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居然是被她们这样害死的?

 殘荷聽雨 2016-01-05



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她的结局,既是绛株仙子为还泪而生,自然泪尽便亡。


然而,这一既定之死亡可以看出许多人的真伪。



首先我们得认同一个观点,即红楼梦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的自传成分,否则不会写得那么逼真,也才能解释书中一些不合正常逻辑的地方。


但红楼梦也不是部分人所谓的全是自传性质,因为为了创作的善巧方便,适当做些变动也是有的。


这就是所谓的“真事隐”和“假语存”。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贾赦和贾政不是贾母的嫡子,而是贾代善之弟的儿子,贾政过继给代善,是以贾政才居荣府,贾赦只能住偏房内,从荣府过去还得骑马。曹雪芹大概为了写作方便才设置成嫡子。


有一种观点说赦、政俱是贾母之子,赦庶出,政嫡出,至于为什么是庶出的赦袭爵而非嫡出的政,是因庶子也有袭爵的可能,比方说,中秋赏月那回,贾赦就力挺贾环,说不定日后袭爵的就是你。


这种观点当然有道理,但是依据曹家人物考以及贾母与贾政的对话,特别是宝玉挨打那回,则可印证周汝昌先生观点更具合理性。


既然贾政非亲子,宝玉自然不是亲孙,贾琏、元春、迎春、探春都不是。


那贾母为什么那么疼宝玉?也好理解,贾政虽是过继的儿子,但旧时,过继的儿子的儿子往往更得祖辈欢喜,况且宝玉又是她看着长大。


因此,黛玉才是贾母血缘上最近的人,你看黛玉初进荣府,贾母是那样激动,几个“孙女”在她眼里哪个有黛玉的分量?


这样一来,黛玉唯一的靠山就是贾母。贾母一死,黛玉孤立无援,难逃魔爪。




害死黛玉的是谁呢?我认为主要是贾政、王夫人和赵姨娘,王熙凤与贾环可能是帮凶。


如果把荣府后院比作国家,贾母是不大管事的最高精神偶像,王夫人最高决策人,王熙凤则是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总理。


贾母支持“木石姻缘”,王氏娘俩支持“金石姻缘”,支持“金石姻缘”的还有元贵妃、贾政、薛姨妈等等,从力量对比看,黛玉处于极弱势。


再来分析“金石”方是如何致黛玉死地,而“木石”方毫无招架之力。


元贵妃不消说,赏赐贾府时独宝玉宝钗一样,态度可谓十分明朗。


元贵妃是贾府的最大靠山,又极疼宝玉,可以想象她一定是宝玉婚事的最终裁决人。


再说贾政。


有人分析贾政与黛玉关系不错。什么依据呢?因林如海写信贾雨村时曾夸赞二舅兄贾政如何如何君子风范,于是可以断定林父与贾政关系必然极好,从而必然喜欢黛玉。


而且贾政欣赏黛玉文采,凡黛玉题的匾文一字不改。再者,宝黛拌嘴,黛玉拿“告舅舅去”吓唬宝玉,俨然舅舅是其靠山,试想,一个人断不会拿关系不好的人作靠山。


这种观点实在不值一驳。依我看来,贾政与黛玉关系肯定不好。有三点原因。


其一:贾政非贾母嫡子,与黛玉并非亲甥舅关系,林初进荣府,王夫人领着林见贾政,居然见不着,盖血缘不近之故;


其二:贾政是仕途经济的忠实信仰者,黛玉则不以为然,贾政对不搞仕途经济的亲子宝玉尚厌恶至极,况同属一类的黛玉?


其三:窃以为贾政其人,实际上是大大的伪君子。


贾赦、贾琏、贾珍、贾蓉还有薛蟠之流固然猥琐不堪,但他们是“败絮其外”。反观贾政,满口圣贤言,内心实糊涂至极,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但看侍寝贾政的人是谁便知。


《红楼梦》几乎是平笔叙述,不对人物做出直白的褒贬,但是赵姨娘似乎是个脸谱化的坏人,且人尽皆致,贾政却“亲小人”。因此,赵姨娘的“枕边风”必然使贾政厌恶黛玉。


再说王夫人。此君想必是诸多读者最厌恶的人。她虽跟贾政不大和谐,但在排斥黛玉的立场上是一致的。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吠,这位贾母口中的“木头人”最是恶毒。


