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重

 率我真 2016-01-03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郑 重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

       郑重(明崇祯—清康熙间,17世纪),字千里,号无著,歙(今安徽歙县)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好楼居,日事香茗。善写佛像,必斋沐而后举笔。丁云鹏推为赵伯驹后身。亦画山水小景。摹仿宋、元体均精妍。万历四十年(1612)临王蒙葛仙移居图,顺治五年(1648)作《十月岭梅图》。《无声诗史、歙县志、故宫书画集、风雨楼扇粹》。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一指华严图轴》,幅144.5x81.2公分,全幅106公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二罗汉趺坐磐石之上,翘首凝望指端化现之殿宇琳室,石后有一文士手捧贝叶经而立。全作赋色妍丽,人物、树石俱钩勒精谨,罗汉所著袈裟上的图样亦描写得一丝不苟。罗汉专注的神情,绘制尤动。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郑重《搜山图》卷,纸本设色,纵27厘米,横847.1厘米。此图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称为《二郎神搜山图》。图中描绘神兵神将们耀武扬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种魔怪。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为女子,他们都在神将们追逐下,仓惶逃命,或藏匿山洞等。此本为明代画家郑重绘,现藏大都会博物馆藏。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一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二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局部三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局部四

  有关《搜山图》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书中提到一位叫高益的人画有一幅《搜山图》,进贡给宋太宗后被授翰林待诏。《宣和画谱》亦记载了黄荃《搜山天王像》,范宽《四圣搜山图》,但皆未描述具体内容。至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卷二有《二郎搜山图歌》,该诗详细描述了明宣宗时期画家李在所绘《搜山图》的内容,包括指挥搜山行动的主神“清源公”,以及诸神兵与各种动物妖怪激战的情景。此后,《秘殿珠林》、《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亦有其它相关记载。

  图中描绘神兵神将们耀武扬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种魔怪。魔怪们均是各种野兽变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树精木魅等。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为女子,他们都在神将们追逐下,仓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绝受擒。而那些神将们则手持刀枪剑戟、纵鹰放犬,前堵后截,使妖怪无处逃身。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五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六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七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八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搜山图》局部九

【郑重的山水作品欣赏】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纸本,纵135.8公分,横29.1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葛洪移居图》绘道教故事,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移居情景。葛洪为晋朝句容人,自号抱朴子,习炼丹术于郑隐,后闻交趾出丹砂,携子侄赴广东罗浮山炼丹。画中妻子鲍氏怀抱孩童,葛洪在后,俱骑牛。一童牵牛,一童担家具,一童捧鹅背药瓢。又有一羊二犬。画中山峦层层,用笔茂密,正是王蒙风格,点景人物,亦生动活泼。

       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著录:设色画鲍视怀婴儿前行。葛洪后。俱骑牛。各以三里执矧。一童担家具。一童捧鹅背药瓢。羊一。犬二。款。葛仙翁移居图。篆书。壬子(公元1612年)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钤印二。风道人。嬾重。

       鉴藏宝玺八玺全。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该幅作品描绘葛洪移居情景。布居窄长,用笔仿王蒙之焦墨、渴苔,设色清雅。题材虽属道教故实,然人物比例远逊于山川林屋,观此画例,足证元明以降,山水画已蔚成国画作之主导。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四十九:郑 <wbr>重


   《江山揽胜图》纸本,手卷,长
406厘米,高27.5厘米。全图层峦叠嶂,松翠林密,洞壑杳暝。山麓广处,有良田美宅,果蔬修竹连云。此间流泉奔突,麋鹿成群,有士子隔溪论道,岩下入定。山下大江空阔,忽风急浪高,忽波平如镜。展卷具千里之势,极目有可游、可居之感。构图繁复饱满,从险处、奇处入手,山势峥嵘,幽深峻奇,状若仙界。稍后则山峦趋于平缓,良田广宅,牧歌渔唱,俨然人间桃源。画法细谨精严,千皴万擦,重染密点而不厌其繁,有密不伤其实,工不落于板之妙,且敷色淡雅,色墨融洽,是精神与气韵皆具,笔墨与构思俱佳的力作。

卷后,自题或作或辍前后近二十年乃成,可见含毫命笔,心力与俱。图成,赠太师六翁魏上公,以谢知遇之恩。六翁为徐弘基,明代开国元勋徐达裔孙,袭封魏国公,卷后程琦考之甚详。而郑重晚居金陵,名动公卿间,此亦一证也。

郑重画有粗笔与工笔二种,工者多青绿重彩,丁云鹏所称“赵伯驹后身”者即指此类画。而此卷虽工细然淡远超脱,境界不凡,是所见郑重作品中最为精绝的一件。且佳纸良墨,保存如新,则尤为难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