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锻炼大脑的八种方法

 声乐馆925 2016-01-0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mile Mikky Ekko - Time

选自:《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神经学者的科学实证大发现》

作者: 安德鲁·纽柏格&马克·瓦德门

译者:邓伯辰

对多数灵修的底层神经机制做过密切考察后,我们发现,和祷告与静观相关的保健效益,透过与宗教无关的活动也可以达成。在强化大脑的神经功能上,静观修行的确是最佳方法之一,但另外还有七种「方法」,也值得应用到生活中。

锻鍊大脑的第八大法:微笑 

即使不愿意,微笑,反覆地微笑,就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使坏心情烟消云散,可以强化大脑的神经力量,对生活维持正面的展望。纵使只是装出来的微笑,别人也会回报以更大的开朗与和善。就我所知,唯一把微笑放进修行的宗教是佛教。举例来说,一行禅师就叫我们修「微笑禅」,日间有空就做。进电梯时微笑,在超市排队时微笑,你会发觉周遭的人都会安静下来。自己的心情会变得更好,同理心油然而生,人们以和善回应。正如一行禅师所写:「人若不会笑,世间无和平。」此外,笑,不分文化,具有神经的感染力,对女性的感染尤胜于男性。

微笑会刺激大脑回路,强化人际互动、同理心与心情。事实上,微笑对大脑具有强大的作用力,使人在看到一张笑脸时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安心、安全。相反地,皱眉(或看到皱眉的脸)会激发愤怒、厌恶与嫌恶的感觉。在一项有争议的研究中,将肉毒杆菌注射进皱纹居然可以减缓主观的沮丧感。

锻鍊大脑的第七大法:保持智能的活跃

一个神经元可以和其他数以千计个神经元连接,靠的是树突与轴突,而树突与轴突如果不用就会废掉。智能的与认知的刺激可以强化整个前额叶的神经连结,这又可以改善我们沟通、解决问题以及针对自己行为作理性决策的能力。几乎所有与高龄有关的认知障碍都和前额叶的运作有关,又由于此一部位所拥有的神经元互连多过任何脑叶,因此,锻鍊此一特殊部位的皮质也就变得特别重要。此外,高度灵活的前额叶也有利于饮食、运动与扼止从事有害健康活动的意念。

记忆与记忆术的锻鍊、讲求策略的游戏,如象棋和麻将,以及其他各种视觉的或空间的运动与游戏,都能够显着改善认知功能,对年纪较长的人尤其如此。玩这类游戏愈是认真、频繁,认知功能的收获也就愈大。更重要的是,智能的刺激,几乎不分任何形式,都可以降低愤怒与恐惧的回应倾向。藉由想像甚至可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即使是在心里踩着舞步起舞或挥动高尔夫球杆,都可以使人把动作做得更确实。在达成个人目标上,也是如此。愈是经常想像自己想要的事,完成心愿的可能性就愈高。

每天尽量多花几个小时从事自己想像得到的智能挑战活动,尽可能多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并尽量快速,因为,快速的智能运作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阅读书籍(小说或非小说均可)或听有声书,看教育或科学电视频道,上一堂课或听一场讲演,参观博物馆,下一盘棋,或写写日记等等,都大有益处。但做数学题目或玩填字游戏则未必有帮助,因为有完成的压力,甚至可能妨碍记忆功能。因此,尽量让自己的智能追求成为享受。另有研究显示,若要神经元与树突保持良好连接,就得多做各种精细而具有挑战性的认知活动。

锻鍊大脑的第六大法:有意识的放松 

重复性的、安适而有意义的简单动作可以让人进入深层的放松状态。在我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数念珠的仪式动作可以降低紧张、压力与焦虑。许多其他宗教修行与灵修也可以镇定心神,恢复大脑的活力,甚至连编织这样的活动都有相同的放松效果。

放松可以阻断大脑释放刺激压力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而在美国,压力正是第一号杀手。降低压力可以减少心脏病、高血压与疼痛。专注于呼吸也可以消除压力,但相较于放松,再多的深呼吸,效果也难望其项背。另外尚有一个法子,可以同时达到放松并提升意识,且看下一项。

锻鍊大脑的第五大法:打呵欠 

有没有搞错?!

