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虫病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1-03

    丝虫病---男人的噩梦

    新浪微博中@内含子 晒出几张非洲丝虫病病人巨大阴囊阴茎的照片,这真是男人的噩梦,极具视觉冲击力,引得议论纷纷。但丝虫病并不是落后非洲才有的病,在我国也是历史悠久,也曾遍地开花;被现代医学公共防疫体系强力控制乃至消灭后,我们才有旁观者的优越姿态来感慨这异域风情般的怪病。

    我在评论里问一句:“中医如何治这病?”很快答案五彩纷呈:艾熏排毒、败鼓皮、活血化瘀、拔罐、茄子挂门上、葡萄干、花菜、象牙蚌+牛鞭+马兜铃+人中黄......继续下去罗列几百种不成问题。这些方子看起来像调侃或搞笑,细想想,中医古籍中搜集的各种偏方验方单方经方,如《本草纲目》《肘后备急方》等等,也不过是如此,一样是传闻或拍脑袋的结果,并没有丝毫的高明之处。

    丝虫病古代有很多名字,如猞病、蒾病膏热、热淋、冬瓜腿,大脚风,油火腿,粗腿,大蛋,白尿,流火,红筋胀等,都是基于表面观察的命名,与本质无关。对于病因和病机,现代医学研究确切,是丝虫经过蚊子传播侵入人体淋巴系统所致。而古人一点可怜的想象力总是毫无新意的被局限在风寒湿热燥火的排列组合中,有N种说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源候论·水肿候》中记载“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三焦不泻、经脉闭塞,故水气溢于肌肤而令肿也”。《诸病源候论· 虚劳病诸候》记载有:“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归砚录》和《存存斋医话稿》“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痹,风湿热杂入之邪,袭入而不能出也。”《医病简要》“其病由于湿热”。所有这些说法连真实病因的边都没有摸到,不值得去较真;治疗方法自然也如网友们想当然拍脑袋一般的不靠谱。如《冷庐医话》记载一位不懂医的周老太太的单方,对于“两脚腐烂,诸药不痊”的以古墓锻石细末掺之即愈,以治烂腿,无不愈者而近代中医名家恽鉄樵得意弟子陆渊雷竟然也采用这位老太太的单方:“试从陆定圃《冷庐医话》中,检出一首外治法,用晚蚕沙、海桐皮、木防己、片姜黄各9克,茅白术各3克,煎汤熏洗,须连日长期用之云。”如果棒棒医生也竟然采用网友们的“单方”,岂不也是个陆渊雷?《归砚录》中关于丝虫病的饮食禁忌说:“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淋巴管中的丝虫发育成长过程当然与辛热发物、蚕蛹无丝毫关系,正如与网友说的“挂茄子于门”无丝毫关系一样。

    丝虫病可能最终被消灭,这首先归功于病因的揭秘,这一过程与中国有关,因为是在中国的病人身上进行的(没人把这视为中国人的功劳吧)。被誉为“热带医学之父”的英国医生曼逊(Patrick Manson,1844—1922),曾经为李鸿章看过病,其一生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是在中国进行的,其中丝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的发现是诺贝尔奖级别的伟大成就。曼逊1871年到厦门开始研究丝虫病。当时欧洲医学界主流认为象皮病是地方特殊的瘴气引起的,这与中医以及一切传统医学的朴素认识一模一样。但是,19世纪的医学已经开始迈入科学之门,瘴气这种想当然的东西对于科学医学而言毫无意义,科学医学开始了艰难的科学的探索。1863年,法国医生Jean-Nicholas Demarquay在一名古巴病人的阴囊积液中发现了蠕动的丝状小虫,证实为一种新发现的寄生虫。1866年,巴西医生Otto E. H. Wucherer在一名血尿病人的尿液里观察到丝虫。1871年,英国医生Timothy Richard Lewis在病人的乳糜尿和血液中同时发现丝虫。但是,丝虫是怎样传给人,又是怎样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呢?Lewis把病人身上获得的丝虫拿来喂狗、兔子、青蛙等动物(动物喂食实验),都没有获得成功。曼逊了解这一切,他也做了很多动物实验,最后从地理流行病学得到启发,厦门常见的两种蚊子的分布状况和象皮病的地理分布一致,从而想到了蚊子。这真的不是靠蒙啊!身在中国的曼逊如果像老中医一样靠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来对付橡皮病,那是一万年也无法搞清楚其病因和传播途径的。曼逊于是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个丝虫病患者睡在引进大量蚊子的封闭房间,第二天烟熏蚊子后捕捉,在显微镜下解剖蚊子。观察的结果,丝虫不但没有被蚊子的胃消化,反而在蚊子体内继续成长。这一结果使后继研究者把注意力和思考方向转到蚊子身上,最终彻底搞清了丝虫病的病原和传播途径,丝虫病得以有效治疗基本控制乃至消灭,一切都源于此。非常遗憾,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瘴气湿热等病因学说没有丝毫的功劳。

    中国1949年后逐步开展基于现代公共防疫体系的有力的丝虫病防治行动。以四川省为例,防治前重点调查人群微丝蚴率为0.08%~24.60%,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6.49%。1956年开始大规模防治行动,通过地毯式血检,采用常规ELISA血清学方法(不是望闻问切哦)把所有病人和带虫者都检查出来,全民普服0.3%乙胺嗪药盐,加上爱国卫生灭蚊运动,就这三招,到1985年消灭了丝虫病,此后监测十年,微丝蚴率零检出率。这才叫做“上医治未病”。

   癞疝重坠,囊大如斗”的噩梦离中国男人而去才不过短短三十年,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得以轻松地在网上谈论、调侃,乃至恶搞丝虫病,完全是拜现代医学之恩赐,其功德无量,得莫曾有,善哉善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