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陀飞轮

 鸽子飞吧 2016-01-04

中华陀飞轮
——深得东方文化精髓的世界顶级腕表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95年——至今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北京手表厂打造的“游龙戏凤”绝版中华陀飞轮腕表,售价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生产手表11亿只,时钟6亿只,产量占世界80%以上。但其中既有售价高达4.5万欧元的海鸥玫瑰金三问表,也有低至每块两欧元的地摊货。

 

    2006年4月,在世界最大的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一向默默无闻的北京手表厂推出了一款名为“游龙戏凤”的铂金全微雕绝版陀飞轮腕表,在世界制表领域创下7项世界第一,引起业界瞩目。3个月后,这款绝版名表被荷兰保险集团(ING)中国区首席代表杨丽君女士以12.5万美元的高价典藏,此后人们只有在照片里欣赏它美丽的身影了。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复杂工艺,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装配有陀飞轮装置的表款往往价值不斐,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只有瑞士、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世界著名表厂掌握该技术。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什么是陀飞轮技术

    说起陀飞轮,不得不提起它的发明者,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制表匠,瑞士人亚伯拉罕·路易斯·布勒盖(Abraham Louis Breguet 1747—1823)。布勒盖出生于瑞士制表业名城纳沙泰尔,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游历于法国巴黎。他是当时最顶尖的钟表匠,他制造贵族化的珍贵稀有表款,供应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总统。钟表技术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关键技术都是由这位大师发明的,但在他所有的发明中,陀飞轮无疑是其中最伟大的技术。

 

    陀飞轮是Tourbillon的音译,由布勒盖命名,在法语中代表“旋转”的意思,在机械钟表中指“旋转式擒纵调速机构”,主要用于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提高走时精度。

 

   瑞士天才制表名匠布勒盖在研究怀表结构时发现,由擒纵轮、擒纵叉和游丝摆轮组成的怀表擒纵机构总是无法调校到完美状态,导致游丝卷动、释放动力的动作不是特别准确,也就导致了走时不准。经过实验,布勒盖发现这是由于使用者带着怀表进行运动,而怀表的擒纵机构受到的重力场不同导致的。于是,布勒盖就设法解决擒纵机构和重力场之间的协调问题。终于,他发明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全新擒纵机构,这就是陀飞轮(Tourbillon)。他把擒纵机构撞到一个框架内,在这个仅重0.1克的纯金框架内,固定了游丝、擒纵轮、轮摆和夹板等70多个零件,总重0.3克,全部靠手工安装。陀飞轮擒纵装置沿着同轴方向匀速旋转,当轮摆某一位置受到重力场影响的时候,另外一段就会受到相对的重力场影响,因此可以抵消重力对擒纵机构的影响,从而达到精准运行。布勒盖大师完成第一款陀飞轮怀表是在1795年,但是过了5年,他才为陀飞轮申请了专利。而也正是由于陀飞轮的发明,布勒盖被誉为世界钟表之父。陀飞轮机构除了能自转,还能绕秒轴中心公转,空前地提高机械手表的准确性。虽然其结构极其复杂,工艺浩繁,却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现到了极致,形成了摄人心魄的艺术之美。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陀飞轮的重量不超过0.3克,却由七十多个精细组件组成,大部分为手工制作,这就是它昂贵的原因。精密机械本身就有一种视觉美感,在一百年前的怀表时代,陀飞轮装置往往隐藏在怀表表壳之内,而在如今的高档腕表上,陀飞轮装置都可以通过表盘上的窗口一目了然,让人尽情欣赏它的奥妙所在。因此,陀飞轮深受钟表收藏者和对复杂精密机械情有独钟的名人雅士的青睐。他们无不把拥有和把玩陀飞轮手表视为人生一大快事。

