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简单的说:在DOS下运行MHDD,软件启动后按F4,点一下上方向键,再点一下空格,再按F4,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开始扫描了.根据硬盘的大小和坏道的多少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同.如果在扫描过程中出现W符号证明硬盘有坏道且软件已经尝试修复.扫描完毕以后再按两次F4,再次扫描一遍,这次仅仅是扫描和报告,不会修复.完成以后看右侧是否有红色提示或者其他提示.白色和灰色是正常的,绿色也可以接受,有其他的就基本不行了. 提示的意思是“你的硬盘不支持LBA模式或者没有发现驱动器” 你可以在软件运行以后按上档健同时点F3健,查看一下驱动器列表里有没有发现硬盘。如果有硬盘你可以把扫描模式改一下,把XDAN IN后面改成CHS,同样是按空格操作。然后再扫描。 回答者: susiejingru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8-8 10:04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一般修复: 1. 前置作业:待修复的HD,必须先将 Jump 设成 Master! 2. 光碟开机入主画面后,输入 1 + Enter 3. 连按2次的F4,即开始磁碟扫瞄。过程中,记得抄下 Error 坏轨的所在位置。( 代号 Error : 坏轨区段;Warning : 老化迹象的磁区 ) 4. 扫瞄完毕,输入 ERASE + Enter → 输入坏轨的起—尾精确值,按Y (确认)。* 若坏轨分散多处,则反覆上述模式操作。 5. 上述完成后,按下 F4, Erase Delays → ON,再按一次 F4,即开始修复。( → 急进。← 倒退。绿色W符号:修复成功 ! ) PS:待修复完救出资料,最好再执行HD低阶格式化进阶指令。 重覆 (多次) 修复: 首次修复仍无法修好之坏轨,待历程结束按 F4 变更扫瞄选单: Start LBA → 输入修复起始段 End LBA → 输入修复结尾段 Looptest → ON Erase Delays → ON * 修改完毕,按下F4 执行返覆修复;退出指令:ESC。 隐藏 (弃用) 尾段坏轨: 若坏轨或读取过慢的磁区恰好都集中在HD尾端,可切除弃用。 输入 hpa + Enter → 1 → 输入切除后的硬碟可用容量 (自己估计),按Y (确认)。 MHDD 命令详解 EXIT(热键Alt+X):退出到DOS。 ID:硬盘检测,包括硬碟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等。 |
|
来自: 昵称2989763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