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很多次乌镇,这一次才算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 文/思怡 摄/橘子
东南西北栅 乌镇的十字形内河水系将全镇自然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乌镇当地人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景区的开发也依照这种划分展开! 1、西栅是“乌镇式管理”最成功的古镇 西栅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规划,将原住民整体迁走后,保留了原先的建筑风貌,加以现代化管理,整个西栅更像是一个“古镇”主题公园。尽管少了许多生活气息,但西栅式的管理避免了像其他古镇一样缺乏美感的各类招牌和无限重复的特产商店,保持了古镇的宁静和淳朴。它可能是最商业化的古镇,但同时也是最“不商业化”的一个。 2、南栅是乌镇最“中国式古镇”的老街 南栅是整个乌镇里和其他古镇最像的一条老街。街道窄、店铺多,原住民大多经营着餐馆、纪念品店,三步两步就会冒出来一个阿姨拉着你去吃饭。如果你觉得古镇应该是丽江、西塘那样的,那么来南栅,它会给你一样的感觉。 3、东栅是“活着的古镇” 东栅分为两部分,一段是最早开发的景区,与其他江南小镇无异;另一段是东栅延伸段,属于景区之外,有许多原住民也同时保留了乌镇原始风貌,鲜有游客光顾。东栅在新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有人说,这才是“活着的古镇”。 4、北栅未经开发是个原住民集市 虽然北栅许多年代久远的旧居民房已经在发展中被拆除了,但这里依旧聚集了许多原始的乌镇居民,大多为老年人,因此许多古旧的生活习惯也被保留下来。这里与西栅相距较远,几乎没有游客到达,也是我们本次行程的重点。 “一天老生活,从清晨六点的北栅茶馆店开始” 大 福告诉我们,要想知道乌镇原住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茶馆店是必须要去体验的内容之一。相比从前的遍地都是,如今在乌镇,要找到一间聚集人气的茶馆店绝非易事。作为原住民的大福也是通过几经打听,才得知北栅里面依旧还有几家活跃着的茶馆店。 ▲天才蒙蒙亮,北栅老街就已经展现出了生活气息。 ▲农村里来的大娘骑着三轮车在路边摆摊卖菜。 清晨六点,天还没亮,我们沿着北栅唯一的石板路往前,早起的老人家三三两两开始活动,却始终难觅茶馆店光景。大福用一口本地话向居民们打听,我们才终于在巷子尽头一个类似集市的地方找到了目标。 茶馆店也就是茶馆。游客来到乌镇,找一处临水而建的木屋,沏一壶上好的杭白菊,细细品味,这是体验。可对于乌镇的老人们来说,早上五六点到家门口的老茶馆里,来一杯两块钱的绿茶,和村子里相熟了几十年的老伙计们坐在一起什么都说或者什么都不说,这是生活。 ▲乌镇土著大福打听了半天,终于在北栅的尽头找到了两家茶馆店。 ▲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聊着天,或者默不作声看着电视。 ▲78岁的老人风雨无阻,每天来这里喝茶已经坚持几十年了。 北栅现在只剩下两家茶馆,当巷子里还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时,茶馆店里已经人满为患,熙熙攘攘。当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姑娘唐突地走进他们中间,不知道是一种对他们的打扰,又或者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话题。我和大福坐下来之后,身边的这位老人先开了口,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来做什么。他说自己今年78岁,一辈子生活在北栅,每天五点到茶馆店喝茶,儿子在镇上的游客中心开车,孙女有出息,在日本留学呢。我问他会在茶馆店呆多久,他说从五点到九点,有事没事刮风下雨,从不缺席。