    陀飞轮机构最初用于怀表上。从其诞生那天起,钟表大师们就把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技巧结合起来,不断制造出各种结构、形态、材质、装饰的陀飞轮机构,尤其是德国人阿尔佛雷德·海尔维格发明的第二代无框架飞行陀飞轮,在布勒盖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的设计理念依然是布雷盖的。近二百年来,世界上很多杰出的发明湮没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但陀飞轮这颗凝结着无数顶尖制表匠辛勤劳动和创作灵感的奇葩,早已超越了布勒盖先生为提高手表走时精度的初衷,成为带有生命迹象的尤物。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

    中华陀飞轮表“游龙戏凤”的制造商——北京手表厂,创建于1958年6月19日,是中国老牌钟表企业之一,虽然不能与欧洲百年老厂媲美,但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草创之初的捉襟见肘,计划经济时代拥有8000多名员工及生产几千万只优质北京牌手表的辉煌,经历了1970年的厂房大火、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7年工厂停产工人下岗,及2006年传世奇表“游龙戏凤”扬名世界等一系列起伏。在上世纪70年代,如果谁的腕上戴一块北京牌手表,可绝对是件值得炫耀的事。那时,一块表售价12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如今还是那些老厂房里,这个国产老名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91年,香港制表大师矫大羽先生试制成功中国人的第一块陀飞轮表。此事对北京手表厂高级工程师许耀南震动很大,当时陀飞轮并未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但出身钟表世家的他深知陀飞轮的高妙和设计制造的艰辛。1995年起,许耀南大师领导一个技术小组,在既无样机、又无图纸参考的条件下,开始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陀飞轮手表,1996年做出首批3只样机,称为第一代陀飞轮手表,其中的TOURBILLON CHINA NO.1是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手表。当然,第一代产品,许大师非常看重陀飞轮是否能够正常运转,修饰方面未做更多考虑。北表当时的战略重点不在此处,厂领导未意识到陀飞轮表巨大的商业价值。手表试制成功虽实现了许大师多年的心愿却没有能够投产,往后的几年,第一代北京陀飞轮一直沉睡在北表的保险柜里。

 

    1996年许耀南大师退休后,北京某家名表行迫不及待地把他请去任维修部门负责人。这一时期,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许大师第一次接触到数量可观的顶级瑞士名表。他以专业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昂贵的家伙,当然也没忘了要学习顶级瑞士表身上的优点。2001年起,许耀南大师开始着手改进北京陀飞轮。在总结第一代陀飞轮手表经验的基础上,对陀飞轮手表进行了多项重大改进。首先是机芯厚度从6.16mm减至5.78mm,虽然新机芯更加纤薄,但功能更复杂,添加了日历机构和能量显示功能,令手表更加实用。在第二代陀飞轮手表设计、试制过程中,陀飞轮机构摆夹板的造型逐渐抽象为一只羽翼渐丰的雏燕,成为北京陀飞轮手表的标志性设计。北表共生产了10枚样机,供参展用,这就是北表TB01型陀飞轮机芯。

 

    由于北表仍不打算批量生产第二代产品,经常参展的这10枚样机更像是在炫耀北表的一种能力。不过可能所有北表人都没有想到,TB01型在展览后反响十分强烈,这与世界表坛高复杂机械表全面复苏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陀飞轮表的拥趸众多,在我国也是一样,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北表:展品能否出售?正当北表的领导面对巨大的商机和可能的风险举棋不定之时,一位贵客不请自来的登门造访彻底改变了“北京小燕”的命运。

     2003年11月,在世界名表鉴赏界拥有崇高威望和众多拥趸的香港钟表评论家钟咏麟先生专程访问北表。钟先生全面了解了北表两代陀飞轮手表的研制过程,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新产品开发中心,与许耀南大师为首的设计试制团队进行了茶叙。钟先生鼓励北表做有鲜明中国特点的“中华陀飞轮”手表,提出了具体建议;并愉快地收藏了北表第二代陀飞轮表其中一只附加日历功能表,并且预定了北表即将投入小批量产的“中华陀飞轮”NO.1号表,还特别请许耀南大师用刻刀在表背签个名。

