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梳理31个省区市和纪委官方网站通报曝光数据,20 15年共通报曝光问题6 1 1 0起,占查处问题的1 /5左右。从通报 曝光干部的级别来看,地厅级干部占处理人数的19%,县处级为17%。此外,统计还发现,20 15年以来,部分地市通报曝光数量较少,尚有20多个地市 未在省一级纪委官方网站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如果到县一级,在省一级纪委官网“零通报”的更多。(1月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查处了违纪官员,最终却并没有公开曝光,面对“8成未通报曝光”的成绩单,显然不能任由下面不曝光就不曝光了的。 首 先,我们必须搞清楚在网站上通报曝光的作用。加大执纪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其震慑作用非常明显,只有公开曝光常态化,才能让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 “三轮齐转”,并通过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强化使之“不敢”的氛围。我们要以扎扎实实、清清楚楚的成效取信于民,在让群众不断看到、感受到、享受到更 多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和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其次,我们还须弄明白下面不愿不能公开曝光的症结 所在。按理说,查处了一批违纪官员就没有理由藏着掖着,公开曝光就是了,但一些地方之所以“不予曝光”,一方面确实受“家丑不可外扬”的习惯势力影响,仍 然死抱住“内部处置”的教条,最终反而降低乃至丧失了曝光警示的好机会;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主动曝光的动力,加之对如何公开类似查处信息没有明确界限,最 终导致选择性曝光,甚至是“零通报”、“零曝光”。 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清晰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严肃查处违纪行为的力度和精度,但显然又不能止于这些大数据。就“8成未通报曝光”而言,最有说服力的 就是限定公开曝光这份“成绩单”,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基层干部;不论是小的违纪行为,还是大的违法犯罪;不管是省级纪委网站,还是县市级纪委网站……既 然已经作出了处理,那就不妨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公开曝光。一来打破选择性公开的陈规,让所谓违纪人员无论何人都没有“被屏蔽”的特权,并以此警示和教育 更多的党员干部;二来也是对相关查处的一种检验,看对相关人员及其行为处置到底是否确当,是否到位,绝不给“关起门来的处罚”留有“事后化解”的后门;三 来也是对那些“零通报”地方的一种警戒,消除他们“不公开曝光不等于没成绩”的侥幸心理,从而让违纪通报曝光成为常态,并促使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整肃纪 律,“零容忍”地查处各种违纪行为。 □周稀银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
|
来自: 昵称20102515 > 《现实、思考、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