茶好不好喝,可能根本不重要,对这些老人们而言,茶馆店承载了他们年轻时的回忆,又给了老年生活一个去处,作为过去和现在的连接,只要这一壶茶还热着,每个日子就可以是这样开始的。 ▲几步路外的另一家茶馆店人气爆棚。 ▲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来到,成为当天最劲爆的话题。 经历变化发展的北栅,虽然拆除了许多老旧民房,但依然保留住了许多乌镇原始的生活方式。剃头师傅不管有没有生意,依旧每天准时开门,手艺和工具,都是上一辈传下来的;路上遇到热情的老人家,拉着我诉说乌镇地理和那些尘封的历史故事,让我一定要去找到一块石碑,那上面刻着“一河通苏浙五道分流”。 ▲坐在比我们年纪大得多得多的老式剃头椅上,剃头师傅从国营单位退休后,又独自开店维生。 ▲热情的当地老伯拉着我们述说乌镇历史,讲起来还颇为自豪。 ▲这就是那位老伯让我们寻找的石碑,上书“一河通苏州五道分流”。 大福说,他们这一辈的本地年轻人,早就没有了晨起喝茶的习惯,也自然不会再来这样的小店里剃头。北栅的这些老人总会慢慢离开,而到了那一天,也许我们也再也寻觅不到这些曾经的影子了。想起来,不免令人感伤。 地址:乌镇北大街 “老板娘,来一碗排骨面” 从北栅出来才早上八点,大福带着我们到了镇上一家面馆,熟门熟路的他都没问我们要吃什么,直接吆喝了一声“老板娘,三碗排骨面”。坐下后他告诉我们,这家面店不做别的,只做正宗乌镇排骨面。面保留了桐乡面的做法和口味,浓油赤酱口味偏甜,排骨每天现炸,面起锅后加入新炸的排骨,酥脆的炸皮慢慢融进浓烈的汤头里,即使是我一个对面食并不热衷的人,竟然也抵挡不住这一碗面的诱惑,呼呼几下,全部下肚。 ▲经营了30多年的乌镇排骨面馆,食客多为吃了N年的熟客。 食客们络绎不绝,几乎没有座位空余的时候。绝大多数食客显然都是常客,只需说上一句“照旧”,老板娘便心领神会。大福说,这家乌镇本地口味的排骨面馆已经开了30多年了,也是他从小吃到大的地方,尽管桐乡阿能面非常出名,但这碗排骨面,却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得到。而一碗面的价格也并不贵,只需12元哦。 ▲酥脆的排骨让人垂涎三尺。 地址:乌镇新华路人民公园旁 “到了东栅,遇到了师父,我就留下了” 大福跟我们介绍,乌镇的东南西北栅是经由内部水系自然划分的,在栅里面的部分,更多像是镇中心,而栅外的村落,就更加乡野一些了。走完北栅,我们要去到的是东栅延伸段,也就是景区之外的一个小村子。车开到东栅停车场已经无法继续往前,我们又得步行进入。 冬天的江南小镇,没有阳光时难免显得有些阴郁,河边的老树历经枝繁叶茂到了冬天已经几近颓败。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将暂时没有人居住的民宅全部做了封存,顺着东栅小路往前走,随处可见的封条毫不掩饰地透露着这个村落的萧瑟。 然而进到村子没多久,我们竟然在一家手工作坊门前遇到了一位正在埋头磨刀的年轻小伙。时髦的穿着和经过修饰的头型,应该不会是本地居民。大福兴奋地上前和他攀谈起来。小伙子羞涩地低着头告诉我们,他老家湖北,85后,三个月前来到乌镇,将西栅、东栅景区逛了个底朝天之后,偶然来到东栅这个小村子里,遇到了一位专做木工的手艺人,也就是现在这个作坊的主人,学设计出身的他难免被这些实打实的手工艺吸引,于是瞒着家里人,决定留在这里拜师学艺。 “遇到了,就想留下来了。”小伙子是这么说的。这个故事显然听得大福一阵激动,他连连称道,鼓励小伙子要坚持下去。一旁的师母可看不下去了。师母说,光凭这一腔冲动,无法长久。年纪大了,要面临和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遇到了,就留下了”。如此任性的理由,这位小伙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整齐摆放着的木工工具。 ▲师父说,要让他从基本功练起。面对一次次失败,小伙子并没有放弃。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听着他们的对话,觉出的却是一股浓浓的人情味。无论这个小伙子最后能不能留下来学会师父的手艺,又或者他真的像师父师母说的那样坚持不了多久,这可能都是我在这个冬天听到的最温情的故事之一。 ▲现在的年轻人都只有一腔热血,对于这位小徒弟,师父似乎也没有什么信心。 