 

 2004年5月,钟咏麟先生在《名表论坛》第32期全面介绍了北表之行和中华陀飞轮手表。此后,北表于2004年6月推出了30只玫瑰金限量珍藏“中华陀飞轮”手表,正式把北京陀飞轮冠称“中华陀飞轮”(Qriental Tourbillon)。这也是北表的第三代陀飞轮表。 “中华陀飞轮”一经问世,立即受到钟表爱好收藏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2月11日,北表研制的TB01型第二代陀飞轮样机不锈钢陀飞轮表,经北京嘉德国际拍卖行竞拍,以28000元成交,一时传为美谈。

 

    北京手表厂研制的中华陀飞轮手表。以日历加能显陀飞轮表为计,共有216个零件,光陀飞轮组件就有57个零件。经过许耀南大师为首的试制小组对三代陀飞轮产品的完善,中华陀飞轮手表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点。它的外观造型古朴、自然,陀飞轮转架形似一只羽翼丰满、展翅欲飞的中华灵燕。

 

具有六大特点:

1、陀飞轮组件采用悬臂式支撑结构,取消了转架的上支承,裸露在外的摆夹板设计成“燕子”形,使整个陀飞轮机构有振翅欲飞的神韵。
2、摆轮采用螺丝摆结构,彰显了陀飞轮高档表才有的雍容华贵。
3、转架采用钛合金精工制造。钛合金做为航天材料,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但其机械加工工艺性极差,只有掌握特殊工艺技巧的行家才能游刃有余。
4、机心装配面夹板精铣“日内瓦”条纹。“日内瓦”条纹是高档机械表上采用的夹板精饰工艺。间隔一致、纹路清晰的精铣花纹令整个机心锦上添花。
5、摆夹板外形用钻石刀手工倒角、打磨。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师采用钻石刀手工打磨,使裸露在外的摆夹板外形更加圆润自然。
6、采用无快慢针设计,快慢完全靠装配技师抽游丝的长短来调整。这一工艺只有瑞士高档表上采用,因其调整时对技师经验、技术的苛刻要求而使这样的机心成为稀世之宝。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游龙戏凤陀飞轮表

    中华陀飞轮给北京手表厂带来了极高声誉,2005年初,人称中国钟表收藏界NO.1的张又旭先生与几位表友聚在北京手表厂,同厂方的工艺大师茶叙,闲聊之余无不为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制表工艺中未能进入世界顶级制表行列而感到遗憾,于是玩表多年的张又旭提议要为中国打造一只百万价值的陀飞轮表。在他的策划下,北京手表厂动员四位制表大师开始用纯手工打造一款顶级绝版中华陀飞轮表。由许耀南大师负责机芯设计,刘栋大师负责雕刻,郑志阳大师负责主要零件制作,苏文斌大师负责组装。2006年3月27日,这款名为“游龙戏凤”的铂金全微雕陀飞轮表组装完成,前后历时11个月,创下了世界制表史上的七项纪录。

 

手表是精密仪器,只要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在最微小的零件上雕刻容易产生金属变形,使表面不再平整。比如在夹板的一面雕刻很容易,但如果两面都雕刻,那就需要非常的精准,因为上面刻了很多复杂的图案,又是深浮雕的,如果安装时有一点倾斜,这表就不能走了。“游龙戏凤”总共有两百多个零件,竟然在一百多个零件上都刻下了以“游龙戏凤”为主题的“日月同辉”“紫荆花开”等数组图案。光雕刻就花了7个多月。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游龙戏凤”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其制作过程却依托了许多当今领先的科技。这只腕表采用的TB01型陀飞轮机芯由许耀南大师为其特别制造。装配Pt950铂金制成的全抛光表壳口径足有40毫米,表壳上镶嵌着68颗璀璨生辉的顶级天然钻石,铂金制成的柄头、带扣、以及鳄鱼腹皮表带,都象贵妇的盛装,彰显着她的华贵不群。表壳侧面雕刻的“HAND ENGRAVED BWAF”和 “UNIQUE PIECE Pt950 ”字样提示着人们这只腕表不凡的品质。