最可怕的是,她还吃斋念佛,典型的佛口蛇心,极善用假慈悲迷惑人。她明明逼死金钏,却假装悲哭,掩盖残酷事实。


晴雯芳官等仅仅因为长相漂亮就被其狠心驱逐,理由仅仅是“看不惯”,都说王熙凤心狠,害死尤二姐何其毒。


但我觉得比起她姑妈王夫人,真是小巫见大巫。王熙凤是“明刀”,王夫人则是“暗箭”,不动声色就能致人死地。




王夫人害黛玉有三点原因。


其一:宝钗是其外甥女,又是仕途经济的倡导者,她不论是血缘上还是感情上都会喜钗厌黛;


其二:宝玉娶宝钗进门等于加进了薛家力量,可以巩固她在荣府的地位;


其三:王夫人压根看不惯黛玉。


她撵晴雯时给的一个理由居然是晴雯“长得像林妹妹”,可能会勾引宝玉。傻大姑拾倒绣春囊,她下令抄检大观园,实际上主要针对的就是黛玉。


再说赵姨娘。赵姨娘其实是个有坏心却没有坏智的人。她的坏是公开的秘密。为荣府育有一男一女,本来很有发言权,但是由于智商和手腕明显不足,以致地位还跟奴才似的,就连芳官等几个小丫头都敢跟她死缠烂打。


她指使马道婆魇了宝玉和凤姐,宝玉奄奄一息,贾母哭得死去活来,她居然劝贾母让宝玉死了得了,不必活受罪。


惹得贾母嚷着,若宝玉死叫她们陪葬。贾母极有修养,很少说这么重的话,可见赵姨娘的话多么“奇葩”。


其实她这时只消假惺惺跟着悲哭便可,一不致于惹骂,二可消除嫌疑。可见赵妾在毒辣这一点,有其胆无其智的。


赵姨娘一心要上位,因此千方百计想害死宝玉,既然魇不死他就从侧面下手。


宝黛情深,人尽皆知。紫鹃不过开玩笑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跟丢了魂一样,搞得荣府上下无人不知。


赵姨娘认准了黛玉一死,宝玉必不能活。即使能活,说不定就当和尚去了。


这一点可以从赵姨娘问黛玉病情那段看出,那段文字看起来,赵妾就像一个一心要抓宝黛把柄的狗仔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金石”方的薛姨妈倒不是想害死黛玉的人,薛姨妈实际上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她的确有点护短,但是试问,儿子犯法,她帮儿子洗罪,同样情况下,天底下几个母亲不会如此?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大义灭亲的。


何况真是那么理性的母亲,也必然不招子女欢喜。至于薛姨妈支持“金石姻缘”则更加情有可原,哪个母亲不希望女儿嫁得好?


薛姨妈连儿媳妇金桂都搞不定,薛蟠也敢于和她争吵,比起不怒自威的王夫人,那是万分不及了。薛姨妈虽然想宝玉宝钗成婚,却并无害黛玉之心。至于王熙凤和贾环,由于二人分别是王夫人和赵姨娘的代言人,则也许是害黛玉的帮凶。


再来看“木石”方。


贾母垂垂老矣,又不大管事。再者,贾母心善,你看她对待下人何其仁慈,即便对待刘姥姥这样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也是十分的好,无怪她多福多寿。


但是在荣府这样的环境中,善良是不中用的。因此,她的善良本性决定了她无法用铁腕手段在死前促成宝黛的婚事。


至于宝玉,更加不能为黛玉提供保护伞。一个丫头说句话都能把他惹哭的男人显然不够强势。


对比一下其妹探春,虽为庶出之女,谁都惹不起,王善保家的掀其裙,马上就是一巴掌,甚至房里的丫头也是一个风范。“根正苗红”的宝玉万万不及,只能跟心爱的女人任人宰割。


黛玉终究死在了收养她的荣国府。这个真性情、丝毫不作伪的女子就这样消逝了。


我个人比较认同刘心武的考证:林黛玉最终以一种诗意化的方式沉湖而死,应了那句“冷月葬花(诗)魂”。(刘心武依据潇湘妃子典故、点戏环节脂批“伏黛玉之死”、劝宝玉水祭金钏以及以“冷月葬花(诗)魂”对湘云之“寒塘渡鹤影”等四点得出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