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母校文集 | 认识你自己

 背天逆命 2016-01-05


认识你自己

朱金宜


此稿久拖,期间帝都几场大霾几回清朗,几度飘雪几日妖风,甚至还滑落过几颗璀璨。

初入大学那段失望又怨气十足的日子里,我逐渐领悟,若以郑外的硬件与氛围向如今的环境提条件,那么我将处在戾气爆棚的状态中永无宁日。只有失忆一样的归零,才能赶紧开始新生活。但也许,越是将某些清晰的记忆蘸水,就越是将其晕染成无法抗拒的青春底色,看似是一种消磨,却是更长久的占有,更永恒的入侵。“郑外人”的头衔永远是找到归属感的任意门,你们往前走着,我回过头能留下的,只是几句耳语。


“当苏格拉底在卫城的阳光下神采奕奕地演说时,爱琴海的风中飘扬着那笃定的声音:认识你自己。我以回望自己诸多选择的方式寻找认识自己的切入点……”这句写在自招自荐信开头的话后来在面试时被一位教授问道:“现在你又要面临很重要的志愿选择了,你觉得已经认识自己了吗?”我已不怎么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只知道在那个高考失利的六月,在上海的雨季到来前那暧昧的暑热中,失望与迷茫占据了我全部的思考空间。即使很快得知自己获得“降至一本线录取”的自招结果,也只是如同当年放弃保送一样果断地把那封电子邮件彻底删除。意料之中的成功比意料之中的失败更加索然无趣,去到苏杭,拐回大西北,又辗转成都与丽江。四处折腾的夏天里,不停地拍照读书写字,不停地听大碴子味儿的民谣,就是不愿意丢弃偏执。


但生活大概总要教会你认清自己,以便所有的明天都能如期到来。回忆倒退至高中生活的几个节点,那些历历在目往往是最好的镇静剂。



那时候笨拙又倔强,为了获得在燕园度过一个夏天的机会,在寒冷的玻璃房中,顾不得手指冻僵,听不见晚上十点十五的回寝铃声,只为赶在零点通道关闭之前提交已经被我修改得看不到最初影子的习作。这样的仓促换来的是再虐自己一次、冲刺全国总决赛的机会。网络复赛时,一个人在周日午后的接待室中,没有初赛时的寒冷与急迫,却面对“微青春”这种非主流的限时写作题目而一时语塞。那天的窗外恰好是14届毕业合影的情景,阳光洒落一地,难得的喷泉水花笑成一道彩虹,水花声像是热烈又伤感的掌声,欢送一群人站上台阶,定格,又凌乱着散开。“日光之下本无新事,永远崭新的哈佛红也早已对人来人往习以为常,而能够见证青春无悔的,大概只有一茬又一茬,如麦子般倒伏过又最终挺立的,我们自己……”我的写作总是太用力,所幸在那年八月能如期抵达,执念也就是从那时起深深扎根。



大神与小仙儿的区别在于,前者能让自己的渴望温度适宜,踏实前进,后者则火烧火燎地在自以为的热血中沉迷。一心认定自己要读中文,在保送考前得知只有外语类专业之后,心中开始有种不屑与游离,任性到连普通英语作业都不想完成,更是无视周围人刷四六级题的举动。成绩出来果然只凭一门英语就将自己首批择校的可能断送,此时心里居然有着巨大的失落。被班主任叫去谈话,几句闲聊之后,只等“不想保送了”几个字从我自己嘴里说出来,眼泪爆炸,她才递过来一卷卫生纸,说了句“哭出来你才能好,干嘛那么压抑”,之后依然稀松平常。后来我极其感谢她没有撞破我自我拉扯的心理,而是让我自己消化。我所预设的要读中文所以不保送的理由,面对第三批选学校的事实,终究还是不堪一击。可以走很好的学校却为了理想不走,与没什么中意的选择被迫留下,区别太大了。我所痛苦的,只是自己的虚伪和不努力造成的结果,而无关是否违背文学梦。诚实面对自己,大概是保送考试留给我的全部财富。这场撕掉自我伪装、痛苦却有意义的断舍离之后,总是贪睡的自己再也没有多余的瞌睡,整饬地安排好自己的每分每秒,把偶尔收到的暖黄色字条和蜂蜜柚子茶当作奢侈的温暖,度过了高三半程的冬天。郑州一质检年级第一的惊喜多是因为运气,但在当时至少让我相信放弃保送的正确性,相信坚守奋斗的意义,看到了踮脚触碰梦想的可能。认识自己,就是要时常跟不切实际的幼稚“撕破脸”,学会负责任的选择。