  在环形表盘的中央,北京手表厂的注册商标——天安门城楼直接雕刻在主夹板上,掩映在袅袅升腾的祥云之间。祥云中一条巨龙时隐时现,栩栩如生。龙麟、龙爪甚至于天安门城楼上的琉璃瓦都清晰可见。陀飞轮机构摆夹板恰似一只振翅飞翔的中华灵燕,小燕子身上雕刻着层层叠叠的羽毛,活灵活现。

  透过透底后盖的蓝宝石玻璃可以看到机心的装配面。雕花后的上夹板像一组金碧辉煌的吊灯,高悬于浩渺的天穹,吊灯上祥云缭绕,颐和安康。大、小钢轮上各自盘踞着一条银龙,每当上弦时,两条银龙旋转滕挪,似云海嬉戏。镀金的条夹板上,三条金龙伏在两侧,窥视着两条正在戏耍的银龙。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雕刻大师还别出心裁地在所有夹板的背面(即装配基准面)、条盒轮、条盒盖、叉夹板、转架、秒轮片的双面,以及条盒轮的侧面、中心轮片的轮辐、活动外桩环甚至螺钉表面也雕刻有精美绝伦的图案。

  条夹板背面的右上角有一轮旭日,太阳的光芒下面是一轮即将退去的残月。在这月晕犹存、旭日初上的寂静黎明,一只早起的凤凰正在起舞弄影,轻声鸣叫,仿佛在呼唤远方的恋人。而另一侧,云海中还有一支苍劲雄武的金龙。条盒轮部件是腕表的动力之源,雕刻大师在条盒轮和条盒盖上分别雕刻了两条飞龙。条盒盖上的那条更是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盘旋而上,游戏于云海之中。
 
为了保证主夹板表面图案的完整,北京手表厂特制了盲孔夹板(即将主夹板表盘面上的通孔改为盲孔),许大师还特殊设计了时轮压片和环形表盘。为保证压片、表盘的轮廓与主夹板完全吻合,他三次修改了设计,重新制作。钛合金制造的转架又粘又硬,机床都难以切削,何况是手工雕刻。可以想象,在如此坚硬的微小平面上雕龙刻凤需要多么高深的功力和技巧!为了确保雕刻图案后零件不因应力而淬火变形,大、小钢轮和时轮压片都是先淬火,后雕刻(淬火硬度 hrc58-60 ,高于普通玻璃的硬度)。

 

  这只表开创了世界制表史上的七个第一,即第一次在腕表夹板的两个表面手工雕刻图案;第一次在腕表齿轮轮辐上做双面雕刻;第一次在淬火后的钢质零件上雕刻图案;第一次在条盒轮底面、侧面和条盒盖上雕刻图案;第一次在陀飞轮机构的转架、秒轮、叉夹板上雕刻图案;第一次在游丝外桩上雕刻图案;第一次在淬火的腕表螺钉上雕刻图案。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特为此表题词:“游龙戏凤,方寸乾坤。” 2006年3月19日下午,安帝古伦劳力士主题拍卖会北京预展上,当时的安帝古伦副主席(现任江诗丹顿博物馆馆长)多米尼克先生对此表大加赞赏,他是第一位领略“游龙戏凤”风采的西方业内人士。2006年3月24日,“游龙戏凤”出征巴塞尔表展壮行会在京举行,她带着全国爱表人的嘱托进军瑞士。表展之后,“游龙戏凤”以12.5万美元的高价被某著名收藏家典藏——此后人们只有欣赏她美丽照片的份了!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北京手表厂打造的中华陀飞轮三问表,售价35万,全球限量20只。
中华陀飞轮三问腕表
    在“游龙戏凤”获得巨大成功后,北表继续向更高技术难度进军。对腕表有所认识的人都知道,高端机械腕表机芯制造最为复杂的三大工艺当属“陀飞轮、三问与万年历”,任取其一所制成的腕表便属上乘之品。至今技术仍限于极少几家顶级钟表制造厂和为数不多的专家级大师所掌握。北京手表厂自主研发的中华陀飞轮三问腕表融合了世界制表工艺中最为复杂的陀飞轮与三问两项技术,成为凝聚制表师心智结晶的艺术品。是第一块由欧洲以外的国家独立研发、设计并制作的同时具有陀飞轮与三问功能的腕表。

