为真理,今天可能已寸步难行。人与人之间亦如此,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而值得感谢的人或事会变得越来越多。2016有件很得要的事,就是要删除大脑中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 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可是,这些经验越来越不值钱,那些习以为常的“真理”走向了没路,而那些可能的、未被挖掘的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些会变得更有价值。 2015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它告诉我们不要走老路了,要敢于试错,要敢于接受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没有所谓创新。研究可能是什么比是什么显得更重要了。 不少的人常在表层寻找旧答案,而创造者会在深层发现新答案。常人的思维是有形的,智者的世界是无形的。我相信,一切可能的终将变成现实。 正是因为你的弱小与无知成就了你,而过去你太成功往往会牵绊着你,这是创新者的窘境。所以,选择做什么很容易,但放弃那些你已有的却很难。 可是,互联网时代必须懂得做减法,因为少即是多,专注才有力量。例如,互联网转型不是做加法,不是说传统企业建个网站,搞个APP。而是做减法,减掉面向终端用户的不必要环节,减掉一切与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 这句话,儿时的记忆就有了。一辈子有时很长,有时却很短,因为影响你一辈子的往往就那几个重要的决定。如今,越活越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有时你努力一辈子,不如做出一个好的选择。 疯迷一时的风口论,说连猪都能飞起来,不正说明这一点吗?当然,人生路漫漫,你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否则,如何把握那重要几步? 大部分的人误将急事当作重要的事,立即做,而将重要的事当不紧急,呆会做。结果,重要的事往往延迟、拖后变成了紧急的事。 有效的做法是重要的事情应提前完成,将少数最重要的事投入自己80%的精力,并视为当务之急。这就是对前面所说人生那重要的几步路的有效实践。 远方固然很重要,但过分担忧未来,反而会错失未来。忽略当下的事情,最终什么也没做,一切都是枉然。故说了那么多,别忘记自己当下要走的路。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话,它们突如其来,在不经意间打动了你,然后改变了你的一生。在遇到它们之前,可能活得不明不白,如在暗夜独行,一旦遭遇,就如遇导路的知音,终生活在这些话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