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 can U up No can no bb

 颐源书屋 2016-01-04


这是一句中式英语,翻过来就是:你行你上,不行别瞎BB

这句话是我极其厌恶的几句话之一。

因为按照这话的逻辑,几乎所有的事,都无法批评。一批评就是笑话。

比如说,国足踢得烂,全世界都知道。但是严禁你批评,因为大部分人显然拉上去肯定比很烂的国足们踢得还烂。

比如说,你玩了一个烂游戏被坑了,但是严禁你批评,因为大部分人显然并不会编程——有次有个哥们告诉我中国够格的程序员大概也就是100-200万之间的规模。

我没有行为(或者行为得不好),并不等于可以剥夺我批评的权利。

三表同学今天放了一篇文章,推送出来是这样的:




中间这段字在微信里被称为“摘要”,摘要有两种形成方式:其一,你自己填;其二,你不填系统自动截取文章最头部的一段。三表这篇窜天猴的第一段并不是这个文本,所以,是自己主动填的。考虑到三表是我定义中的标准的自媒体,并没有什么第三方的编审,故而,这段话作为摘要,显然是三表自己对此文中心思想(至少是中心思想之一,也是他很得意的一段)的真实表达。

这段你没提供盔甲,也没提供弹药,干嘛要寒碜媒体,就是“U can U up No can no bb”模式的具体应用。

我极其厌恶这种讨论方式,这是事实上的一种诡辩:讨论并不在问题上,而在讨论人的资格上。

比如这样的: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敢说这种话?

三表同学让吴晓波老师扔掉窜天猴,起因何在呢?

因为稍早一点时候,吴晓波推送出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

吴晓波在这篇文章里认为,万科宝能事件中,看到了太多爆文,具体数字是十六篇十万加(据吴晓波频道统计),而对这些爆款,吴晓波是不满意的。他有两点看法:其一主流财经媒体基本丧失了舆论的主导权;其二出现罕见“新闻空心化”现象——我的理解是,主观评论居多,客观报道甚少。

吴晓波认为这是因为“特种兵已死”造成的后果,也就是:1、太多媒体裁撤了深度调查部之类做大稿特稿的部门。2、太多媒体人已经丧失职业热情。

这话有错么?

我看没什么错。

我前阵子写过一篇草台媒体做报道的七大懒。其实坦白讲,很多所谓的正儿八经的媒体,也很懒。

这就是“职业热情”消退。

我们也的确看到媒体裁撤了深调部门,大批深调记者出走四方。没出走的,也在那里或主动或被迫地说:转型做产品经理!

吴晓波没有错,他说了一个我们都看到的现象。只不过,他个人影响力大,文采又好,文章就传得很广。

偏偏三表同学很不忿。

我不知道他不忿在什么上面。

难道是认为:吴晓波你这么悲伤,你又是个赚钱的主,怎么不跳出来养养深调记者啊?做个深度媒体啊?

这不和逼捐差不多了?

人有钱,关你屁事啊?

我有位现役的媒体人朋友在我朋友圈里留言这样说:

现在的媒体,你和他谈点击量的时候谈社会责任,谈社会责任的时候谈管制,媒体之沉疴,远在管制之上。

这段话我觉得说得很对。这段话不是针对三表那篇文章的,是针对很多媒体人的(不是所有,但算大多数)。

我就说一句:

你们混成这样,别怪上头,就你们自己懒。至于没那个上头,你更惨。

信不信?

三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唯有透过现象揭露本质才能彰显力量,这需要勇气和胆识,显然不是一个商人财经作家吴晓波愿意去承担的。他既不敢痛批有司对舆论的钳制,也不愿告诉受众为什么我国在押记者最多这个残酷现实,更不愿承认自己大谈新闻理想却用钞票给「新闻空心化、浅薄自媒体兴盛」投赞成票的行为。从生意的角度来讲,或许吴晓波更愿意在某个会所对着一个优秀的媒体人说:来吧,出来干吧,我给你投点钱,咱们一起……

这就是逼捐。

作为一个商人财经作家,谈点社会现象,痛惜深调远去,就要觉得他应该“回到遍地是金子的地面吧”。

那么,我倒是想问一句:

你一个间或接接企业软文稿的主,咋就谈起新闻理想了呢?

你也回到遍地是金子的地面吧!

本文提到吴晓波为老师,三表为同学,没有价值判断。

从经历上讲,吴晓波显然比我还大,出道又早,给个“老师”称呼很自然。

三表应该还是一个同学的辈分,虽然有时候他并不买账:你也是老湿。

老师咋了啊?

有本事你也来做老师啊?做不了别瞎B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