 

    中华陀飞轮三问腕表的表壳以18K红金手工抛光而成,外盘直径为43毫米,见光内径可达34毫米,厚度仅为15毫米,一整块稀有的天然珍珠贝母制成的表盘在灯光下闪烁如虹,351个极为微小的高精密元件在表盘下不停地静静运转。借由蓝宝石水晶透明后底盖,清晰可见机芯内的陀飞轮装置在以每分钟一圈的转速行走。该表限量20只,初步定价约35万元人民币。

 

   腕表衍生于钟,而所谓三问表,就是在电力未被应用之前能够在黑暗中以机械结构敲击音簧、用不同的音色报出时间的钟表制品。回溯17世纪的欧洲,夜幕降临之后,王室贵族们纷纷汇集于舞宴与剧场,除了身上的珠宝,最能炫耀资产与品位的奢华玩物正是三问怀表。由于当时能够制作问表的表匠很少,所以一块能够精确地报出时、刻、分的三问怀表的价值甚至可以与半座庄园相等。1892年,欧米茄推出了三问功能手表。

    三问表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远在陀飞轮之上。制作连接杠杆与敲锤之间的拨头部分是最大的难关,因为需要在直径0.22毫米的圆柱零件上打出一个心形的小孔,左右对称,深浅一致。为此制作工期长达一个月,前后经历了3次失败,每次失败后重新调整的幅度仅为半根头发丝的直径,需要对上百张图纸重新修改定位。仅这一项三问功能的研发与制作,就倾注了北京手表厂数位制表专家们忘情的投入。在嵌入了陀飞轮系统之后,为获得三问报时清亮的极致音色,其间经历了精细的调试,最终赋予中华陀飞轮三问腕表澄澈的报时音质。轻轻推动表盘左侧的推杆,第一声报时,第二声报刻,第三声报分,3种清脆的声音渐次响起,如同凝固的时间奏鸣曲。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北京手表厂打造的雅典娜深浮雕绝版陀飞轮腕表,售价190万人民币。

雅典娜深浮雕陀飞轮孤本金表

2008年,北京手表厂为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特别制造了一只全手工雕刻的孤本黄金手表——“雅典娜”。这也是北表继2006年《游龙戏凤》、2007年《蝶恋花》之后的又一力作。它是一只真正独一无二的手表,目前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块比‘雅典娜(Athena )’的表盘雕刻工艺更为复杂精细的腕表了。对于其工艺之精美,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在国外,从事金属雕刻的大师不是年事已高,就是人到中年,而这只手表的雕刻大师则是钟表鉴赏大师张又旭的徒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梅花小姐,她学习绘画已有十六年,擅长油画、雕塑,深厚的美术功底帮助她出神入化地把握人物的比例和神态,雕刻时游刃有余。

 

  受北京手表厂之邀,梅花小姐历时9个月的寒暑交替,每天在40倍的显微镜下工作数小时,累积雕刻1900余万刀,终于在2008年3月24日完成了雅典娜腕表表盘和夹板上全部图案的雕刻。这一天,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希腊雅典圣城点燃。中国制表大师用灵巧的刻刀和艺术激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古希腊文明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敬意。