没有经历过高三,大概也不会认清自己的笃定、执着、克制与努力。高三的幸福就在于,志虑忠纯地度过今日,仍有崭新的明天可以盛放那些走路都自带BGM的拼搏感和自认为再努力一点就能改变未来的自信心。考试考得几乎麻木却还是老老实实地分析、整理,知识点一遍一遍地过,在文综框架中不断填上新的见解,数学套卷厚厚一沓堆起,心里还是不踏实又入手高考题库这种明知做不完却偏要拿来刷的东西,日后我无比怀念这段很虐又很美味的时日,因为那时眼中有光横冲直撞,坚信能一直错到对;单纯至极,似乎什么烦恼都能被红色包装魔芋爽消解。含泪唱完《放心去飞》,我飞离郑外,翅膀却还是不够硬。





201567日那天上午,至今仍被定义为十九年来最为绝望的时刻没有之一。前一晚寝室空调坏掉,早晨五点多几乎被热醒。抑制自己的烦躁与胡思乱想,微笑告诉自己语文是强项没什么好怕的,在考场上却第一次答得那样艰涩。铃声响起,全体起立,草草收尾了作文的我才看见文言文翻译的横线上那残缺的语句和选择题涂卡处的几处空白。走出考场到大门口接过爸爸送来的午饭,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图书楼隔间里,打开饭盒,妈妈做的排骨的香味飘起来,每咀嚼一下,就如同挤压吸了水的海绵,泪流满面。食不知味地塞完食物,洗把脸若无其事地把餐具拿到大门口递给爸爸,说还要复习数学就转身回寝。117分的历史最低分,今天说起已经不再难过,偶尔被听过故事的人念叨,还是会说几句如果当初。

然而“果界”根本没有“如果”这个物种。夏天过去,我就在这北有太平庄、南有小西天、西有索家坟、东有铁狮子坟的“风水宝地”开始了听乌鸦盘旋而过的生活。北师的确是个做学术的好地方,二十多层的图书馆彻夜不灭的灯光就仿佛是一双双执着又坚定的眼睛。面对上下铺无书桌柜子的拥挤七人间,我并不能说自己满意于生活的现状,但却享受压榨自己尽力探索的每一天。翻着竖排繁体的《诗经注析》不断被它的厚重所温暖;听孟图图的四书精读课笑得开心也想得广远;为了一篇法理学论文可以挂在知网上看文献看好几天;从来没接触过的宗教学只是那些玄之又玄的概念就让我折腾到深夜;偶尔想怒摔微积分课本以示文科生的尊严,最终还是暗戳戳地把作业写完……知识领域里这些我素昧平生的东西一再拓宽我在文学修读中的视角,令我不得不满怀敬意与好奇地去思考。学习之外,为记者团卖命做选题写稿,策划自己的公众号,打卡帝都各个地标,偶尔也剁手狂入一堆古籍和杂书拜托壮劳力为我取快递,日子依然平凡简单,也依然充实幸福。


一场高考让一群郑外人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各地,每个人的三年用姓名加录取院校的方式作结,定格在红榜上对外展示,但个中曲折与阴差阳错远不是一个去处所能概括的。我的故事没有精彩的结局,没有发光的注解,只好坦诚地讲出来,不免啰里啰嗦絮絮叨叨,但真的很想告诉仍在郑外的你们:


拒绝接受太轻易的成功,但也学着放下灼人的念头,多一份温润的笃定


珍惜与你并肩作战的每一个人,他日离别,一起燃烧过的青春并不散场


多多陪伴你现在可能不怎么想念的父母,或许将来故乡只剩冬夏再无春秋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还那么那么年轻,美好的东西早一点晚一点降临都没关系,但要敢于把全世界当做镜子,映照出无限可能,看清楚每一个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会发光的自己,然后朝大风吹来的方向走过去,踏着力气,踩着梦。





作者简介

朱金宜,从来不是大神,只是个正在踏出自己舒服圈儿的半吊子小仙儿。始终小打小闹兴趣广泛,也曾面对卷帙浩繁听闻基础学科前景惨淡,但始终对文学这件事执迷不悟,不闯闯看总怕辜负自己的所谓天分与心中热血。一直把年轻当作最大的资本,想趁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多多尝试,期待能找到心中真正的渴望与兴趣所在。

2015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大类通识课程结束后,预主修汉语言文学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