实则东栅的手工作坊可不止这么一家,竹编、木工、织布,这些最古老的手艺经过几代流传,在这个小村落里每天安静地传承着。在进入东栅不久的地方,我们循着一股浓重的烧煮食物的味道,寻到了一个最原始的饴糖制作工坊! 饴糖蒸馏发酵的味道特别像煮熟的山芋散发出来的香味,也难怪几次路过这个作坊门口,橘子都以为是有老人家在家里蒸山芋。作坊的老板娘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稍微有些防备,大福的一口本地话稍微打消了她的顾虑,这才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来。 ▲大锅里冒出的整齐将整间屋子装饰成烟雾缭绕的仙境一般。 两个大锅子里是今天开始熬制的糖水,将麦芽等原料放进锅子里之后不断大火煎熬,直到将水分完全蒸干,糖变成了粘稠的胶状,才可食用。一天就生产这么一锅,没有再多。量少味足无添加,这可能就是手工艺最精妙之处。 尝了一口粘粘糊糊刚冷却的饴糖,甜味里面夹杂了一丝酸,老板娘说带回去烧排骨可是一等一的好佐料,可惜了我没有带瓶子,否则一定带回来好好利用。 ▲当糖水变得粘稠,才算是完成了。 ▲纯天然的古法制糖哦! 和年初的西栅古镇游完全不同,这一次的游历,才让我们感到离真正的乌镇近了一些。大福说,这一天听到的故事、遇到的人,让他这个本地人也感到十分新奇。 老地方,却总有新故事,人潮褪去,乌镇,依旧是梦里那个值得慢慢走走、细细品味的水乡。 ▲上海唯一买不到的酒,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地址:乌镇东大街延伸段 路线推荐 路线建议 如果你第一次来乌镇,西栅自然是不容错过的地方,这个“最商业”也是“最不商业”的地方,是我心中江南古镇最好的典范。除此以外,如果你也想像我们一样,避开人流,去看看江南真正质朴的一面,那么北栅是最好的选择,前提是你需要起一个大早,赶一个早市,否则只剩景物,却难见人文。 两天一夜路线建议:Day1 中午前后抵达乌镇,进入西栅景区,按导览依次游览西栅内景点,待天黑之后欣赏西栅夜景(不可错过)。Day2 清晨前往北栅老街,感受千年古镇真正的魅力,可以在这里吃一碗面,在老茶馆店喝上一壶茶,或与人攀谈,或静静倾听,感受当地风情。结束北栅之行,前往东栅延伸段,这里是古镇乡村风貌的一面。之后进入东栅景区,游览矛盾故居等景点。傍晚前后返程。 人文艺术精品酒店:墨意淌 一条小众的私密旅行路线,必须配上一家同样精致走心与众不同的精品酒店,墨意淌,名字中便流露出诗情画意,这也是我们在乌镇选择下榻的酒店。 ▲一楼和挑空的二楼是一个咖啡馆。 墨意淌作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官方指定酒店,邻于乌镇西栅200米处,共有29套居舍,是一处小住度假的自在居所,位于顶楼的夜景套房,夜可观群星,赏古镇夜景,清晨可享受光影重叠,望自在美景。宽敞的观景平台,通透的套间居舍,不定期玩物主题活动,悠闲自在的咖啡吧。这里,会让一个人惬意,让一对人倾心,让一家人牵挂。 ▲这才是人文艺术酒店该有的设计。 ▲木心是乌镇人,在墨意淌你可以看到很多木心的书籍和照片。 ▲南北两栋房屋,中间以水池相隔。 ▲天然木质和整体的暖色调,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实际上墨意淌的房型多达10种,每一种格局特色,但都在古色古香中透露着几分现代简约气息,赏心悦目而又不失实用和舒适。明快的色系以及原木是最重要的元素,同时在小细节上又体现出设计师的巧思与用心。 这里距离西栅南门仅仅几分钟路程,在西栅欣赏完夜景之后,而已从容地回到酒店。第二天从这里出发前往北栅,也更加方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酒店人气高涨,如果需要订房的话,还请提前预定哦 ▲客房“墨坞”内部的样子,以纯色和木质为主。 ▲当阳光从天窗照射下来时,我只想静静地泡一个澡,看一本书。 ▲木地板踩起来咯吱咯吱,是小时候的音符。 ▲通往独立的屋顶露台的通道。 ▲天气好的时候,在这里晒晒太阳,喝喝茶,该是惬意的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