 

  为在直径38毫米的18K黄金表盘上雕刻出精细逼真的立体层次,梅花查阅了大量有关希腊神话的书籍,先手绘出草图,经过数次修改后定稿,再依据草图制作成泥稿来模拟图案中各部分的空间关系。深浮雕与微雕完全不同,整个图案需要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立体感,表盘的厚度为1.5毫米,按照图案的纹理,画面中的背景部分最薄,只有2丝(一丝为0.01毫米,厚度约为头发丝的1/10),只能完全凭经验与手感来掌握雕刻时的轻重缓急,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雕透从而使整个表盘报废,因此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每一刀的雕刻上。

 

    在雕刻工作的过程中,任何一点儿极微小的抖动,都可能导致刻刀的刀尖断裂,由于雕刻是在硬度较高的K金材质上进行,比针尖还细的刀头即使不断,雕刻20刀左右也会因为变钝而无法使用,需要立即重新打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只腕表的雕刻过程中,梅花自制了椭圆形、梯形、扁口、斜口、方口等18种不同功用的合金钢刀具,而仅仅是打磨这些刻刀就需要10余个步骤。因此,用废的、断裂的刻刀超过了100支。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最困难的部分是雕刻雅典娜头盔间的一个极小的神兽。这只狮身人面的神兽高度不足2.1毫米,神兽眼皮与眼球之间的空间几乎成直角,轻轻磕碰都会导致整个表盘变形。正式下刀之前,梅花在近似18K黄金的材质上尝试了百余次,最终在只有3丝的厚度上一刀完成。几百个日夜的雕琢之后,原本重达16克的黄金表盘仅剩10.2 克。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女神雅典娜侧身端坐其上,身着传统希腊传统服饰,将一杆锋利的长矛揽于怀中。雅典娜右手捧有一只和平圣鸽,圣鸽目视前方,雅典娜则直视圣鸽,目光炯炯,期盼和平永存。人物四周饰以卷草纹样装饰,作为大量出现于希腊绘画之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其实早在唐代时已经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中出现,所以被日本人称之为“唐草”。腕表背面的18K黄金夹板厚1.6毫米,雕刻着一位正在倾倒美酒的天使,同样饰以卷草纹图案。仅天使优美光洁的躯体就耗费了梅花6万刀之多的雕刻,完全由纯手工雕刻而成,并未经过任何抛光工艺,刀痕在100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她在这只手表上表现出的技艺和艺术感染力堪称同类作品的世界之最。

 

  作为一件雕刻于时间机器上的艺术珍品,深浮雕陀飞轮腕表雅典娜首次亮相于2008年瑞士巴塞尔珠宝钟表展会,售价高达190万元人民币。


    北京手表厂研制的一系列高端腕表,只是中国钟表业向高端钟表市场拓展的序曲。1997年,广州手表厂研发生产的多功能自动机械表机芯,在世界钟表业引起了巨大轰动,使中国成为继瑞士和法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能够生产多功能自动机械手表机芯的国家。2005年飞亚达推出的“神六”太空工作用表,打破了航天表生产技术被瑞士垄断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三款获得官方资质认可并准许解密发行的航天表款。2007年,售价达15万元的“上海牌”陀飞轮金表限量版很快售罄。而在中国表业有“巨擎”之称的天津海鸥表厂自主研发出陀飞轮、万年历和三问机械表三大经典,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上。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海鸥表三年前开始在雅典开设专柜,现在全希腊的销售专柜已达100个。经过三十年的摸索和与国际顶尖手表品牌的短兵相接,中国表业已日渐成熟。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故宫里的日晷,这是现代钟表的雏形。

中国钟表发展简史

    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展阶段,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绳索悬挂的报时钟,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此后常年战乱,1949年前,我国仅在山东烟台有一些小型钟的制造业,根本就没有手表制造业。

 