依我的专业意见,打呵欠才是神经科学中保守得最好的祕密。甚至我的同业,在其他的大学研究静观、放松与减压,也都忽略了此一强化神经的利器。然而,打呵欠数十年来一直应用在声音治疗上,堪称减轻演出焦虑与喉咙紧张的有效方法。

最近几项大脑扫描研究显示,打呵欠可以在大脑某些部位引发独特的神经活动,与社群意识、同理心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的一个部位叫楔前叶,是一个隐藏在顶叶褶皱中的微小结构体。伦敦神经研究院(Institute of Neurology)的研究人员指出,在知觉、反省与记忆提取方面,楔前叶显然扮演一个核心角色。瑜伽呼吸也会刺激楔前叶,这正好说明了一种现象的原因,尽管静观的形式不同,但都有助于自觉的提升。楔前叶也是最不容易受老化相关疾病与注意力缺乏问题影响的部位,因此,刻意打呵欠能强化大脑此一重要部位乃是有可能的。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打呵欠应该可以跟减压训练、认知与记忆增强课程、心理治疗以及观想式的灵修整合。此外,由于楔前叶最近又和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neuron system,此一系统使我们得以和别人的感受与行为产生共鸣)有所连结,换句话说,打呵欠或许还有助于我们强化社群意识、慈悲心,以及与别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打呵欠使人放松,并带入一种警觉状态,其有效远胜于我所知道的任何观想法门,此外,由于打呵欠对神经具有感染力,因此在群聚场所特别好用。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就用打呵欠,在六十秒之内,把一个吵翻了天的董事会带回到秩序井然。怎么可能?因为打呵欠可以使人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一致化。

作为一种警觉机制,在怀孕后的二十周内就会开始打呵欠,这有助于调整新生儿的昼夜生理节奏,因此也更加证明打呵欠关系到醒与睡的控管。当人的正常睡眠被打乱时,昼夜生理节奏也就跟着混乱,打呵欠就是在帮助熬夜的夜猫子调整大脑的内在时钟。此外,打呵欠也可以排除飞行的时差效应,以及缓和高海拔所造成的不舒适。

那么,打呵欠能成为这样一种利器,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除了活化楔前叶,打呵欠还可以调整大脑的温度与新陈代谢。要保持清醒的警觉,神经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因此,在演化的阶梯上奋力向上攀爬时,大脑会变得效能较差,打呵欠有可能就是要让过度活跃的哺乳类的大脑冷却下来,特别是前额叶的那一部位。某些人甚至主张,那就是同理心最原始的形式。

我们的忠告很简单。一天尽量多打几次呵欠,醒来时,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准备就寝时,任何时候觉得生气、焦虑或紧张时。重要谈话之前打个呵欠,应试之前打个呵欠,还有,观想或祷告时也不妨打打呵欠,因为那会提升灵性的体验。

要克服无意识的社会禁忌,有意识的打呵欠并不需要花什么力气与练习,但人们就是不打,不外乎三个藉口:「不想打」、「不累」,以及我自己喜欢说的:「做不到。」怎么会呢?你当然做得到。真要打上一个大呵欠,只要先假装打个六、七次就成了。现在就试试看,按照一般的情形,先来上五个假的,真的呵欠就会出现。但千万不要就此打住,因为,到了第十或第十二个呵欠,你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个迷人小花招的力量。这时候,双眼润了,鼻子灵了,同时整个人清爽起来,全然放松,高度警醒。这么好的事情,花不到一分钟。万一你发现自己欲罢不能,打个不停——我看过有人一打就是三十分钟——那你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好好招呼自己的神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