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医案拾例

 老榆树_yhgek 2016-01-04


访成都杜甫草室

原 作
茅舍草堂依旧妆,浣花溪水溢幽香。

而今广厦云天立,寒士颜开庆小康。

改 作
依旧溪边一草堂,风光已改昔年装。

周遭广厦齐天立,寒士而今尽小康。

这是一首很有些意思的小诗,可惜气脉不贯,有隔靴搔痒之嫌。首句即不顺畅,今理顺为"依旧溪边一草堂"。次句无关题旨,换一句充实上句,启动下句。三、四句意思尽有,笔墨不到位,不得不"扶上马,送一程",改成现今模样。

 

游沩山密印寺

原 作
九折上沩巅,南瞻别有天。

  一弯溪绿水,十里稻黄川。
古寺山岚里,新居云树边。

钟声惊客梦,暮色起炊烟。

改 作
九折上沩巅,南宗别有天。

  一湾溪绿水,十里稻黄川。
喜趁双休假,来寻半日缘。

钟声云外起,妙处不须言。

这是一首较具特色的游览诗,其中有些句子写得很美,如"一湾溪绿水,十里稻黄川"("",原作"",疑为笔误)之类。不足处是后半首工夫不够,有水土流失之嫌。起句直接入题,次句承接亦大体不差,可惜一""字减了成色。密印寺是禅宗(南宗)五叶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大有名,与江西仰山被称为"沩仰宗",此处若作""字,是一箭双雕的好笔墨。三、四句妙趣天成,是篇中精华所在。五、六句继续写景无趣,章法上显得分工不明,层次紊乱。故代拟"喜趁双休假,来寻半日缘"以言情扣题。诗中着此一笔,时代气息顿浓,且隐含"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意,因其用现代语道出,故丝毫不着痕迹。第七句""字不好,与通篇气氛不谐和,结句亦落套。故略变动上句,重塑下句,使之圆合全篇。

 

雨夜独饮

原 作
廿载征程一梦长,读书立业两全荒。

  凿通匡壁寻朱脉,拜启程门导泗光。
奈欠慧心通妙理,渐谙世态感炎凉。

何如把盏邀豪饮,风雨楼台意气扬。

改 作
廿载韶华一梦长,文章事业两抛荒。

 欲通匡壁寻朱脉,谁启程门导泗光?
世路漫漫多坎坷,人生黯黯觉炎凉。

何如把盏邀明月,对影狂歌意气扬。

题目与内容关系不大,结句勉强入题,显得生硬之极。首句"征程"二字不切,作"韶华"较妥。"征程"通常指生活(经历)之一段,如抗战八年可谓"八载征程""韶华"则不同,自与二十多岁的青年身份相符。次句"读书立业"不若"文章事业",现成语有时胜过新造语;"两全荒"不通,"两荒""全荒",无端多出一字,造成阻塞。易""""其病自除。三、四句理意重合,都说自己,是典型的"合掌"。但治疗不难,将句首的""""二字易为"""",联意便成流水,上句言我,下句道人,便化腐朽为神奇了。第五句笨拙,又重复一""字,不要为好,改为"世路漫漫多坎坷",内涵丰富得多。第六句亦作调整,仅保留"炎凉"二字,以存原意。第七句"邀豪饮"与题目"独饮"不符,作"邀明月"始具此意。结句"风雨楼台"无意思,属于硬往题目上贴,今承上句"明月"改作"对影狂歌",诗意便浑然一体了。不过,改过后的诗题目也要跟着略改,作"月夜独饮"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