    1954年底,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厂)决定自行研制生产手表。厂里找来了江正银等四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一边研究一边制作,花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于1955年3月24日试制出我国第一块手表。这是一只15钻的机械表,全部用手工制作,表盘上镀有“中国制造”三个金字和五颗金星,被定名为“五星”牌, 1957年手表易名为“五一”牌。1958年手表生产列入国家计划,由轻工业部统筹规划发展。在这一时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南昌、西安、青岛相继兴建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涌现出“上海”牌“钻石”牌“宝石”牌“双菱”牌“蝴蝶”牌“红旗”牌等产品。随后又出现无钻的经济手表“紫金山”牌。1968年,上海手表厂年产手表突破100万只大关,我国手表开始摆脱以进口为主的历史。此时手表的产量直线上升,但是手表的款式单一没有女表。直至进入70年代天津手表厂又推出“海鸥”女表,填补了女表的空白。由于手表丰厚利润及国民的需求,全国各地又陆续出现不少手表厂。如石家庄,重庆、丹东等。到1980年,包括地方独立建设的工厂在内,共有68家手表厂,年产量达2200万块。

 

    上世纪80年代处于商品短缺时期,人们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找关系求人走后门,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国家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用统一机芯的生产方式尽快让所有中国人都戴得上手表、修得好手表。好的愿望却带来负面的效果:统一机芯后,全国手表厂生产出来的手表款式基本一样,这样就潜伏着危机。只有天津海鸥表厂由轻工业部特批,没有进行统一机芯的改制。这为海鸥后来的复兴留下了生机。

 

   到80年代后期,日本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石英电子表由于采用了频率稳定的石英晶体为震荡器,有电路简单、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等优点,再加之造价低、外观时尚,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从此,中国制表业进入了比较困难的调整期,经历了十几年的低潮。全国38家表厂,在经过市场的洗牌之后,仅存十几家,众多小厂家被拖垮,有实力的大厂也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其实电子钟表在国际钟表领域很早就研究开发。其过程是摆轮游丝电子手表——音叉式电子手表——指针式石英手表及数字显示石英手表(液晶为主)。其中音叉式电子手表作为美国阿波罗12号登月球的计时器。展示了电子钟表的优势及未来的前途。我国自六十年代从击落美国U-2飞机上发现了其座舱计时器是音叉式电子手表后,正式揭开我国电子手表研制的序幕。由津沪两地专业人员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着手音叉电子手表的研制,首先由天津拿出了样机。但该产品还处在研制阶段。出于历史的原因,六十年代中期停顿,六十年代末转入重新的研制阶段,七十年代初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终因工艺复杂难度大,其关键零件齿轮寿命短,当时电池质量不好等诸因素,结束了它的暂短生命。全国电子手表研制工作一度停滞,仅在天津第二手表厂的在连续不停地工作,七十年代中期转入研制指针式石英电子手表,开始了我国石英手表生产阶段。电子石英表的大规模投产,对当时瑞士高档机械表也形成冲击,但瑞士高档表有质量、有品牌、有文化、有营销经验,他们的很快复苏,也带动了国际上对机械表的需求。

 

     瑞士钟表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1860年,清朝咸丰皇帝向瑞士江诗丹顿订制了一只蓝色珐琅装饰的怀表,这是瑞士钟表首次传入中国。1895年瑞士欧米茄为中国铁路局制造了第一只官方铁路表。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中国市场做电视广告的外国品牌。自1995年瑞士劳力士率先进入中国大陆后,积家、伯爵、爱彼,众多瑞士知名品牌如过江之鲫陆续进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瑞士钟表最大的出口市场。

 

  2000年前后,由于制作简单的石英表技术日趋成熟且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利润日趋微薄,继续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回到功能持久不衰的机械表上来,使得机械表、尤其是具有自动功能的高档机械表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幸存的中国表厂在环境回暖的情况下也慢慢复苏。

 

    时光流转,到了2007年的夏天,国产手表以质量尚可、价格低廉取胜的时代终告结束。同样技术指标,同样材质的同类手表,价格直追西洋名贵钟表的时代似乎已提前到来。钟表企业高擎的民族工业大旗,极大的聚拢了尽可能多的人气,国产钟表未来发展还是要靠长时间的品牌沉淀。

 

中国陀飞轮之父

  2003年12月31日,瑞士专利局首次为中国人颁发了有关陀飞轮发明的专利证书,它的获得者就是矫大羽。到目前为止,矫大羽是当代全世界惟一获得瑞士、美国和中国有关陀飞轮发明专利的钟表大师。实际上,早在1990年他已试制成功自己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成为中国和东方第一个陀飞轮手表的创造者,开创了中国和东方制造陀飞轮表的历史。并在1991年7月-1993年正式公开其制造的五只不同设计的陀飞轮手表(第一代),打破了陀飞轮表全由欧洲杰出制表师独占的神话;1993年3月首创一只“正透视飞行陀飞轮” 手表(第二代);1993年7月-1996年,他发明并创制五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第三代);1997年首创一只“单支秒针型旋转框架”的飞行陀飞轮手表;1998年又发明了一只带有“时间指示装置”的飞行陀飞轮手表;2001年,矫大羽再次制造了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时计创作同样可以超越当代世界最高水平,他不但造出亚洲第一只陀飞轮手表,因此一举成为“国际时计独立创作人学会”中惟一的亚洲人,而且发明了陀飞轮中前所未有的许多新品种———包括“神奇陀飞轮”在内的系列创新。由于是中国人的创造,其作品也被称为“中国陀飞轮”或“矫氏神奇陀飞轮”。

  如今,矫大羽制造了三代结构、五种类别共15只陀飞轮手表,这些成就使他成为有史以来原创设计和亲手制造最多不同类别陀飞轮手表的殿堂级人物。其中第十号“神奇陀飞轮”长方形手表于2004年4月在安帝古伦(Antiquorum)日内瓦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交价格达到70万港币,创下了东方人制造手表的最高价记录。

  从1990年开始,矫大羽创造的每一只手表,除了在机械结构和外观设计中具有史无前例的创新和发明以外,还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中国艺术的风格元素,尤其是在国际表坛经过15年的磨砺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矫大羽更加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手表设计中的内涵,已经开创了一种叫做“中国表”或“文人表”的流派。

 

世界第一座时钟: 中国宋朝水钟(水运仪象台),1088年。
世界第一只有名字的怀表: 德国纽伦堡的「纽伦堡蛋」,1564年。
世界第一只陀飞轮表:瑞士人亚伯拉罕·路易斯·布勒盖,1795年。
世界第二代陀飞轮表: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成的飞行陀飞轮表,1930年。
世界第三代陀飞轮表:香港制表大师矫大羽制成的神奇陀飞轮表,1991年。
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五星”牌机械表,1955年
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表:中国制表大师许耀南制成的中华陀飞轮表,1996年。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金表,售价超过3万元。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玫瑰金双飞返陀飞轮,拍卖价格7.5万元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玫瑰金镂空机械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M199S机械计时码表,防水50米,22钻。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陀飞轮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双陀飞轮腕表,售价超过22万,全球限量90只。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玫瑰金镂空陀飞轮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海鸥多功能机械腕表

中华陀飞轮——世界顶级腕表

飞亚达神舟七号“天行者”航天表,伴随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进入太空。机芯由上海手表厂研制。性能达到高防磁48000安每米,抗加速度正负6.5个g,耐震动7.25g,耐撞击500g,耐温正负80度,抗压十的负三次方帕,这些是按照航天标准制造,高于国外同类航天表,战胜欧米茄,获得航天部门认可。限量发售108套,一号套装拍卖所得20万元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视频:游龙戏凤陀飞轮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